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不止步:建設全球標桿城市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0-08-14 14:28:25

40年前,深圳經濟特區誕生於闊步走向世界的中國。

1981年,泰國華商謝國民旗下的正大集團拿到了深圳市0001號中外合資企業營業執照,這也是全國第一家外資企業營業執照。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廣東、深圳考察。在參觀完“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週年展覽”後,他説:“黨的十八大後我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再來這裡,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特區30週年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經濟特區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握好新的戰略定位,繼續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改革開放的試驗平臺、改革開放的開拓者、改革開放的實干家。”這是對經濟特區“角色”的戰略定位,是對設立經濟特區目的和意義的精闢闡釋。

因為對外開放,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伊始就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對內突破計劃經濟和封閉型經濟的桎梏,對外發展經濟技術交流,外引內聯採取以對外貿易和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模式。2019年,深圳實現外貿出口1.67萬億元,連續27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因為對外開放,深圳得益於融入全球生産貿易體系的價值鏈,得益於上世紀90年代興起的全球化,得益於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得益於中國倡導並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深圳不斷創造著新興城市快速發展的世界奇跡,2019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達到26927.09億元,在全國城市中僅次於上海、北京。

因為對外開放,深圳實現了從邊陲農業縣到現代化國際性都市的蝶變,擁有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亞洲最大陸路口岸、中國五大航空港之一,擁有華為、招商、平安、騰訊、萬科、正威、恒大、深投控8家世界500強企業,已有超過29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深投資。

今天,深圳正以“建設全球標桿城市”的宏大目標更大力度融入全球化發展,致力於持續創新提高自己的全球競爭力,為國際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為全球發展帶來更多新機遇。

主動融入全球化發展

從最初全國第一家外資企業在深圳誕生開始,深圳上世紀80年代進入“三來一補”外資利用模式,到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發展出口貿易,再到轉型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外資進深步伐加速提質。

深圳舉辦的2019全球招商大會上,現場簽約項目128個,總投資超過5600億元,展現了深圳強大的吸引力。

深圳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對外開放不停步,2020年上半年,深圳進出口1.34萬億元人民幣,出口仍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2020年上半年,深圳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近2000個,吸收合同外資近80億美元,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了5.04%,外商投資企業保持良好“入深”態勢。

隨著深圳創新發展實力的不斷壯大,走出去的力度一點不小于引進來。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對外投資存量達到1450.83億美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對外承包工程累計簽訂合同額2024.87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689.65億美元,均位列全國第一。

“看著地圖做生意,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 深圳出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持續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傳音手機在非洲市場佔有率第一,邁瑞、理邦、開立等企業的醫療器械産品成功打入東南亞、歐洲市場……越來越多深圳企業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擁抱更廣闊的市場。

在新技術的支撐下,今天的深圳,跨境電商已經成為深圳外貿發展的“新引擎”,今年前5個月,深圳納入海關監管代碼項下的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過50億元,增幅超過50%。

深圳積極打造國際航空樞紐,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邁入全球最繁忙機場行列,國際客運航線通達全球60城,2019年實現年旅客吞吐量超5000萬人次和年國際旅客量超500萬人次的雙突破。機場三跑道擴建項目陸域工程和衛星廳正如火如荼地建設,將不斷助力深圳飛向世界。

“藍色機遇 共創未來”,2019年10月,“中國海洋第一展”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首次在深圳舉行,並將“定居”深圳。國家賦予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大使命,深圳正積極落實“按程式組建海洋大學”“按程式組建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三大事項,發揮改革先鋒和發展標桿的作用,為世界提供海洋發展的“中國方案”。

創新改變開放格局

央視新聞聯播曾播出比亞迪從“自主創新”到“開放創新”的故事。比亞迪不斷追求自身轉型升級,掌握了電池等核心技術後,向全球創新者、創業者、開發者開放汽車的全部341個感測器和66項控制權,成為行業第一個全面開放汽車所有感測器和控制權的車企。

