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聚焦>將“灰犀牛”關進籠子 中國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大幕拉開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1-02-04 14:05:32
中新社北京2月3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房地産市場正迎來一場劇變。
2021年首月,深圳、上海、廣州、西安、合肥等多個一二線城市傳來房貸額度緊張、利率上浮的消息,個別銀行被曝出已經停貸。每年年初,一般是房貸額度最為充裕的時候,這一反常現象的背後實際上潛藏著金融調控的身影。
2020年最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佈通知,決定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分檔設置房地産貸款餘額佔比上限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比上限。這政策一被業內簡稱為對銀行劃定的“兩道紅線”。
上海市銀保監局近期出臺的新規,正是“兩道紅線”落地的體現。上海市表示,嚴格實施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嚴格審核首付款資金來源和償債能力審核等。
克而瑞研究中心企業研究總監房玲指出,與前期的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壓降融資類信託規模”和“暫停私募非標債權類業務”等融資調控一脈相承,針對銀行的“兩道紅線”意在防範房地産行業過度金融化。不過,由於超標銀行個數較少,壓降比例相對有限,加之新規調控留有調整過渡期,房玲認為對房地産行業短期影響可控。
銀行的“兩道紅線”與去年8月份出臺的房企“三道紅線”(重點房地産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政策一起,組成了中國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的主要工具。與貨幣政策不同,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主要針對首付比調整、房地産貸款比例限制、房企融資規模限制等,重點在於穩定信貸增長、調節杠桿率。
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副總監劉水認為,這“五道紅線”的劃出,讓2020年成為中國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元年,這對中國房地産制度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房地産制度呈現出從“住房制度改革”(1998年)到“土地制度改革”(2002年)再到“金融管理改革”(2020年)的脈絡特徵。
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也曾表示,“三道紅線”對房地産行業的影響力不亞於2002年的土地招拍挂制度,它意味著房地産行業金融紅利時代的結束。
“五道紅線”為代表的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之下,中國樓市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業內普遍認為,“銀根”和“地根”是樓市的命脈。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有望控制住“銀根”。
中指研究院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稱,過去15年,金融政策對房地産市場調控效果顯著。這份報告回顧了2005年至2019年涉及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的政策及其效果。報告認為,金融審慎指數增加會顯著抑制房價上漲,抑制商品房需求,同時也將抑制房企規模增速。
劉水錶示,未來市場將會呈現出三大趨勢:一是弱週期,金融審慎管理之下,將避免大量資金流向房地産市場,從而避免房地産市場暴漲暴跌,弱化房地産週期性。
二是“慢牛”。據測算,中國城市化率或在2030年達到70%,進入城市化後期,未來10年GDP仍將維持中高速增長,房地産市場仍有向上發展空間,但金融審慎管理之下,未來10年中國房地産市場或現慢牛行情。
三是城市分化持續,不同城市房地産市場走勢仍將明顯分化。
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宏觀審慎政策開始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美國、歐盟、英國、南韓等經濟體均積極使用房地産金融審慎政策來抑制樓市過度繁榮。近年來,中國官方更是反覆強調實施好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如:1月召開的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落實房地産長效機制,實施好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撰文稱,房地産是現階段中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他指出,2008年次貸危機前,美國房地産抵押貸款超過當年GDP的32%。目前,中國房地産相關貸款佔銀行業貸款的39%,還有大量債券、股本、信託等資金進入房地産行業。將“灰犀牛關進籠子裏”或是房地産金融審慎管理的直接目標。(完)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