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進一步精簡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審批條件

來源:中新經緯 2020-11-25 09:12:35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4日電 24日,住建部副部長易軍在國新辦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改革後,建設工程企業現有的593項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將壓減至245項;同時將進一步精簡企業資質審批條件,特別是要精簡資質標準。

深化測繪資質改革和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改革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24日舉行。易軍在介紹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改革的有關情況時指出,健全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放寬市場準入是工程建設領域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

按照國務院部署要求,住建部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起草了《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改革方案》,11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改革方案》,共提出了六個方面的改革舉措:

一是精簡資質類別,歸併等級設置。將大幅壓減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改革後,現有的593項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將壓減至245項,其中勘察資質由26項壓減為7項,設計資質由395項壓減為156項,施工資質由138項壓減為61項,監理資質由34項壓減為21項,壓減幅度為59%。

二是放寬準入限制,激發企業活力。在壓減資質數量的同時,將進一步精簡企業資質審批條件,特別是要精簡資質標準,重點考慮放寬資金、人員、業績、技術裝備等指標要求,大幅放寬準入限制。

三是下放審批許可權,方便企業辦事。將開展企業資質審批權下放試點,試點內容是:除最高等級綜合資質和需跨部門審批的資質外,將其他等級資質下放至省級及以下有關主管部門審批。同時,加強對試點地區的監督指導,對存在違規審批的,住建部將嚴肅處理並收回審批權。

四是優化審批服務,推行告知承諾制。將加快推行資質審批告知承諾制,大幅削減不必要的證明材料,全面實行全程網上申報和審批,大幅提升企業資質審批的規範化和便利化水準。

五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保障工程品質安全。將加大審批後動態監管力度,積極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強化個人職業資格管理,建立個人執業責任保險制度。

六是完善招投標制度,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將繼續完善招投標制度,優化調整招標條件設置,引導建設單位更多從企業實力、技術力量、管理經驗等方面選擇企業,推行工程擔保和保險制度。

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稱,相比以往的改革,這次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制度的改革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對此,易軍指出,這次的改革主要有三個方面特點:

一是這次的改革力度更大。現有的593項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數量壓減至245項,幅度達到59%,遠遠超過了最初確定的壓縮1/3的目標。同時,大幅放寬市場準入限制,比如改革後,10類施工特級資質,也就是原來最高等級的資質,包括房建、公路、鐵路、港口與航道、水利水電、電力、礦山、冶煉、石油化工、市政一共10個類別,整合為綜合資質,可以承擔各行業各等級施工總承包業務,大大拓寬了企業承攬業務範圍,橫向全部打通,只要企業有信譽,有能力,就可以跨行業承擔任務。

二是改革的協同性更好。統籌考慮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4類資質的具體情況,制定了改革措施,既兼顧了4類資質的各自特點,又統籌謀劃,在資質名稱、類別、等級等方面力求統一。下一步,將整合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資質的管理規定,並在修訂資質標準時做好相互銜接。

三是企業的獲得感更強。大幅精簡了審批條件,適當放寬了有關指標的要求,特別對過去大家詬病比較多的註冊人員、技術裝備、工程業績等問題,下一步制定標準的時候會大幅放寬。同時實行告知承諾制,更有利於企業便利化申報,為企業大大提供了方便。另外將所有的資質等級原則上都壓減為甲乙兩級,有的資質只設了一個等級,放寬部分資質承攬業務的範圍,應該説對中小企業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有利於企業孵化和成長,讓整個生態環境更好。總體來説,這次改革,建設工程企業整體上是受益的,獲得感將會更強。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住建部:進一步精簡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審批條件
來源:中新經緯2020-11-25 09:12:35
24日,住建部副部長易軍在國新辦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改革後,建設工程企業現有的593項企業資質類別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