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經濟運作持續恢復 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來源:經濟日報 2020-10-20 10:30:04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經濟運作持續恢復 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中國網地産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經濟運作持續恢復 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中國網地産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經濟運作持續恢復 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中國網地産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經濟運作持續恢復 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中國網地産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經濟運作持續恢復 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中國網地産

2020年前三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及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影響,中國經濟面臨多年未遇的嚴峻局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經濟運作穩步恢復,生産生活秩序逐步好轉,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下一階段,要繼續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加快釋放消費潛力,持續增強經濟內生動力,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勢頭。

經濟活力不斷激發 新興領域動能增強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 趙同錄

2020年前三季度,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生産生活秩序逐步好轉,經濟運作穩步恢復,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一、經濟運作持續恢復

前三季度,我國GDP為72278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0.7%,上半年為下降1.6%,累計增速年內首次實現由負轉正。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48123億元,增長2.3%;第二産業增加值274267億元,增長0.9%;第三産業增加值400397億元,增長0.4%。三次産業累計增速均實現了正增長,經濟發展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二、各行業發展總體好轉,生産形勢向好

三季度,各行業增加值增速較二季度均有所提高,工業、建築業、金融業、房地産業,以及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5.6%、8.1%、7.9%、6.3%和18.8%,合計拉動GDP增長4.1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4%,比二季度提高12.8個百分點。

三、投資拉動作用持續,消費復蘇勢頭增強

隨著消費市場的逐步復蘇,投資增長由負轉正,對外貿易保持增長,三季度三大需求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較前兩個季度均有明顯改善,共同拉動經濟增長。

居民消費需求得到釋放,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增強。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向上拉動GDP1.7個百分點,年內首次轉正,較二季度上升4.0個百分點。

穩投資政策落實顯效,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拉動GDP增長2.6個百分點,較二季度回落2.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拉動GDP增長3.1個百分點。投資增速轉負為正以及工業存貨增長,是資本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

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凈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逐季增強。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拉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繼續發揮對經濟增長正向拉動作用。

四、新動能支撐作用凸顯,經濟活力進一步激發

新産業新業態發展向好,新興領域動能增強,市場主體激發新活力。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高於同期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7個百分點。以新技術為引領的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保持增長,1月份至8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9.2%、7.9%和6.0%。前三季度,網上商品零售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0個百分點。

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生豬産能穩步恢復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 李鎖強

前三季度,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三農”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産發展,積極應對洪澇災害,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産,全力落實生豬穩産保供政策措施,夏糧早稻實現增産,秋糧有望豐收,生豬生産保持穩步恢復勢頭,農業生産總體穩定發展。

一、糧食生産有望再獲豐收

夏糧早稻合計增産44.8億斤。2020年全國夏糧早稻産量合計3402億斤,比2019年增加44.8億斤。其中,全國夏糧産量2856億斤,增加24.2億斤;全國早稻受洪澇災害影響,單産下降2.7%,得益於播種面積增長6.8%,早稻産量達到546億斤,增加20.6億斤。

秋糧有望再獲豐收。從播種面積看,今年國家高度重視糧食生産,各地加大了對糧食生産的支援力度,層層壓實糧食生産責任,秋糧播種面積穩中有增。儘管洪澇災害、颱風等對南方部分地區、東北局地秋糧生産造成一定影響,整體來看對秋糧生産影響有限。目前,全國玉米、中稻和一季晚稻、大豆等秋糧作物已基本收割完畢,雙季晚稻正處於産量形成關鍵期,距成熟收穫還有1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後期天氣正常,今年秋糧生産有望再獲豐收。

二、生豬産能繼續回升,家禽生産持續向好

前三季度全國豬牛羊禽肉産量5251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257萬噸,下降4.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1個百分點。

生豬出欄同比降幅明顯收窄,生豬存欄呈恢復增長態勢。前三季度全國生豬出欄36186萬頭,同比下降11.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8.2個百分點。

牛羊生産基本穩定。前三季度全國肉牛出欄3093萬頭,比上年同期減少43萬頭;全國羊出欄21049萬隻,比上年同期減少733萬隻。

家禽生産穩定增長,禽肉、禽蛋産量增加。前三季度全國家禽出欄107.9億隻,比上年同期增加5.9億隻,增長5.8%;禽肉産量1639萬噸,增加100萬噸,增長6.5%;禽蛋産量2493萬噸,增加121萬噸,增長5.1%。

三、農産品生産者價格漲幅進一步回落

三季度,全國農産品生産者價格總水準比上年同期上漲14.8%,受生豬生産者價格漲幅回落拉動,漲幅比二季度回落6.3個百分點。

三季度稻穀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2.3%,小麥下降1.2%;由於生豬産能持續提升,帶動飼料消費需求增加,玉米上漲8.5%、大豆上漲4.4%;水果市場供應充足,價格下降3.0%;蔬菜上漲9.1%;生豬上漲59.0%,隨著生豬市場供應逐步恢復,漲幅比二季度回落30.3個百分點。

工業生産逐步復蘇 企業利潤持續增長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司長 盧 山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及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影響,我國工業經濟面臨多年未遇的嚴峻局面。前三季度,隨著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取得明顯成效,生産生活有序恢復,消費信心逐步提升,企業生産經營狀況持續改善,增長動力不斷加強,工業經濟穩步恢復。

一、復工復産持續推進,工業生産逐季回升

復産水準不斷提高,二季度以來企業復産水準持續好轉。截至9月下旬,有73.2%的企業達到正常生産水準八成以上,較6月中旬上升4.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情況整體接近正常水準。

工業增速持續回升。1月份至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分行業看,1月份至9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20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實現增長,比上半年增加11個。

