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提振 消費復蘇節奏有望加快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0-11-20 09:45:37

受國家提振消費措施影響,19日大消費板塊“乘風而起”,家用電器、休閒服務、食品飲料等板塊漲幅居前。機構認為,隨著政策持續加力見效、市場持續修復,消費復蘇節奏有望加快。其中,可選消費板塊在四季度大概率保持景氣向上的良好態勢,全年業績確定性較高。

大消費板塊“乘風而起”

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促進家電傢具家裝消費,19日,家電板塊明顯走強。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當天收盤,家用電器行業指數上漲3.33%,位列申萬一級行業指數漲幅第二位。板塊內七成個股上漲,其中聚隆科技、惠而浦漲停,萬和電氣、長虹華意、海信家電等多只個股漲幅超過5%,行業龍頭美的集團上漲5.27%。

中銀證券認為,短期來看,必選家電景氣度不斷回升,明年需求端向好,估值相對合理。長期來看,竣工邏輯有望再度回歸,帶動家電行業需求回補;同時,白電、廚電板塊低基數效應優勢明顯,行業景氣度回升趨勢較為確立;經濟從疫情影響中逐步恢復後,消費力的回升,主要體現在必選家電消費完成後,長週期內對多元化家電的購置需求上升。

國常會同時明確了多項支援“網際網路+旅遊”發展的措施,推動休閒服務板塊走高。當天,休閒服務行業指數上漲2.78%,板塊37隻個股中27隻上漲。

而此前連續兩天上漲的汽車板塊19日高開低走,表現相對疲弱。汽車行業指數當天下跌0.62%。其中,長安汽車以9.31%的跌幅領跌,路暢科技、英搏爾、比亞迪等跌超3%。

儘管當天市場表現不佳,但機構依然看好政策不斷加碼對汽車消費的持續拉動作用。安信證券指出,18日召開的國常會重點提到通過增加號牌指標、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三大舉措來擴大汽車消費。其中,鼓勵各地增加號牌指標投放,限購或將進一步鬆綁;汽車下鄉再起,或將利好自主品牌;以舊換新政策再出,老舊汽車更新有望加速。自2月以來,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多項汽車消費政策,本次國常會再次強調擴大汽車消費,預計還將帶動更多汽車刺激政策的出臺。

近幾個月,受益於擴大內需戰略以及各項促進消費政策持續發力,汽車市場需求繼續恢復,企業利潤穩步回升。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10月,中國汽車産銷量分別達255.2萬輛和257.3萬輛,環比分別增長0.9%和0.1%,同比分別增長11%和12.5%。

可選消費料保持景氣向上

當前,我國消費市場的復蘇節奏備受市場關注。有券商表示,受政策持續加力、市場持續修復影響,消費復蘇節奏有望加快。

國家統計局16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3%,增速比上個月加快1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18個大類中,有17個實現了增長,其中有9個大類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17日表示,10月,在國慶黃金周及各類促消費活動帶動下,居民消費需求充分釋放,社零總額加速增長,顯示出我國消費市場在經受疫情考驗後的巨大潛力、強大韌勁和旺盛活力。

不過,多家機構均指出,10月社零數據未超預期。國泰君安國際表示,儘管10月中國社零總額增速遜於預期,但仍體現出國內消費持續復蘇,國內零售業已經走出疫情的陰霾而持續向好。東北證券分析稱,10月社零增速雖不及市場預期,但從結構上來看並不差。主要拖累消費的是兩項因素:一是餐飲業仍然恢復較慢,這是由於後疫情時代居民外出餐飲消費的意願仍然相對較低;二是石油及製品類消費下降較多,是國際油價疲軟導致的。可以看出,衝擊消費的主要是外生因素,而經濟內生的需求來看,大多數行業消費都增長較好。

“考慮到居民收入水準以及居民消費意願均有一定的改善空間,後續居民消費料將延續修復進程。”中信證券明明債券研究團隊認為,當前居民消費增速仍遠低於可支配收入增速,同時居民存款也仍處於歷史高位,這説明居民消費仍有較大的回升空間。再考慮到隨著第三産業的延續修復以及穩就業政策的持續見效,後續居民收入水準以及居民消費意願(對應邊際消費傾向)均有一定的改善空間,年內消費的增長中樞料將延續上行。

方正證券表示,從可選消費板塊整體特徵來看,板塊估值體系較為穩定,業績隨經濟週期波動特徵明顯,當前板塊整體系統性重估的概率較小。業績層面來看,隨著我國經濟的繼續修復,可選消費板塊在四季度大概率保持景氣向上的良好態勢,全年業績確定性較高。整體來看,可選消費板塊整體業績景氣度至少可以維持到明年一季度,精選業績有持續性及確定性的細分領域以及個股是未來的主要方向。(記者 張小潔)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政策提振 消費復蘇節奏有望加快
來源:經濟參考報2020-11-20 09:45:37
機構認為,隨著政策持續加力見效、市場持續修復,消費復蘇節奏有望加快。其中,可選消費板塊在四季度大概率保持景氣向上的良好態勢,全年業績確定性較高。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