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區地下,一“城”即將“浮現”

來源:南京日報 2020-08-17 11:07:08

江北新區地下,一“城”即將“浮現”-中國網地産

江北新區地下空間效果圖。 南京地下空間項目公司供圖

地面上,城市新地標綠地國際金融中心高高聳立,囊括10個地塊的“新金融中心”形成産業集聚;地面下,深埋著總建築面積約為148萬平方米的地下空間,最深處直抵地下7層,集商業、交通大平層、城市綜合管廊、地下車庫以及4條地鐵線路站廳于一身……“上天入地”,是江北新區核心區建設的真實寫照。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最複雜的單體地下空間工程,江北新區地下空間一期項目已經建設近3年。目前,項目建設即將迎來決定性進展——預計還有一個月左右,項目一區1段A區的結構頂板就將施工完成,意味著該項目首次有建築“浮出地面”。 

最深處48米,相當於18層高樓“建”在地下

未來,在江北新區中央商務區地下,將有一個深7層的“巨無霸”地下城。這裡的“層”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住宅層高,而是將地下空間劃分為7大層次的“層”,最深的地方達到了48米,相當於一棟18層的高樓向地下延伸。 

為何要開挖這麼深?南京地下空間項目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董振平介紹,最深處是在地鐵4號線二期的濱江站,由於這個位置緊鄰長江,是4號線穿江而過的始發點,必須具有足夠的深度才能保證穿江隧道的安全。 

記者獲悉,地下空間由上而下分為商業大平層、停車交通大平層、市政綜合管廊層、管廊夾層、空腔層和兩層的地鐵通行層,總計7層。 

項目打破常規的地下空間設計,通過設置採光天窗和提高建築層高等方法,將“風光水綠”引入商業大平層,為地下空間提供陽光、引入綠植等,像是“陽光房”一般。也就是説,逛街購物時,陽光將灑進負一層,照在消費者身上,並沒有在地下的壓抑感。 

地下二層將設置停車交通大平層,提升出行效率。根據規劃,整個地下空間將被橫江大道、九袱洲路、定山大街以及定山大街西一路4條路劃分為井字形格局。環路中間為停車區域,將有1萬個以上的停車位。未來行車至中央商務區核心區,可將車輛直接開入地下空間,屆時,地上擁堵將大大減少,路面步行會更為舒適。

再往下去,地下三層為市政綜合管廊,將納入管線,包括電力、通信、給水、再生水、燃氣、污水、雨水、真空垃圾管等。投入垃圾管道的垃圾,將通過氣體壓力運送,乾濕分離,最後經高壓壓縮後由垃圾車統一運走,集中處理。地下四、五層,將引進國際標準安保的私人保險庫,提供高端保管服務。 

地下六、七層為地鐵通行層。其中,將設置中央商務區站和濱江站兩個地鐵站,屆時,地鐵4號線、13號線、11號線、15號線4條地鐵線將在地下空間部分交匯,並可與地面公交無縫換乘,實現地上地下一體化的公共交通網。 

地下空間一期項目工程建設總工期6年,自2017年9月20日開工以來,即將迎來工程過半的節點。目前,一期工程一區1段A區的挖深部分已經完成,正在進行主體結構的回築。“所謂回築,就是從地下向上蓋房子,目前已經回築了3層,我們正在搶抓進度,回築另外3層。”董振平指著A區的一處工地告訴記者,這裡將是整個地下空間項目最先“浮出地面”的地方。 

施工難度大,新工藝新技術解難題

1000多個日夜的建設中,地下空間項目面臨的困難不計其數。 

在此之前,南京剛剛經歷了40多天的汛期,暴雨雖強,但地下空間項目12個“裸露”的基坑內,始終沒有出現大面積的積水,工程進度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一般工地的排水溝,截面是50釐米乘以50釐米,我們這裡挖了1.5米乘以1.5米的主排水溝,能夠滿足項目的最大排水需求。”南京地下空間項目公司工程管理部技術負責人彭鵬説。 

記者在現場看到,3條縱向主排水溝縱貫項目場地,橫向還有多條排水支溝,一起形成了“三縱多橫”排水網路。“在汛期來臨之前,我們協同江北新區質安站及參建各方,明確防汛標準和防汛重點區域,制定了度汛方案。”彭鵬表示,地下空間項目能夠安然度汛,正是得益於對汛期形勢的提前預判和充分準備,以及在汛期內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除了要應對災害天氣,工程建設中,更多的困難還是來自於技術上。 

