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溫度開始,“征服”這座城市的塔尖人群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0-09-21 12:02:06

不知不覺,又到了一年中“亂穿衣”的季節。換季時氣候多變,晝夜溫差較大,室內溫度也不能保持恒定。

速遞菌最近仍然需要開整晚空調才能安睡,但是身邊的一些同事風扇已然連風扇都不需要了。尤其是對於三代同堂的家庭,老人與小孩同一屋檐下,室內總是難以達到適宜的人體感受。那麼,什麼樣的住宅可以實現一家人健康的室內溫度環境呢?

長江尊邸的5G科技系統,想必能高分回答這個問題。

從溫度開始,“征服”這座城市的塔尖人群-中國網地産

▲實景圖

01

5G科技生活,感受“四季如春”

與傳統空調相比,長江尊邸室內恒溫系統對於溫度的控制更加精準,使室內常年保持在人體最舒適的範圍區18-26℃,減小時間與空間範圍上的溫度波動,不受室外冷空氣或熱流影響。

這是基於“地源熱泵系統+毛細管網系統”搭配使用。前者,是冷熱源,供冷、供熱;後者,顧名思義,如毛細血管一樣,輸送能量。

從溫度開始,“征服”這座城市的塔尖人群-中國網地産

葛洲壩地産 科技系統機房

利用井水冬暖夏涼的特性,以水為介質,在夏季供冷時,地源熱泵系統將室內的餘熱,傳導到地下土壤;冬季供熱時,系統從地源提取得低品位熱能,通過電能驅動的地源系統,提升至高品位熱能來取暖。而流淌著水流的毛細管整齊且均勻地敷設在吊頂頂面,局部敷設在墻面,將溫度以輻射的方式,直接與室內環境進行換熱,溫度分佈均勻。

從溫度開始,“征服”這座城市的塔尖人群-中國網地産

▲溫度控制系統作用流程 示意圖

不是空氣潮濕再加上開空調之後的濕冷感,而是靜態環境就能使人體感到舒適,不會有吹空調的吹風感與乾燥感,實現恒溫恒氧。

從溫度開始,“征服”這座城市的塔尖人群-中國網地産

▲實景圖

同時,長江尊邸還搭配使用5G科技的新風加濕除濕系統,室外新風經過三層過濾,每隔1-2個小時置換全屋空氣,在室內時,有效解決霧霾、有害物質的吸入、降低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控制濕度。

從溫度開始,“征服”這座城市的塔尖人群-中國網地産

▲示意圖

恒靜方面,毛細管輻射系統敷設在墻體內,室內沒有傳動部件,再加上良好的建築週邊護系統和優良的建築氣密性,降低外界噪音干擾。此外還有旭格系統窗(三層中空low-E玻璃)、同層排水系統的應用等等,都營造了恒靜的效果。

恒凈方面,主要是針對高端直飲水系統而言。水質的好壞影響著我們和家人的身體健康,所以很多家庭會選擇購買礦泉水來燒水煮飯。高端直飲水系統實現了全屋凈水,有效過濾自來水中的鐵銹、大顆粒物質、余氟、有機物、重金屬及細菌等有害物質,即産即飲,且24小時熱水供應。

從溫度開始,“征服”這座城市的塔尖人群-中國網地産

▲實景圖

另外,智慧家居系統一鍵掌控,可以操控燈光、窗簾、WIFI、一鍵呼梯等各項科技系統。值得關注的是,項目在目前葛洲壩5G科技技術已落地的項目中,運用最全面。

從溫度開始,“征服”這座城市的塔尖人群-中國網地産

▲實景圖

02

兼收並蓄,打造地産IP

2000年左右,鋒尚率先喊出“告別空調暖氣時代”的口號,當年可説是“革命性”的改變。恒溫、恒濕、恒氧,不僅降低了室外能耗和排放,也給室內環境帶來極高的舒適度。

經過10多年的探索,地源熱泵系統、全屋交換新風系統、24小時熱水系統、同層排水系統、節能保溫隔熱系統等技術不斷被研發,而葛洲壩地産的5G科技系統拆開來看,單個系統也脫不開這些範疇。不同的是,葛洲壩地産“5G科技”是在不斷、持續整合行業先進技術,但又不是簡單把産品與技術堆在其中。

從溫度開始,“征服”這座城市的塔尖人群-中國網地産

▲實景圖

為此,葛洲壩地産特地組建了 “5G科技”專家委員會,在專家指導基礎之上,進行獨有的體系的建設,以人為本打造真正的綠色産品。比如,承襲了5G科技體系的長江尊邸能獲得中國綠色建築認證最高級別的——三星級設計標識證書,以及德國 (DGNB )住宅金級預認證(亞洲首個獲得項目),都從側面反映出其硬核的産品力,絕不是幾個技術的拼接,而是一套縝密而完整的體系在支撐。

如今,整合優化的地源熱泵、置換新風、毛細管網輻射空調、智慧家居技術,已經在長江尊邸落地應用,致力於打造一個“恒溫、恒濕、恒氧、恒靜、恒潔”的生活環境,滿足塔尖人群對於未來的期許。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從溫度開始,“征服”這座城市的塔尖人群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0-09-21 12:02:06
什麼樣的住宅可以實現一家人健康的室內溫度環境呢?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