補短板強保障 讓城市更溫暖

來源:南方日報 2021-02-05 08:55:01

住房保障是當今社會民生的難點問題。目前,包括禪城在內,全國城鎮住房保障體系仍需繼續健全,新市民特別是青年人住房困難問題仍然需要決策者想方設法解決。

這些住房問題解決與否、解決得好與壞,直接關係到社會穩定和政府形象。

共有産權房是近年來出現的新鮮事物,也是緩解“夾心階層”住房問題的有效舉措。在共有産權房工作上,禪城區作為試點,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徑,著力解決“夾心階層”的住房問題。

2019年,佛山市被列入廣東省5個共有産權住房政策探索試點城市之一。2020年6月,佛山市府辦印發了推進共有産權住房政策探索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經區政府同意,禪城區住房城鄉建設和水利局開始籌集房源,委託房價評估,制定禪城區共有産權住房實施方案和銷售辦法,委託仲介機構服務等,開展相關工作。考慮到禪城區的部分直管公房地段好,市場價格處於中低水準,總價低,適合無房家庭自住需求,禪城區把房源鎖定在市中心區域的直管公房上。

2020年的12月,禪城區共有産權住房申購公告正式向社會發佈。2021年1月8日起,禪城區首批共有産權房接受市民申購。

禪城區共有産權住房房源分散于禪城區核心範圍內,大部分位於祖廟街道同濟路、昇平片區、普君片區等老城區或區域中心地段。這些地段生活配套豐富,可滿足社會“夾心階層”家庭、住房困難群眾用來自住的需求。

禪城區首批共有産權房數量共80套,所在樓層為4—9層,總面積約6847平方米。最小面積約為70平方米,最大面積約為118平方米,銷售單價在7460元/平方米到15820元/平方米不等。由禪城區住房城鄉建設和水利局出售共有産權住房的80%份額給購房人,區住房保障中心作為政府代持機構持有剩餘20%份額。將來,共有産權住房由購房人與政府按份額共有,用於購房人自住,購房人無需繳納政府産權部分的租金。

申購這批共有産權住房主要有以下三個好處:一是降低了購房資金首付成本;二是購房者購買房屋80%的面積即可使用100%的面積;三是購房者可享受與購買商品房同等的落戶、入學等公共服務。但在退出機制上,政策也設立了限制,只支援無房的“夾心階層”自住,並不鼓勵投資。

共有産權房是禪城區住房保障體系的其中一環。事實上,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確保“居者有其屋”,禪城在總結多年以來各類政策性住房的建設、分配、管理工作的基礎上,借鑒其他城市的經驗,自2008年開始,在住房保障上做了大量工作。直至如今,禪城已建設和籌集了近2萬多套直管公房和公租房,已解決了6萬多人的住房問題。

住房問題是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的大事。禪城區目前有近1000戶公租房輪候家庭,禪城住建部門正在想方設法“保輪候”,同時對低保、特困、殘疾人及老年人等群體進行優先安置,實行政府兜底保障;著力提升老舊公房住房環境,2020年4月禪城開始啟動老舊公房居住環境提升工程,將對2000多間環境較差的老舊公房,分批推進整治提升工作。

禪城還著力解決新就業無房職工和新市民等群眾的住房困難,實行“廣覆蓋”。2020年6月,禪城區政府正式出臺了《佛山市禪城區青年職工公寓管理實施細則》,在本區穩定就業但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實際住房困難的青年職工家庭納入了住房保障對象範疇。房源分佈在石灣街道隔田坊青年創客小區、張槎智慧新城、南莊綠島青年薈小區。同時,為減青年職工的經濟負擔,租金最低為每月每平方米9元,最高為每月每平方米16元,大約為市場租金的五至六折。

接下來,禪城將堅持“房住不炒、住有所居”的指導思想,繼續完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保障制度。聚力解決好各個階層尤其是新就業無房職工、新市民、應屆大學生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做好住房租賃補貼發放等工作,讓住房困難群眾安居樂業,讓城市更溫暖。

(作者係禪城區住房城鄉建設和水利局相關工作負責人)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補短板強保障 讓城市更溫暖
來源:南方日報2021-02-05 08:55:01
住房保障是當今社會民生的難點問題。目前,包括禪城在內,全國城鎮住房保障體系仍需繼續健全,新市民特別是青年人住房困難問題仍然需要決策者想方設法解決。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