二、裝備製造業帶動增強,高技術製造業較快增長

裝備製造業增長加快,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三季度,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較二季度加快2.3個百分點。

高技術製造業保持較快增長,新興産品增長強勁。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高於上年同期水準。

三、原材料製造業穩中有升,消費品製造業明顯好轉

原材料製造業生産持續平穩增長,多數産品增速回升。受基建投資項目拉動,三季度原材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較二季度回升1.3個百分點。

消費品製造業增速轉正,拉動工業生産加快增長。三季度,消費品製造業增加值增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5%,二季度為下降0.2%。消費品各行業普遍好轉,9月份增速較上月均有所回升或由負轉正。

四、産能利用率提升,企業利潤穩定增長

三季度,全國工業産能利用率為76.7%,較二季度回升2.3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回升0.3個百分點,已恢復到近年較高水準。

企業利潤持續改善,累計降幅逐月收窄。8月份在市場需求回暖、成本壓力緩解等有利因素帶動下,工業企業利潤延續較快增長態勢,同比增長19.1%;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73%,連續4個月同比提高。

儘管三季度以來,工業生産較快增長,工業經濟形勢繼續向好,但從前三季度累計看,工業生産增速仍在低位運作,産能利用水準仍低於同期,企業利潤下降,小微企業生産經營仍存在困難。下一階段,要繼續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活力,釋放消費潛力,增強經濟內生動力,不斷鞏固工業經濟穩步恢復勢頭。

能源消費繼續回暖 能耗強度升幅回落

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司長 劉文華

前三季度,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持續推進,國民經濟穩定恢復,能源生産穩中有增,基礎性保障作用有效發揮;能源消費繼續回暖,結構持續優化,單位GDP能耗升幅不斷回落。

一、能源生産穩中有增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能源生産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原煤生産保持穩定,前三季度原煤産量同比下降0.1%,基本維持同期水準。

油氣生産加工加快。油氣生産企業加強供應力度,積極釋放優質産能。前三季度,原油産量同比增長1.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5個百分點;天然氣産量增長8.7%。

電力生産由降轉增。前三季度,發電量同比增長0.9%,上半年為下降1.4%,其中8月份、9月份分別增長6.8%、5.3%,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別加快5.1個、0.6個百分點。分品種看,火電下降0.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3個百分點;水電增長0.9%,增速由負轉正,上半年為下降7.3%;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繼續快速增長,分別增長6.4%、10.0%、7.2%。

二、油氣進口增長加快

根據海關總署快報數據,前三季度,原油、天然氣進口增長加快,原油進口4.2億噸,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8個百分點;天然氣進口7373.1萬噸,增長3.7%,加快0.4個百分點。煤炭進口由增轉降,進口2.4億噸,下降4.4%,上半年為增長12.7%。

三、能源結構持續優化

清潔電力生産比重明顯提高。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一次電力生産佔全部發電量比重為29.2%,比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

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穩步提升。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天然氣、一次電力等清潔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所佔比重下降0.5個百分點。

四、能源消費繼續回暖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社會秩序逐步恢復,能源需求逐步回暖,消費增速由負轉正。初步核算,前三季度能源消費總量同比增長0.9%,上半年為下降0.2%。佔全社會能源消費六成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增長1.1%,上半年為下降0.4%,其中電力、鋼鐵、化工、石化、建材、有色等六個主要耗能行業能源消費增長1.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1個百分點;其他行業下降3.1%,降幅收窄2.9個百分點。

五、能耗強度升幅不斷回落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2%,升幅比上半年回落1.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3.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由升轉降,下降0.1%,上半年為上升0.9%,一季度為上升4.5%。

服務業韌性強勁 新動能高速成長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統計司司長 杜希雙

進入三季度,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繼續顯現,我國服務業主要經濟指標不斷改善,發展動能增強,景氣度持續提升,呈穩定恢復態勢。

一、服務業回升明顯

服務業累計增速由負轉正。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400397億元,增速由上半年同比下降1.6%轉為增長0.4%。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為55.4%,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

服務業企業生産經營穩定恢復。1月份至8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5%,降幅比1月至7月份收窄1.3個百分點,已連續6個月收窄。

服務貿易逆差明顯減少。1月份至8月份,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我國服務貿易規模下降,但服務出口表現明顯好于進口,服務出口同比下降2.2%,服務進口同比下降24%,服務貿易逆差同比減少5275.2億元。

二、新動能增勢良好

現代服務業保持快速增長。前三季度,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5.9%和7.0%,合計拉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3個百分點,較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新服務形態高速成長。前三季度,電商促銷呈多頻態勢,線上直播屢創交易額新高,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速達15.3%,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3%。線上消費加速普及,線上教育、遠端辦公等線上服務需求旺盛。1月份至8月份,全國移動網際網路累計流量達1038.8億GB,同比增長33.7%;規模以上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7.1%和13.8%。

三、服務業景氣繼續擴張

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持續高於榮枯線。9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2%,比8月份上升0.9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上,服務業恢復有所加快。

服務消費加快恢復帶動作用增強。三季度以來,餐飲、休閒、旅遊等接觸型、聚集型服務行業限制逐步放開,服務消費快速升溫。9月份,批發和零售業生産指數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增速達2.9%;住宿和餐飲業指數增速雖然同比仍下降5.7%,但自6月份以來降幅加快收窄,復蘇態勢明顯。

下階段,隨著“六穩”“六保”工作深入實施,生産性和生活性服務需求進一步擴大,支援服務業企業生産經營有利因素不斷增多,服務業發展有望持續向好。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經濟運作持續恢復 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來源:經濟日報2020-10-20 10:30:04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經濟運作持續恢復 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