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築“叫好不叫座”難題亟待破解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1-02-04 10:45:24

為破解“建築業污染和建築工人緊缺”難題,近些年來,中央持續出臺政策,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2013年以來,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密集出臺關於推廣裝配式建築的政策文件,各省市也積極細化和完善政策措施。《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裝配式建築得到快速發展,新開工面積逐年增長,但與規劃設計相比仍有差距,推廣力度仍需加大,政府性項目難落地、裝配式企業“吃不飽”、“假裝配”蹭補貼等問題亟待關注。

新技術前景可期 卻難逃“成本魔咒”

蓋房子就像搭積木,先在工廠把梁、墻板、疊合樓板、樓梯、陽臺等“零部件”生産好,然後運送到工地現場,再拼裝起來就成了一棟樓房。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湖北省最大規模裝配式建築示範工程——武漢沌口六村項目現場看到,建築外墻外一台高約3米、寬約1米左右的升降平臺,附著在外墻上的幾條滑行軌道上,一分鐘上下爬升5米以上。自2020年6月實現3天一層樓的速度以來,這個項目已有23棟主樓封頂。

沌口六村項目是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的還建房工程,總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設計住房5686戶,共29棟住宅樓,配有兩所幼兒園和四棟商業樓以及配套附屬建築,項目裝配率56.2%。中建三局綠投公司項目經理孫安鋒介紹,使用傳統現澆模式建設住宅,同樣面積一層樓需要7天到10天的建設週期。裝配式建築大大提高了建造效率,該項目有望于2021年7月底全部交付使用。

中建三局一公司黨委書記吳紅濤介紹,最前沿的裝配式建築技術,最大限度地使用拼裝式工業化成品,在外部拼接過後進行整體吊裝,將現場施工和整體吊裝穿插進行,大大地提高了效率。也就是説,裝配式建築的大部分構件在裝配工廠生産,再運輸到工地拼裝。

“裝配式建築將是中國建築房地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大有發展潛力,市場一片藍海。”曾任住建部總工程師的中國房地産業協會副會長陳宜明日前在武漢市一次論壇上表示,近年來,中央和地方紛紛出臺政策支援裝配式建築發展。

不過,《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裝配式建築的實際推廣落地效果並不明顯。一些建築企業持觀望態度,不願投資或採用裝配式,多數業主單位則對裝配式建築“半信半疑”,缺乏實質性行動。少數企業雖然建有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但規模相對較小,産業集聚能力不夠。

華陽國際設計集團副總裁龍玉峰表示,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進行行業調研時發現,現有裝配式建築中大多是政府投資的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建築,在商品房領域,大多數開發商都比較謹慎。中建三局綠投公司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僅有25%的購房業主對於裝配式住宅有所了解。

為什麼“叫好”的裝配式建築在市場上並不“叫座”?首先,裝配式建築建造成本偏高,業主不願要,施工企業不願用。中建科技荊門公司董事長謝俊勇給《經濟參考報》記者算了一筆賬,與傳統現澆比較,裝配式建築施工雖然減少了內外墻抹灰、鋼筋模板製作和砌墻的成本,但預製構件的生産、運輸及安裝成本卻居高不下。

“一增一減算下來,裝配式建築成本每平方米要高出220元左右。”謝俊勇説,從目前的生産規模和運輸條件來看,裝配式建築難逃新技術産品總量越少單價越高的“成本魔咒”。

生産企業“靠喂奶” 規劃落地“打折扣”

為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各地政府部門陸續出臺系列政策,對裝配式建築企業和項目給予“容積率獎勵”“資金補貼”“資金監管放鬆”“允許提前預售”“土地供應保障”“公積金貸款支援”“優先評優評獎”“金融支援”等方面優惠。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多數裝配式建築企業只能依靠與政府發包的一些保障房項目維持生産運轉,無法完全“斷奶”,走向市場求生存。

據統計,在湖北省96個裝配式建築應用項目中,多數是保障房、還建房、醫院、學校甚至公廁,而佔少數的商品房項目中,大多是裝配式建築生産企業自己開發的項目。中建三局綠投公司總工程師朱海軍説:“那是因為生産構件庫存無法消化,只有自己想辦法了。”

即便如此,拿到政府投資的保障房等項目的裝配式建築企業,日子也不好過。朱海軍説,裝配式建築行業整體盈利並不理想,有的陷入“産多賠多”的困境,一些工廠生産看似紅火卻基本沒有盈利。

其實,裝配式建築市場供需矛盾突出。與業主企業“不願採用裝配式建築項目”的謹慎態度相比,裝配式建築生産企業則大膽嘗鮮,往往在看清政策風向標後,第一時間搶佔新興市場,造成了一邊是“項目短缺”、一邊是“産能過剩”的矛盾。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武漢現有裝配式建築構件生産基地14家,PC構件總共設計年産能163萬立方米,可裝配建築面積1600萬平方米。而武漢市計劃2020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築面積不小于400萬平方米,力爭達到450萬平方米。

業內人士表示,這個計劃即使落地,也只是用上了全市1/4的産能。而因為裝配式運輸成本較高,一般都是就近使用。

記者在武漢市美好裝配式建築江夏生産基地項目看到,這個佔地120畝的構件生産基地上很少看到操作工人。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工廠“吃不飽”,外部訂單不足,産品大多供集團內部使用。

而且,裝配式建築尚未形成成熟的産業鏈,很多處於“零星”“孤立”狀態,規模化程度低,“內耗成本”高。陳宜明説,裝配式建築本應像工業産品一樣,擁有完整的産業鏈,但現在卻被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分包和監理等不同利益主體分開,出現很多扯皮問題。只有把這些生産環節組織在統一機制下,才能發揮裝配式建築的優勢。

