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乘RCEP之風 RCEP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揚帆啟航

來源:青島日報 2021-01-20 17:28:21

市北:乘RCEP之風 RCEP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揚帆啟航-中國網地産

■RCEP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效果圖。

市北:乘RCEP之風 RCEP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揚帆啟航-中國網地産

■青島國際航運中心。

市北:乘RCEP之風 RCEP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揚帆啟航-中國網地産

■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高峰論壇項目簽約儀式。

市北:乘RCEP之風 RCEP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揚帆啟航-中國網地産

■挪威船級社入駐青島國際航運中心。

市北:乘RCEP之風 RCEP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揚帆啟航-中國網地産

■RCEP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效果圖。

當來自世界的風吹向膠州灣東岸,這座因海而生、向港而興的城市正緊緊抓住機遇之手,加速崛起航運服務産業的新高地。

1月18日,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全面開工儀式于青島國際郵輪港區舉行。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借勢RCEP,市北區要打造一個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

站在青島新百年的歷史起點上,各城區應如何助力航運産業轉型升級,打造青島發展的新增長極?顯然,市北以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為名,以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為抓手,推動港口城市港航産業健康發展的新時代答案正漸漸浮出水面。

機遇:借RCEP東風,崛起膠州灣東岸

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簽署。這份涵蓋了東盟十國和中、日、韓、澳、新共15個國家的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塵埃落定。這將是青島、也是市北推動格局重塑、實現進位趕超的絕佳機遇。一旦錯過了這個機遇,也就意味著錯失一個時代。

俯瞰膠州灣,市北區建設RCEP試驗基地,將與上合示範區、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互為犄角,在區位上形成“品”字結構,有利於推動青島全域開放創新高品質發展,進而引領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

而在國家戰略賦能之前,市北區便積極響應青島所發起的“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舉全區之力打造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在過去一段時間,市北區已經按照“1+6+N”的産業載體支撐體系,實現城市更新、産業升級、園區建設的有機統一。

好風憑藉力,揚帆正當時。率先於十個區市抓住RCEP機遇的市北,正隨著RCEP試驗基地的崛起,重塑膠州灣東岸開放發展的“老城力量”。

使命:打造集聚區,天時地利人和

2020年12月2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提出要支援青島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北方國際航運中心。

“十三五”期間,山東船員大省作用突出。據統計,目前,全省轄區註冊海員數量達18.02萬人,佔全國總量的21.7%,同比增長48.9%,增量位居全國第一,有力保障了海上物流鏈的安全暢通。作為船員大省,發力航運服務,山東具有領先於其他省市的優勢,更是為港航産業保駕護航的必須要求。

當下,青島已經匯聚了洲際、遠洋華林等國內主要船舶管理公司,管理船舶數量約佔全國的近20%。從區位優勢上來看,青島的地理位置可以作為船員和零部件更換的重要港口;從産業集聚上出發,青島具備船員培訓、船舶供應的産業基礎,更應該借助上合組織示範區、自貿區等政策的溢出效應、發揮國家賦予青島“一帶一路”橋頭堡定位的功能效應。

面對使命,市北給出答案——打造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

綜合RCEP試驗基地建設,市北區邀請國際知名諮詢機構麥肯錫公司參與編制了産業規劃,精選5大賽場、17條賽道,錯位發展、差異競爭、優勢互補,推動産業發展聚勢而強、全面突破。其中,5大賽場為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新一代資訊技術、優勢特色産業五大領域,同時,在“新航運”領域聚焦船舶管理、航運服務和郵輪産業3條賽道。市北區將在未來2—3年聚力打造中國北方船舶設備交易及物資供給中心、國際航運培訓中心、北方郵輪中心。

RCEP協議的簽署,將使得港口、航運、貿易等多領域最先並將長期受益,也為市北區促進産業聚集與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契機。這是市北區打造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的“天時”。

近年來,市北區圍繞新航運産業方向,精準聚焦航運服務相關産業發展。依託山東省海洋特色産業園平臺載體資源,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為優質航運産業項目落地提供空間保障。打造國際船舶管理産業集聚區,不僅可以拓展海洋特色産業園區的物理空間,更將延伸優質服務,從而在膠州灣東岸航運服務産業聚群,進而推動老城煥新。這是市北區打造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的“地利”。

2020年5月,上海海事大學與青島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研究院于2020年10月註冊成立,落戶青島國際航運中心。與此同時,挪威船級社有限公司等15個涉海項目也陸續簽約落地,註冊資金近百億元,助力市北區在新航運的賽道上再次加速。

整體來看,把握船舶管理,市北區注重發揮頭部企業的城市力量,全球最大的船舶管理集團V.Group已經與市北區政府簽署意向,打造中國區北方總部及全球船員培訓中心,帶動國內外船舶管理公司集聚發展。打造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市北區也已然具備“人和”。

