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
驅車沿福州市東江濱大道進入馬尾區,路邊標語牌上的口號格外引人注目、催人奮進,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活力撲面而來。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到引領改革發展的前沿陣地,馬尾的華麗蛻變,堪稱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高品質發展的精彩縮影。
為國家開放試製度、為政府治理立標桿、為區域發展築高地。
正式掛牌成立5年來,福州自貿片區在31.26平方公里的“試驗田”裏,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圍繞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推出16批217項創新舉措,全國首創75項,複製推廣到全國、全省分別有27項、94項;新增企業3.9萬戶,比掛牌前增長6.5倍;新增外商投資1088個、註冊資本731億……5年結出了高品質發展的纍纍碩果。
日前,深圳特區報“高品質發展·經濟特區(新區、自貿區)行”採訪組走進福州自貿片區,實地感受榕城大地堅持新發展理念、真抓實幹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創新舉措和顯著成效。
特事特辦馬上就辦,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1991年2月23日,在位於馬尾的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現場辦公會上,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提出“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
自那時起,“馬上就辦”在馬尾生根、發芽並進而輻射到福州各地,成為諸多高效機制的催化劑,也成為福州自貿片區的精神內核,推動一項項前沿改革迅速落地,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沒想到一次性全辦妥了。”説起在自貿片區註冊公司的高效,福州福家翔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黃修權連連稱讚,“過去,企業辦理開戶業務需要跑多個部門,一般也要2天到7天吧,現在到自貿片區的銀行網點就能領到公司營業執照及銀行開戶許可證,真是省時省力啊。”
這得益於福州自貿片區首創的“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如今,經過多次升級後的“一表申報、一口受理、一照一碼”登記制度,讓企業和市民辦事更便捷、更高效。
“我們通過不斷深化體制機制創新,高品質完成試驗任務,已初步打造出改革創新高地。”福州自貿片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黎發明告訴記者,福州自貿片區累計推出創新舉措500多項,經省自貿辦委託畢馬威評估認定的有16批217項,其中全國首創75項。在2019年12月中央改革辦、商務部聯合開展的自貿試驗區高品質發展專項調研和2020年10月份國務院第七督查組的實地調研中,福州自貿片區改革創新舉措均獲得充分肯定。
推出94項貿易便利化舉措,完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3.0版升級,福州關區進出口整體通關效率居全國前列,出口退稅辦理效率全國領先;
完成868項政務服務標準建設,推行“一窗受理、整合服務”改革,78%政務服務事項“一趟不用跑”,99%事項“最多跑一趟”,全國首創行政審批全流程電子證照應用;
全國首創臺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設立自貿片區法庭、檢察室、國際商事仲裁院,推動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無縫對接;
……
這些對標國內外先進標準的改革舉措,有力推動福州營商環境提質升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全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供“福州經驗”。
重點産業集群發展迅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加快
