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金融部門全年可為市場主體減負約1.5萬億元

來源:中國政府網 2020-08-26 09:34:29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8月25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介紹金融機構支援實體經濟政策落實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人民銀行副行長 劉國強】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産力。要加大政策支援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強化對市場主體的金融支援,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有效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使廣大市場主體能夠實現更大發展。

8月17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第104次常務會議,要求進一步落實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下面,我簡要介紹今年以來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情況。

2020年以來,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力度,有效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靈活適度。綜合運用降準、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市場整體利率穩中有降。二是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紅利。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簡稱LPR。引導中期借貸便利和公開市場操作中標利率下行0.3個百分點,帶動LPR同步下降並推動企業貸款利率持續下行。穩步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降低企業存量貸款利息支出。三是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和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已經基本執行完畢,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有序銜接。注重保持貨幣政策信貸的節奏,這是今年政策的一個重要特徵,我們不是一上來就把子彈打光,而是根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根據階段性的重點任務一步一步來,不手忙腳亂,把握好節奏。創新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援政策、小微企業貸款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兩個直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一個是信用貸款,一個是延期還本付息這兩個直達工具。加大對小微企業的直接支援。四是推動銀行為企業減費。出臺《關於進一步規範信貸融資收費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的通知》,規範信貸、助貸、增信和考核環節收費行為,督促銀行落實各項減費政策要求,主動為實體經濟減負。五是更好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調增政策性銀行全年貸款計劃,設立製造業、外貿企業紓困基金。積極引導政策性銀行利用發債籌資成本低等優勢,以批發資金轉貸形式精準支援小微企業。

總的看,這些政策措施成效顯著,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持續提升。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增速明顯高於去年。7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分別為10.7%和12.9%,較2019年末高2個和2.2個百分點。前7個月新增貸款13.1萬億元,同比多增2.4萬億元。企業貸款利率顯著下行。前面説的是量,這裡説的是利率。7月份企業貸款利率為4.68%,同比下降0.64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融資“量增、面擴、價降”,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速明顯高於各項貸款增速,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明顯降低。

根據測算,2020年以來,金融部門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通過降低利率、減少收費、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措施,前7個月已經為市場主體減負8700多億元,對小微企業支援力度明顯加大。預計全年可為市場主體減負約1.5萬億元。

下階段,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堅決貫徹落實好為市場主體減負等金融支援政策。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有效發揮結構性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二是提高金融支援政策便利度,支援中小銀行運用大數據進行有效銀企對接,疏通傳導機制,擴大市場主體受益面。深化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引導貸款利率繼續下行。落實運用再貸款再貼現資金髮放優惠利率貸款、支援發放信用貸款等措施,確保小微企業全年融資“量增、面擴、價降”。三是開展銀行不合理和違規收費檢查,引導銀行通過主動減免服務費用、規範和限制小微企業貸款收費,向實體經濟讓利。四是防範金融風險,提高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預計金融部門全年可為市場主體減負約1.5萬億元
來源:中國政府網2020-08-26 09:34:29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8月25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介紹金融機構支援實體經濟政策落實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