組合拳:以資本調集資源,以資源盤活資産

聚焦高附加值航運服務,帶動航運服務業産業鏈整體發展;依託船東與貨主的往來關係,加強船舶管理能力,這是打造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的目的。同時,集聚區因其聚集衍生的相關産業,將引領老城區航運産業向高品質發展。

深入剖析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的發展思路,我們可以發現,聚焦金融手段賦能航運産業建設的創新打法,市北區打出了一套以資本調集資源、以資源盤活資産的“組合拳”。

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計劃在産業園內打造一個平臺——市北區平臺公司建投集團擬聯合山東海運發起設立總規模為22億元的新航運産業發展基金,用於支援船舶管理集聚區的運營發展。

山東海運作為山東省國資委控股國有企業,如今基本形成以遠洋運輸為核心,以航運金融、航運服務為重要依託的“一體兩翼”産業佈局,與建投的合作將使得航運與金融加速融合,相互賦能,共同推進集聚區走入市場,匯聚強大的外部力量——這是集聚區內運用資本調集資源的體現。

下好新航運這盤大棋,市北區需要“廣發招賢令”,匯聚行業頂尖棋手。以此為目標,建投集團將與山東海運及上海航運和金融産業基地共同合作,以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船舶管理中心項目為核心載體,利用周邊閒置空間載體,打造船舶管理産業聚集區;圍繞産業建設,發力船舶管理,集中力量與衛獅集團等國際化頭部企業合作,同時與全球前十的船舶管理公司建立聯繫,將國內優質資源要素導流至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此外,利用頭部機構的平臺力量,集聚國際化的頂尖企業集聚、聯動省屬地方機構,集聚區內將具備豐厚的産業存量;而在此之前,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內已經有山東海運、太古輪船、中國船級社、挪威船級社、勞氏船級社、中國船東互保協會、上海海事大學青島研究院、華宸融資租賃、德瑪物流、澤瑞船務等優質品牌率先入駐。

國際船舶管理産業聚集區的資源匯集,已然初具規模。

新地標:以項目為主陣地,釋放品牌效應

集聚區的打造將精準定位於船舶管理領域,在郵輪港區核心區建成前積極承接航運服務産業的入駐與發展。國際航運中心作為集聚區先期載體,已經推動國際、國內船舶管理龍頭企業落戶。項目二期將落在大港緯四路國際船舶管理中心,成為市北區新航運産業的強引擎。

國際船舶管理中心作為二期載體的啟動項目,位於遼寧路和華陽路以北、大港緯四路兩側,規劃9.7萬平方米産業發展空間,將著重吸納船務服務企業、跨境貿易企業、航運商務企業、航運科技企業。

新時代的産業集聚區需要通過完善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以構建産業生態,發揮産業協同效應和聚集效應,實現産業要素與城市協同發展。船舶管理中心除了要發展産業空間,還將配備人才公寓、康養配套、教育配套等,為入駐人員提供居住、醫療配套服務,從而將産業反映的空間形態與城市的各個層面融合,再形成完備的産業生態。

國際船舶管理中心項目將成為發展航運服務的主陣地,下一步,産業園區將逐步向西、向北外溢發展,不斷向外輻射,在形成更具張力的發展空間的同時釋放産業合力,最終形成以遼寧路科技街、華陽路兩側作為承接載體的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集聚區將以開辦船舶管理大會為軸心,發佈更具專業性的核心區産業導引和扶持政策,揭牌運營多個産業服務平臺。通過船舶管理聯盟的成立,市北區將凝聚“雙招雙引”的強動能,進而吸引以衛獅集團為代表的首批船舶管理類公司入駐。

未來,市北區還將針對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出臺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匯聚增量、建設市場化的服務平臺“一窗通辦”、組建行業聯盟協同行業良性發展,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為集聚區內的産業發展保駕護航。在未來三年內,市北區將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堅持精準招商,突出招大引強,爭取將10%國內船舶管理公司、5%全球船舶管理公司的中國區總部引進落戶,不斷釋放並擴大集聚區的品牌效應,從而進一步提升青島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和市場資源配置能力。

乘RCEP之風、破新航運之浪。新時代的號角正式吹響,擘畫“十四五”,我們可以看到,以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為“補給站”,一個面向更廣海域、實現更新開放、賦能與發展的市北區,正加速駛向深藍。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市北:乘RCEP之風 RCEP國際船舶管理集聚區揚帆啟航
來源:青島日報2021-01-20 17:28:21
當來自世界的風吹向膠州灣東岸,這座因海而生、向港而興的城市正緊緊抓住機遇之手,加速崛起航運服務産業的新高地。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