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著眼未來推首批共有産權房

來源:南方日報 2021-02-04 13:41:40

共有産權房對佛山是一個新生事物,目前五個區都在推進當中。從居住角度看,它與人才保障房、經濟適用房、公租房等房源類似,是政府在商品房銷售以外,解決城市住房供給、解決住房困難又一個新嘗試。

首先,共有産權房與商品房是兩個概念的産物,商品房它偏向於零售銷售屬性,消費者有錢就可以買最好地段,享受最高標準的服務,這就是用市場價進行“對號入座”。而作為城市住房保障體系一部分,要盡可能的剔除逐利這個因素,但是又要確保政府發展意圖得到落實,所以居民申請共有産權房,政府就要提出很多具體條件。

比如説在南海區的申購條件中佛山市戶籍居民,要申購人及其家庭成員在佛山市無自有産權住房,並且申購前5年內在佛山市沒有住房轉讓記錄,同時也沒有享受過農村宅基地政策和擁有自建房。

對於新市民,還需要在南海區當地連續購買社保至少5年。而在順德區提出的條件中,還增加了新市民如果是單身的還得年滿30周歲。

另外,公佈申請共有産權房門檻後,預計會有一批市民積極申請共有産權房,而他們的初衷就是希望在自己經濟承受範圍內,在佛山安居。

就順德、南海、禪城三個區域而言,目前總體樓價比較高。在順德區打造共有産權房的杏壇,目前商品房均價超過1.2萬元/平方米;南海區在獅山鎮推出首批共有産權房,當地商品房均價在1.6萬—1.8萬元/平方米;禪城區作為佛山中心城區,當前商品房價格都比較高,城南版塊均價在1.8萬—2.4萬元/平方米,張槎也接近2萬元/平方米,這個相對不算便宜的房價,一些剛入社會或者佛山的新市民很難承受得起。

而共有産權房推出後,佛山多個區的居民最低可以每平方米不超過萬元的價格,基本上是比當地均價低一半的水準,就能享受到同等服務,就能享受到同等服務,這樣的利好資訊確實能讓一部分無力購買商品房的市民,力爭申請到名額。

其次,從已公佈的申請標準看,共有産權房相對沒有申請人才保障房門檻高,這就助推了很多人去申請名額。

稍微有些遺憾的是,從已公佈資訊看,全市首批共有産權房也就是220套,從數量上看可能很難滿足更多人需求,這對於佛山吸引人進駐,最終留住人是一個挑戰。

因為近日廣州公佈市本級首個公開發售的共有産權住房項目,規模確實超過佛山太多,後續還可能有新的項目推出。

雖然現階段佛山首批共有産權房數量不多,不過在設置上還是很有考究,這或許也為今後政府設置保障性住房提供一個新思路。

佛山是一個以製造業為本的城市,對勞動力的依賴程度很高,即便現在大規模通過“機器代人”“網際網路+”技術來減少對人力成本的依賴,但是優秀的藍領工人、研發人員佛山還是特別缺乏,為此佛山不得不每年到外地想盡辦法招募優秀人才讓其落地。

那這些人來到佛山後,可能短時間能靠租房來過渡,但是長期就急需有一定規模的住宅,這樣他們才會安心留在佛山。從南海區的項目看,它設置在獅山,這個區域就是佛山高新區核心區域,而順德區的項目則是在杏壇,那裏也是佛山高新區的一部分,簡而言之佛山就是希望讓這些産業工人、研發人員離工作崗位近一點,讓他們願意留在佛山。

或許會有人説,目前南海、順德這兩個共有産權房項目所在區域都非該區中心區域,配套設施不齊全,即便有人申請資格後,可能一段時間就會因為生活不便離開,但我個人認為,共有産權房項目所在地公共服務配套不完善、城市化水準不高是一個既定事實,但是政府選擇在此推共有産權房項目,就是要在這裡建設一個居住板塊進而服務片區企業。

就最近10年整個佛山發展情況來看,因為廣佛同城的加持,再加上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效應,佛山的城市質變速度明顯快很多,以前對於城市化更多還只是討論路通問題,現在當地政府通盤考慮,不僅考慮更快地引入軌道交通,還會把周邊的環境、生活氛圍做好,讓一個區域成為産城人共融的狀態。

從南海、順德兩個區的共有産權房項目看,南海的項目也緊貼大學城項目,周圍有超市、商場、而且南海第一人民醫院新址就在附近,以後還會增建高水準的學校,生活氛圍會越來越好。而順德的項目引入了城市運營商,也增建了一批包括優質學校在內的城市基礎設施。

(作者係合富研究院高級分析師)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政府著眼未來推首批共有産權房
來源:南方日報2021-02-04 13:41:40
共有産權房對佛山是一個新生事物,目前五個區都在推進當中。從居住角度看,它與人才保障房、經濟適用房、公租房等房源類似,是政府在商品房銷售以外,解決城市住房供給、解決住房困難又一個新嘗試。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