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村市場潛力變實力

來源:經濟日報 2021-01-26 08:36:18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出發,深刻闡釋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科學回答了在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進一步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歷史性機遇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準、塑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需要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暢通國內大迴圈,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全面促進消費。新發展格局背景下,“三農”工作必須面對新情況,從政策層面和實踐層面,充分挖掘和釋放出農村市場的活力和潛力,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提供新動力。

挖掘農村市場巨大潛力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的中國人口數量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全國農村人口數量有55162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的近四成,如此之大的農村人口消費對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舉足輕重。從全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上年增長7.9%;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上年增長9.6%;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倍差為2.64,比上年縮小0.05。近些年,農村居民收支增速一直高於城市居民。從全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看,2019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28063元,比上年增長7.5%;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13328元,比上年增長9.9%,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與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的比率從2013年的2.47:1縮小到2019年的2.1:1。

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有力促進了農村消費。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看,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49億元,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51317億元,比上年增長7.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0332億元,比上年增長9.0%。鄉村消費總額雖然相比城鎮消費還有較大差距,但其增速連續8年超過城鎮消費。同時,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農村網路零售額從2014年的1800億元增加到1.7萬億元。其中,農産品網路零售額高達3975億元,同比增長27%,帶動300多萬貧困農民增收。農村電商迅猛發展,縣鎮市場、農村市場成為重要的增長點。

釋放農村生産要素活力

生産要素涵蓋社會生産經營活動所需的各種資源,一般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等要素,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資訊、管理等也被納入其中。受歷史因素,尤其是早期政策體制導向“重工輕農”的影響,農村作為城市的資源儲備基地,向城市供應土地、資金以及勞動力等生産要素,城市通過虹吸效應吸引農村先進的生産要素,導致農村空心化,經濟發展乏力。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産、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迴圈,其重要方面就是激活生産要素活力。

解決“三農”問題也要從這個角度入手。首先,要處理好土地要素問題。當前,我國農村土地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流轉效率低下,導致實現資産化功能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當,使得農村無法開展規模經營。現階段,需要在前幾年各地開展的土地確權登記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經驗和做法,搞活農地經營流轉,創新農地經營流轉模式。想方設法延伸非農業生産土地的價值鏈,盤活農村宅基地,加快推進宅基地確權登記,有序釋放農村宅基地紅利。培育和健全城鄉建設用地統一市場,加快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及價格彈性增長機制。其次,要健全勞動力要素配置。與城市相比,農村受其自身條件、自然環境、生活環境、子女受教育等因素影響,人才總量不足,總體素質不高。再加上農村勞動力流失現象嚴重,部分農村地區一定程度上出現“空心村”的現象。因此,要完善農村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城鄉人才資訊互動。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激勵機制,鼓勵有一定技能、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留下來”。再次,要完善資本要素配置。農村發展,資金投入是保障。但受現實情況和主觀意願的影響,“金融惠農”融資的規模還遠不能滿足鄉村産業振興的需要,農民信用意識弱,與金融平臺合作的意願不強。因此,要堅持發揮政府投入主體和主導作用,增加金融資金對脫貧攻堅的投放,發揮資本市場支援貧困地區發展作用,吸引社會資金廣泛參與脫貧攻堅,形成脫貧攻堅資金多渠道、多樣化投入。比如,加強縣域金融機構的涉農貸款服務,增加投放農村的貸款比例;積極發展政策性農村金融保險業務,鼓勵商業性金融保險機構參與涉農業務等。

增強消費提高農民收入

擴大內需,還要從增強消費入手,其著力點是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收入的多少直接影響消費需求的數量和等級、層次。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尤其是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發展農村、農業,提高農民收入,也是真正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所在。當前我國農民增收進入“多輪驅動”時期,加之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等因素的影響,農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緩,紮實夯實農村工作,要著力解決農民增收問題。

首先要建立起有利於農民增收的制度環境。一是創新並完善土地制度,提高農村土地附加值,使農民資産增值保值。當前,農民財産性收入僅佔3%左右,農村資産財産功能未有效發揮。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係。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政策。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徵收公共利益用地認定機制,縮小土地徵收範圍。建立健全農村土地産權流轉交易制度,鼓勵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二是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提供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資本支撐。當前貸款難、融資難仍然是制約“三農”發展的瓶頸問題,要綜合運用市場機制、行政手段、財稅杠桿和貨幣政策等工具,形成支援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合力。穩妥培育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支援農村改革發展。探索構建農村綠色信貸服務體系,完善産品體系和服務機制。

其次要形成因地制宜的農戶增收長效機制。一是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這是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加快推進農産品品質結構、品種結構、區域結構的優化。大力發展優勢、優質産品,加強農産品深加工。二是建立助農長效機制。在生産端,挑選一部分優質農産品的重點生産區域,特別是貧困地區,以特色農産品為對象,完善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産業鏈條,幫助開發高品質的農産品;在銷售端,有效借助“網際網路+”模式,通過電商平臺、直播等方式,助力優質農産品銷售。三是加強培育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興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四是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科技、資訊、資金、人才等現代生産要素有效植入農業産業鏈的保障,是發展高效農業、綠色農業、品質農業的重要抓手,要在服務主體、服務能力、服務內容上著力。

再次,要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切實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城鄉發展差距是當前不平衡發展的制約性因素,要進一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一是城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均等化。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是鄉村發展的短板,補齊短板,實現城鄉融合發展,要讓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用、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統一、制度並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鄉村,堅持先建機制、後建工程,推動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加快實現城鄉基礎設施的統一規劃、建設和管護。二是解決城鄉要素流動不暢問題。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促進各類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比如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建立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等。三是縮小城鄉産業發展差距。完善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策略,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鄉村文化旅遊等新産業新業態為重要補充,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和農業全産業鏈發展。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讓農村市場潛力變實力
來源:經濟日報2021-01-26 08:36:18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出發,深刻闡釋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科學回答了在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進一步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歷史性機遇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