看好深圳的創新活力和産業鏈集聚優勢,世界500強企業瑞士ABB集團在深圳啟幕ABB開放創新中心,推動全球智慧建築解決方案的開發和應用。

從“世界工廠”到“科技創新中心”,再到“世界創新創意之都”,深圳的開放在一步步深化。

危難時刻,更顯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深圳企業加緊科研攻關,向全球輸出抗疫科技,聯動全球專家開展線上研討。華大基因的“火眼”實驗室成為防控抗疫的“中國名片”;比亞迪跨界造口罩,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産企業;邁瑞等企業生産、交付全球急需的醫療物資;騰訊向全球開源“新冠肺炎AI自查助手”,為聯合國成立75週年提供視頻會議及數字通訊工具;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邁瑞醫療、聯影醫療等聯合牽頭建設“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聯動全球專家開展近百場線上研討。

前海詮釋開放新含義

如果説,40年前的經濟特區建立,是中國經濟邁向世界的一次探索;那麼,10年來,前海打造高水準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則詮釋著新時代對外開放新含義。

2012年12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後基層視察的第一站就來到前海,在前海石前提出諄諄囑託:“一張白紙,從零開始,精雕細琢,精耕細作,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前海。同樣是在前海石前,總書記發出感嘆:“發展這麼快,説明前海的模式是可行的。”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新年賀詞中評價“深圳前海生機勃勃”,對前海的發展再次肯定。

前海的跨越式發展,得益於其開放的、國際化平臺。前海外資“一口受理”全國最快,率先實現外資企業設立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受理”,率先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跨境金融的創新發展,讓前海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成效最突出、市場活力最強的自貿片區之一。

如今的前海,“生機勃勃”態勢更加凸顯,2020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主要經濟指標全線飄紅、持續領跑、韌性十足,跑出經濟社會發展、雙向開放、攻堅戰、營商環境“四個加速度”。

“鵬友”遍及五大洲

“來了就是深圳人”“深圳,與世界沒有距離”,這種開放與包容,不分背景、不限地域,始終流淌于這座城市的血液之中。

1986年,深圳成為休斯敦在中國的第一個友好城市,休斯敦也成為深圳經濟特區的第一個友城。從結緣首個“鵬友”,如今深圳“鵬友圈”遍及五大洲,國際交往步伐紮實邁進。

2019年5月,首屆深圳國際友城智慧城市論壇上,深圳與全球友城共同簽署《共建國際友好智慧城市生態圈備忘錄》。深圳國際友城代表、英國愛丁堡市長弗蘭克·羅斯説:“深圳是技術創新和國際友誼會議舉辦的理想之地”。

青山一道,同擔風雨。

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全球。深圳市以市政府名義向多個國家的友好城市和機構捐贈醫用口罩等,力所能及為世界各地抗疫提供援助,向世界傳遞“圳能量”。

在深圳,無論中國人、外國人,疫情期間,在居家、醫學觀察等方面都得到一視同仁的人性化關懷,大家守望相助、彼此扶持。深圳建立了雙語疫情發佈機制,並構建了聯通市、區、街道、社區的資訊傳播四級網路,開通了多條疫情防控英文服務熱線。

“這裡是我的家。”在深圳南山區居住了8年的比利時教師布魯諾·斯庫滕,看到國際志願者招募公告後,主動請纓到小區出入口處“站崗”,協助做好外籍居民的問詢、測溫等。

瞄定全球標桿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深圳“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瞄定“全球標桿城市”,率先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深圳要怎麼做?《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行動方案(2019-2025年)》提出,加快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加快建設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打造國家綜合鐵路和公路樞紐等,對標全球最高最好最優,跑好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第一程”。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和著新時代強勁的節拍,“雙區驅動”下的深圳經濟特區,正朝著建設全球標桿城市的目標奮力先行。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開放不止步:建設全球標桿城市
來源:深圳特區報2020-08-14 14:28:25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廣東、深圳考察。在參觀完“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週年展覽”後,他説:“黨的十八大後我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再來這裡,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