即使是“白紙黑字”的規劃,落實起來也存在不少變數。按照湖北省規劃,到2020年武漢市裝配式建築面積佔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達到35%以上,其他市州也在15%以上或20%以上。而武漢市城建局數據顯示,武漢市2019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築面積364.2萬平方米,僅佔全市新開工建築面積的10%,2020年也僅計劃開工裝配式建築400萬平方米。據此測算,也未達到35%的規劃目標。

武漢市城建局在一份對人大建議案的答覆中表示,部分政府投資工程因成本工期限制、部分開發項目因特殊技術原因(如超高、規模小等)未嚴格採用裝配式方式建造,部分遠城區制定政策選取部分樓棟採用裝配式,導致部分裝配式建築不能落地。

對此,湖北省住建廳也表示,湖北目前已有12個市州開始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築,建成42個産業基地,産能富於全省裝配式建築市場現實需求,但是也存在基地建設速度較快、産能釋放不足、技術特點和優勢不明顯、技術管理創新不夠等問題。

裝配式建築中許多環節的技術體系均有待規範。據了解,裝配式建築中普遍以灌漿套筒實心墻技術為主,對現場施工要求比較高,預留鋼筋與套筒的對比、銜接最有難度。而在運輸過程中,工廠製作好的墻面構件上的預留鋼筋容易被碰撞彎曲。

武漢市美好裝配式建築江夏生産基地項目副總經理榮浩介紹,在建築工地施工安裝時,有的農民工會將部分已經彎曲、不好插入套筒的鋼筋悄悄鋸掉,從而留下安全隱患。

目前,有企業開始引進疊合剪力墻體系來替代傳統的實心墻。鋼筋在工廠生産時就已“植入”,不用後期人為插入套筒。榮浩説,這一技術雖好,但因其生産線投入成本高,技術體系配套政策不完善,工程預決算缺乏依據,國內廠商投入積極性並不高。

優惠舉措“被蹭領” 頂層設計需完善

近年來,在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支援下,裝配式建築行業進入快速增長期,裝配式構件生産企業和裝配式建築項目數量與日俱增,規模不斷擴大。但讓人費解的是,這些裝配式建築項目中夾雜著不少“假裝配”。

“用了一個裝配構件就算裝配式建築。”謝俊勇説,很多所謂的裝配式建築項目,其實還是傳統澆築式建築,只是在某一面墻或幾面墻使用了一兩件裝配式構件而已,明顯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裝配率不低於50%”的要求。

為何非要挂上“裝配式建築”的名頭?業內人士透露,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完成上級下達的“新開工裝配式建築面積”指標任務,另一方面,開發商和建築商可以享受到提高容積率、減免稅收、貸款支援、優先用地等豐厚的優惠,甚至還可以拿到財政補貼和各項表彰。

“好政策被有些‘假裝配’項目鑽了空。”榮浩説,雖然各地都對裝配式建築的認定出臺了相關文件,但在實際執行中還需從嚴細化。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對裝配式建築的認識不夠,人為設置門檻和條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産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説,一些大城市在執行環保檢查時,將裝配式建築工地簡單地等同於傳統建築工地,限制其施工。

“其實,裝配式建築在構件安裝等環節上已經做到‘無塵施工’,不是他們想像得那樣塵土飛揚、灰塵漫天。”文林峰説,她走訪過的全國許多裝配式建築工地,都沒有水泥沙石大量堆積,沒有攪拌車轟鳴作業。

武漢市建設局在一份綠色建築的考核通報中指出,對裝配式建造方式的技術體系不了解、不認同,未形成正確的觀念和認識,對裝配式建築的品質和安全性存在顧慮。政府投資項目裝配式建造推進乏力;各區裝配式建築項目推進不平衡,土地出讓環節把關不嚴。

榮浩説,他們在某市的一個建設項目,準備使用裝配式建築,其多次與當地建設局溝通,徵得同意後,請設計公司做好了方案。但項目所在區政府負責人聽説後,叫停了項目,要求改回傳統現澆模式。

湖北省住建廳副廳長張泓日前表示,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計新建裝配式建築面積已超過2300萬平方米,但相比全省超萬億元的建築業産值規模,裝配式建築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湖北將引導全省裝配式基地科學佈局,指導企業理性投資和緩解産能結構性過剩問題,推進裝配式建築積極、穩妥、健康發展。

多位專家建議,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推動裝配式建築更快更好地發展。陳宜明認為,政府部門應主導整合研發力量,加大科研投入,儘快完善技術標準體系,為裝配式建築大規模推廣以及向深度、廣度發展,做好技術標準準備。

同時,多位業內人士也呼籲,推進裝配式建築項目“總承包”。文林峰建議,積極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促進設計、生産、施工深度融合,加大環保政策支援,加快專業人才培育,組建一批新型建築工業化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

武漢市城建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武漢市培育了中建三局、美好集團等一批具有裝配式建築工程總承包實力的龍頭企業,但工程總承包的推進工作仍然緩慢。為此,武漢印發《裝配式建築工程總承包管理導則》,今年還將編制地方標準,推進採用工程總承包模式的裝配式建築項目佔比逐年上升。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裝配式建築“叫好不叫座”難題亟待破解
來源:經濟參考報2021-02-04 10:45:24
為破解“建築業污染和建築工人緊缺”難題,近些年來,中央持續出臺政策,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2013年以來,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密集出臺關於推廣裝配式建築的政策文件,各省市也積極細化和完善政策措施。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