交通系統是地下空間的關鍵,未來,4條地鐵線路匯集于地下六、七層。彭鵬告訴記者:“由於涉及站點換乘和過江銜接,地鐵4號線濱江站施工是整個項目中我們面臨的最大技術難關。”面對這塊難啃的“硬骨頭”,項目建設團隊迅速行動,多次諮詢專家,並去往多地進行實地考察,但他們發現,從深度、直徑到垂直度的要求,國內還沒有能直接借鑒的工程案例,施工難度在國內地下空間中首屈一指。“最終我們決定在場外做一根試驗樁,進行全過程的工藝試驗。從去年4月正式打下第一樁,耗時7個月,86根鋼管柱全部打完,平均深度達到80多米。”彭鵬説。 

地下空間項目瀕臨長江,距離長江最近的地方只有200米,且地質條件極為複雜,在施工過程中,對於地下水的控制至關重要。“項目最深的地方,達到地下48米,而我們所做的保護結構,普遍有70多米深,最深的達到76米。”彭鵬介紹,這個保護結構是一幅連著一幅的地下連續墻,可以起到隔斷地下水和擋土的作用,為地下空間建築減壓。 

一幅6米寬、1.5米厚、深度超過70米的地下連續墻,其鋼筋籠重量達到245噸,由於是向地下建設,施工難度極大。為了確保項目安全,施工單位採用新工藝、新工法,不斷攻堅克難,建成了全省範圍內最深的地下連續墻。 

隨著一個個難題的突破,地下空間項目的建設穩步推進。項目的總土方開挖量將超過500萬立方米,按照專業人士的計算,相當於在地下挖出了一條200公里長的地鐵。 

加快項目推進,優質服務給企業注入信心

作為江北新區乃至全市、全省的重點項目,地下空間項目的每一點變化都備受關注。目前,項目工期已接近50%,建設進度也接近50%。 

在南京地下空間項目公司董事長黃萬林看來,項目的穩步推進,讓他深切感受到南京市和江北新區優質的服務。黃萬林介紹,該項目投資131億元,建設期6年,運營期19年,葛洲壩集團是項目的社會資本投資方,同時承擔項目建設和後期運營。“3年來,新區給予了葛洲壩集團很多幫助,無論是管委會領導還是具體工作人員,對項目的推進都非常積極。”黃萬林説。 

記者獲悉,早在項目開工伊始,江北新區中央商務區下屬公司南京江北新區中心區發展有限公司便專門成立了地下空間事業部,負責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報批報建、徵地拆遷、結算審核、投資控制等工作。 

總平面圖、地下各層平面圖、濱江地鐵站剖面圖……江北新區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中心作為地下空間項目的設計圖紙審查部門,負責出具技術審查意見。以往,原則上需要等到所有專業意見出齊後再給建設單位回復,包括建築、結構、暖通等多個專業方向。“這麼一來審查週期太長,為加快重點建設項目推進,審圖中心採用提供單專業非正式版技術審查意見,以供建設單位提前組織回復,縮短施工圖審查週期,確保重點項目節點目標。”地下空間事業部設計負責人介紹。

開工後,地下空間項目基坑開挖土方量將超過500萬立方米,面臨著高峰期日均出土方量近5萬立方米的運輸難題,為此,南京江北新區中心區發展有限公司會同新區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調,上下聯動,確定本項目比照地鐵為市重點工程,允許連續施工;新區建交局牽頭會同江北新區、六合、浦口等相關部門,調整渣土外運避開早晚高峰期,其他時間段土方運輸不受限制,有效平衡了項目連續施工和文明城市建設要求。 

地下空間項目上遇到的任何問題,新區都會積極協調解決。黃萬林表示:“在江北新區,明顯能夠感覺到政府在由管理職能向服務職能轉變,這讓我們對於未來的建設運營更加充滿信心。” 南報融媒體記者 李都 夏思宇 通訊員 王彤 劉軍 韓小寧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江北新區地下,一“城”即將“浮現”
來源:南京日報2020-08-17 11:07:08
“上天入地”,是江北新區核心區建設的真實寫照。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