通過手機便可以隨時查看、控制電源開關,避免電流過大或短路風險……在位於馬尾區的福州物聯網産業創新發展中心,智慧停車、智慧路燈、智慧井蓋、智慧插座等智慧化場景令人不由感嘆科技的魅力。
2018年正式投建的福州物聯網産業創新發展中心,是福建自貿試驗區重點平臺之一,是福州目前最大的物聯網綜合體。
好平臺、好服務、好政策,吸引全國各地物聯網企業紛紛落地。
“依託本地物聯網行業龍頭企業,更加高效、精準地串聯物聯網産業生態鏈。”該中心工作人員林怡洋向記者介紹,截至目前,已有50余家企業落地園區,華為在此成立全國首個雲創中心,大唐高鴻投資10億元一期建設網際網路可信服務;全省唯一低軌衛星測控通訊服務商中量智匯、擁有歐洲領先智慧車聯技術的中荷智通,承載國內最先進工業物聯網軟體技術的中軟國際等領軍企業,也先後落子該中心。
“近年來,我們通過大力推動重點業態發展,吸引眾多傳統企業紛紛擁抱物聯網,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帶動福州經濟高品質發展。”黎發明表示,以獲批全國第四個國家級物聯網産業示範基地為契機,該中心與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共建“全國物聯網人才培養基地”,區內物聯網核心企業180多家、制定行業標準123項。
跨境電商方面,福州發展勢頭迅猛。自貿片區全國首創“跨境電商同業聯合擔保”,建設20萬平方米的跨境電商産業園,獲國務院同意涉及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eBay、網易考拉海購、京東等境內外知名企業在區內設立跨境電商平臺。
金融業態也加快創新集聚。自貿片區落戶首家全國性基金管理服務平臺——海峽基金業綜合服務平臺,全國率先開展跨境業務區塊鏈服務平臺等試點。結合産業發展,自貿片區還培育了1233國際供應鏈管理平臺、智慧産業“三創”平臺、服務貿易基地等。其中,1233國際供應鏈管理平臺已入駐商家700多家,運作不足一年已累計成交額約400億元,填補了省市國際貿易全鏈條服務電商平臺短板。
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助力“一帶一路”合作不斷深化
“暗室”內的墻壁和屋頂上,佈滿了銀色錐形特殊材料,工作人員正在做電子産品的電磁相容測試。
走進位於自貿片區的福州先進製造業技術服務中心,仿佛“穿越”到了科幻電影場景中。
“這是一個10米電波暗室,使用的是吸波材料,用於電子産品的輻射檢測。”該中心客戶服務室負責人王琳告訴記者,在這個空間裏檢測樣本不會被外界電波和噪音干擾,主要用於各類電子産品的行業測試,檢測電子産品運作時的輻射是否達到相關標準。
圍繞片區“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重要平臺”的定位,該中心依託福建省産品品質檢驗研究院的技術優勢,整合多個國家級檢測中心和專業實驗室,擁有5.6萬平方米實驗室和6個國家級檢測中心。
圍繞福州自貿片區服務“海絲”核心區建設的功能定位,該中心不斷拓展與“海絲”沿線國家地區間、兩岸間的技術合作與檢測互認,幫助本地企業産品快速獲取進入美歐等國的認證,助力中國産品“一次檢測、全球通行”。
今年上半年,該中心相繼與美國倍科檢測認證公司、德國德凱認證集團達成業務合作協議,實現認證檢測數據互認與渠道共用,積極開拓海外檢測業務,有力推動自貿區內企業加速融入國際市場。
“福州自貿片區以不到全市千分之三的面積,吸引了全市新增外資、台資企業總數的近一半規模。”黎發明表示,自貿片區已與41個國家和地區實現AEO(經認證的經營者)互認,江陰港獲批為國際船舶登記船籍港和全省唯一的中資“方便旗”船回國登記船籍港,開通25條外貿航線,其中“海絲”航線10條。此外,還成立“一帶一路”數據共用(國家級)聯合實驗室,在全球設立37個海外倉。
充分發揮對臺區位優勢和試驗窗口作用,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自貿片區推出20項對台貿易便利化創新舉措,推動17個服務貿易領域對臺開放,全國率先開展海峽兩岸AEO互認,率先建立臺企資本項下便利化的“白名單”制度,在海峽股權交易中心設立台資板,累計辦理對臺跨境業務1500多億元。
登高天地間,海闊好揚帆。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國家試驗田、制度創新高地和‘種苗圃’等功能定位,不斷加強改革系統整合,對標世行標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扶持重點平臺做強做優,推進自貿片區擴區,深化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推動自貿區新一輪改革開放和高品質發展。”展望未來,黎發明充滿自信、充滿希望。
