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 萬豐鴻運城旁一高速即將建成 意義非凡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0-07-15 14:58:49

快了!仁懷到遵義只需30分鐘!

“ 據了解,仁遵高速是國家高速項目,全長52.8公里,雙向六車道,總體為西北往東南走向,起自仁懷市蒼龍,設樞紐互通與仁赤高速公路交叉,向東南經仁懷市蒼龍、播州區平正、匯川區松林,以及紅花崗區金鼎山、巷口,止于忠莊桃溪互通,與蘭海高速T型交叉。項目預算投資128.26億,橋隧比為68.83%,2020年計劃完成生産總值40.1億元。項目建成後,仁懷至遵義的距離將縮短一半以上,車程只需30分鐘。”

仁遵高速(仁懷段)小窩凼隧道和楊家隧道均實現單幅貫通!

小窩凼隧道位於仁懷市蒼龍街道境內,為分離式三車道隧道,此次貫通的小窩凼隧道右幅全長652米。

喜大普奔 萬豐鴻運城旁一高速即將建成 意義非凡-中國網地産

施工項目現場

自2019年6月進洞以來,項目部嚴格執行“短進尺、弱擾動、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的原則,確保各個工序符合設計要求,全力加快隧道掘進速度,實現隧道右幅貫通。

喜大普奔 萬豐鴻運城旁一高速即將建成 意義非凡-中國網地産

施工項目現場

楊家隧道位於遵義市北西面、仁懷市蒼龍街道境內,于2019年6月13日正式開始施工,左洞全長637米,最大埋深160.69米,右洞全長638米,最大埋深152.21米。近日,楊家隧道左洞掌子面安全貫通。

喜大普奔 萬豐鴻運城旁一高速即將建成 意義非凡-中國網地産

規劃交通路網

喜大普奔 萬豐鴻運城旁一高速即將建成 意義非凡-中國網地産

衛星定位地圖

高速建成意義

該條高速連接了貴州第一縣級市仁懷市和貴州第二大城市遵義市,其直接輻射了仁懷市、遵義市播州區、遵義市匯川區,輻射人口達到150萬人以上,區域經濟達2000億以上。高速的建成,勢必會加強遵義、仁懷的交流,推動黔中經濟區發展和加強與成渝經濟圈的聯繫,促進貴州省北部地區旅遊業的開發,提升遵義地區經濟社會的總體水準,推動仁懷、遵義 “同城化” 發展。

高速建成後,仁懷、遵義的交流加強,人口的流動也會加強,這樣也會影響到兩地的房價,目前仁懷房價約在7200元/㎡,而鴻運城房價卻在4800元/㎡起,鴻運城正處於匯川區的價值洼地,升值空間可想而知。眾所週知,仁懷的GDP在整個貴州省來説都是數一數二的,仁懷-遵義這條高速的建成,必將拉動整個匯川區域的經濟發展,俗話説,要想富,先修路,這條高速的建成,意義深遠。而匯川至仁懷半小時的生活圈,必然會加大遵義市對仁懷市人口流動,抬高遵義市匯川區房價,對兩地的居民來説,在該高速的影響還沒顯現時,是最好的購房機會。

喜大普奔 萬豐鴻運城旁一高速即將建成 意義非凡-中國網地産

萬豐·鴻運城效果圖

萬豐·鴻運城,正是處在仁遵高速發展軸上的橋頭堡,是仁懷至匯川的必經之路,並且,鴻運城是西安路【仁懷-匯川】經濟走廊的第一個開發項目,門口的主幹道西安路,西接仁遵高速直抵酒都仁懷,東接上海路直達市區中心,大盤力作,西部崛起。業主在享受政府外高橋片區控規發展紅利的同時,更能享受遵義-仁懷同城化發展趨勢的獨有優勢。商業更繁榮,教育更先進,醫療更完善,交通更便捷,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GDP)發展,未來鴻運城的價值體現,不言而喻。

    喜大普奔 萬豐鴻運城旁一高速即將建成 意義非凡-中國網地産

萬豐·鴻運城效果圖

萬豐·鴻運城雄居匯川城芯,盡享遵義主城繁華,近擁廣珠商圈、老城區商圈,毗鄰1964文化創意園、奧特萊斯廣場,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項目內部擁有2000畝原生態山體公園,畔湘江河上流,近享鳳凰山公園、三閣公園,都市珍稀原生態環境,全年段教育,優質名校環繞,遵義市五中、遵義市第八中學、匯川區第三小學、遵義市第七實驗小學等等名校環伺,護航成才之路,鑄就非凡未來。碧桂園物業,一流的品質,管家式的服務,規劃輕軌6號線,四通八達,暢達全城。

萬豐·鴻運城以最貼心的服務,樹立超一流品牌,以最專業的團隊,鑄造最優秀的品質,以最優惠的價格,回饋最尊敬的您。

喜大普奔 萬豐鴻運城旁一高速即將建成 意義非凡-中國網地産

萬豐·鴻運城效果圖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喜大普奔 萬豐鴻運城旁一高速即將建成 意義非凡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0-07-15 14:58:49
萬豐·鴻運城以最貼心的服務,樹立超一流品牌,以最專業的團隊,鑄造最優秀的品質,以最優惠的價格,回饋最尊敬的您。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