華為(福州)物聯網雲計算創新中心:讓馬尾政企搭上“雲快車”
一個在物聯網領域擁有強大技術實力,一個立志打造物聯網産業發展高地。華為和馬尾的“牽手”,可謂“水到渠成、錦上添花”。
2018年8月,馬尾區與華為簽署合作協議,引入華為(福州)物聯網雲計算創新中心(簡稱“華為雲創中心”)。馬尾區政府每年度統一向華為採購雲服務相關産品,幫助解決轄區政企物聯網轉型、核心業務上“雲”、智慧化項目研發等問題。華為雲創中心因此也成為國內第一個針對物聯網産業的雲創中心。
根據馬尾區的實際需要,華為雲創中心創新推出了“一中心五平臺”模式,即物聯網雲創新中心、物聯網雲平臺、培訓平臺、標準對接平臺、産業合作平臺、品牌推廣平臺,為馬尾物聯網應用開發提供全流程技術支援;組建專家團隊,通過走訪企業、企業沙龍等方式,開展專家諮詢、人才培養等線下服務,全力推動物聯網産業在馬尾聚集。
華為與冠林電子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老舊社區改造解決方案”是一個成功合作的典型案例。方案結合華為雲創中心的物聯網雲平臺技術優勢和冠林電子對社區應用場景的理解,將數據進行採集、匯聚、分析,通過技術賦能,使社區成為全感知的“生命體”。以安防系統改造為例,經過智慧門禁、門禁雲APP等新技術産品的應用,解決了困擾老舊社區管理的進出人員雜亂、流動人員無法識別等難題。
目前,通過一整套的“線上+線下”服務,華為雲創中心不斷助力馬尾政企搭上“雲快車”。截至目前,華為雲創中心已經成功對接馬尾18個委辦局。去年,中心服務馬尾企業約100家,今年將達到約150家。
華為也將“深圳元素”帶到了馬尾,積極牽線搭橋,讓馬尾企業與深圳以及全國華為的生態夥伴對接,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今年9月,華為(福州)物聯網雲計算創新中心駐地雲上線,實現對馬尾物聯網産業的全週期貫穿,馬尾的市政、城市管理等部門以及多個行業可以實現無縫對接,完成物聯網産業基礎再優化,有力推動了大數據智慧化應用。
福州·馬尾基金小鎮董事長羅玉琴:奮鬥者永遠年輕
高挑勻稱的身材,溫柔堅定的語調,裁剪合體的連衣裙……優雅、幹練,這是福州·馬尾基金小鎮董事長羅玉琴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如果不是她親口所説,很難想像這個被評為“2019年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基金小鎮”的“掌舵人”已經60歲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她安心於家庭主婦,全身心打理女兒的學習和生活。女兒獨立後,她重拾財會專業,加入賽伯樂投資公司,一路做到高級合夥人。
“認準一件事,就要心無旁騖做好。”羅玉琴説,“我相信只要用心就會成功。”
2017年,福州·馬尾基金小鎮成立,在全國首次採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引入第三方運營機構——賽伯樂進行專業化管理。這,也給了她與小鎮結緣的契機。
“這裡不僅是福州、也是福建省首個基金小鎮。作為一名本地人,我有強烈的責任感把它建設好。”回憶起基金小鎮建設、發展歷程,羅玉琴感慨地説,“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要讓小鎮脫穎而出,核心就是‘拼服務’。”羅玉琴説,小鎮創新推出了“一站式”服務模式,包括協助註冊基金、股權投資、資産管理公司;申請獎勵政策;引進專業仲介服務機構……“一系列定制化、精準化的貼心服務,不僅打消了每一個落戶企業的疑慮,也讓産業鏈在馬尾快速聚集。”
羅玉琴説,小鎮還立足馬尾區擁有的物聯網、先進製造等優勢,堅持“産融協同”發展,積極搭建資本和項目間的橋梁,“小鎮平均兩周就舉辦一場資本與項目對接會,為好項目找資金,為資金找好項目。”
“就好像在白紙上畫出一座大廈,短短3年多時間,基金小鎮已發展成資本的聚集地。”羅玉琴説,目前,基金小鎮已聚集100多傢俬募基金管理人和約300隻公司型、合夥型私募基金,基金管理規模達1000多億元,成為福建省管理私募基金規模最大的區域。僅今年上半年,就有4家企業經小鎮培育孵化和專業化服務,成功在科創板上市。據統計,小鎮每10億元的母資金可撬動社會資本100億元。
“特事特辦,馬上就辦。這些年來,馬尾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作為一名見證者,我很自豪。” 羅玉琴説,目前,福州·馬尾基金小鎮二期正在規劃,她已做好準備迎接更大的挑戰,“我充滿幹勁,因為奮鬥者永遠年輕。”
泉州:“海絲”起點處處新
“蒼官影裏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
泉州,古稱“刺桐”,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之一。宋元時期,這裡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不同膚色的人在此定居經商,處處呈現帆檣林立、商賈輻輳的繁盛景象。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遊記中寫道:“大批商人云集這裡,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像。”
愛拼才會贏。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泉州全力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海絲”)先行區建設。
千百年間積澱下的深厚“海絲”文化底蘊,賦予了泉州人銳意奮進、改革創新精神,打造出當代經濟發展的“泉州模式”“晉江經驗”,在精心保護“海絲”歷史遺産同時,擦亮了世界“海絲”文化休閒旅遊目的地的金字招牌,續寫“海絲”起點處處新的嶄新篇章。
夜幕降臨,伴著嫋嫋的南音,從泉州老城區的標誌——鐘樓進入中山路步行街,兩排南洋風格的騎樓映入眼簾,“安踏”“匹克”“土筍凍”“四果湯”……各種彰顯著“泉州特色”的商鋪鱗次櫛比,柱廊式人行道上游客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一條中山路,半部泉州史。”老泉州人林乃清介紹,這條最早由華僑投資建設的道路,經歷百年歲月的風霜,一度因年久失修,面臨凋敝衰敗的困境。經過數次整修,如今,這裡已經“蝶變”為外地遊客必到的“打卡地”。
中山路的“涅槃”重生的背後,是泉州創新推動古城保護的努力。近年來,泉州通過整體性保護、植入新業態,做到“留人、留形、留神韻,見人、見物、見生活”,探索出古城保護和市民生活方式、文化風俗“活態傳承”的新路子。
“泉州海絲史跡之豐富密集,歷史文化之開放多元,令人嘆為觀止。”談起泉州歷史文化風貌,山西遊客李晉讚不絕口。他説,這幾天沿西街、涂門街等一路漫遊,發現開元寺、清凈寺、天后宮等代表佛教、伊斯蘭教、媽祖信仰的多元宗教建築比鄰而居、交相輝映,昔日“海絲”的繁華盛況,猶如穿越時空般呈現眼前,令人目不暇接。
泉州市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泉州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海絲”史跡普查行動,摸清了“家底”。目前,泉州已構建起縣、鎮、村三級“海絲”史跡保護管理體系,每年分期分批對列入保護名錄的文物進行修繕。2016年,泉州出臺《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這是泉州獲得地方立法權後報請批准的首部實體性法規。
海天相接處,一艘艘漲滿風帆的商船駛來,入港後,小船迅速出發靠近,一箱箱海外香料、珠寶被卸下來,岸上的人群熙熙攘攘,喊叫著、歡呼著……
這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展示的一幕動態畫卷,用現代聲光電技術,再現了古代泉州港的熱鬧繁華。作為一座反映海外交通、海上絲綢之路,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种經濟、文化交流的專題性博物館,這裡已成為展示泉州保護傳承“海絲”文化成果的新地標。
泉州市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泉州以“海絲”為全市旅遊品牌統領,重點發展“一城(古城)、一山(清源山)、一港(泉州古港)、一館(海絲博物館)、一鎮(海絲小鎮)”,通過將海絲歷史淵源、海絲遺存、現實基礎等産品化、實物化,打造全國“海絲”旅遊先行示範區、世界“海絲”文化休閒旅遊目的地。
該負責人表示,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泉州“海絲”古城魅力仍吸引了眾多遊客。據統計,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假期,泉州累計接待遊客總量、實現旅遊收入均恢復到去年同期九成以上水準。
經濟總量連續21年位居福建省首位的泉州,今年發展同樣耀眼,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1.5%,達7472.25億元,全年有望躋身“萬億”城市行列。
人文底蘊深厚,經濟基礎良好,華僑資源豐富,港口潛力較大,商界人才濟濟,泉州,具有建設“海絲”先行區的全方位優勢。
加快建設“海絲”先行區,泉州必將“綻放”新時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