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藝術圈眼界邊際的智慧之環,讓你看到城市活力之美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0-03-18 14:31:21

在20世紀現代主義城市規劃興起之時,建築界便開始了對未來城市的想像。隨著摩登、復古大潮流的更替,城市逐漸演變為承載著人們理想世界的烏托邦。那些經歷過歷史、人文、藝術洗滌的城市,更成為世界矚目的中心。

中國成都,一座全球聞名遐邇的宜居聖地。他將火辣的煙火氣與浪漫文藝情調融洽的合為一體,又以悠閒恬淡的慢時光贏得無數文人墨客的青睞。

而在高新科技産業飛速發展的今天,成都的宜居能量仍在不斷升級,隨著一個刷新建築界科技創新的人文地標性建築——智慧之環即將亮相,成都的城市封面也將展現出新的活力,迎來顛覆性的新變化。

(壹)從網紅聖地到城市地標

自一舉擊敗眾多國際知名建築作品,榮獲IAI建築概念獎之後,智慧之環便一直吸引著建築界的關注。如今,伴隨著智慧之環即將亮相的消息不脛而走,整個建築領域甚至藝術圈都將目光聚集起來,想要一探究竟。那麼,這個驚艷建築界和設計圈的建築究竟有何魅力?

俄羅斯哲學家、文學評論作家,車爾尼雪夫斯曾指出,“建築作為一種藝術,比其他各種實際活動更專一無二地服從美感要求。”通俗來講,便是建築應遵從當下藝術審美。

細數北京大褲衩、上海東方明珠、廣州小蠻腰這些城市名片,事實上也都有一個典型標簽,即打破常規,且極具藝術審美價值。

作為成都新晉網紅打卡聖地的一員,這個承載著萬物互聯、科技演進創新使命的智慧之環,從外觀上看,擁有著依地勢高低起伏而建的環形設計、可步行的曲面屋頂,以及中心環抱式公園和獨具科技先鋒的核心特質。

刷新藝術圈眼界邊際的智慧之環,讓你看到城市活力之美-中國網地産

而其最令人著迷的硬核之處還不僅於此。在實現空間物聯的思考上,智慧之環擁有著世界頂尖的雲技術加持。依託于紫光海闊“從晶片到雲端”的技術突破,整個智慧之環覆蓋的數據庫網路,經過雲端的數據演算不僅可以實現定制化的虛擬化場景,還可以為每個空間單獨提供“會思考”的能力。

剝離了生硬的鋼筋混凝土,加入了AI(演算法)之後,那些曾經在科幻大片中出現的場景,就這樣走進人們的生活。智慧停車、安防、節能、自動化辦公、AI會議室等等,智慧之環可以給生活帶來的改變是顛覆性的。

正是這樣一個個看似天馬行空的藝術創想,整體極致性的設計理念,消弭了藝術與城市的距離感,展現了人與自然相存相依的自然規律。也只有這種足夠有顛覆性和足夠驚艷的現象級設計,才使其具備了成為當今建築界新星的特質。

(貳)從文明求索到探尋文化根脈

正如老子《道德經》曾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寓意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以敬畏之姿向天地、萬物、自然、文明學習。

之於建築,不外如是。

有生命的建築,必須做到人文與土地的高度契合。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紫光海闊初入成都天府新區興隆湖畔之時,便深知尊重土地、尊重歷史的重要意義。

描繪著成都這座擁有2700年曆史的文明之都沿水而上,進入天府新區核心腹地,就能看到綠蔭蔥蔥、湖水盪漾,白鷺成行的興隆湖畔。這裡不僅有湖光山色,更集聚了晶片、生態體系、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的國家科研力量。可謂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

時間線拉至2018年2月,天府新區首次確立了“公園城市”理念,明確天府新區的公園城市是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並且,伴隨著一系列政策利好落地,天府新區邁進了發展的快車道。過去兩年間,天府新區以人民為中心、以生態文明為引領,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生産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複合系統,探索出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刷新藝術圈眼界邊際的智慧之環,讓你看到城市活力之美-中國網地産

在這片沃土之上,紫光海闊深知要因地制宜的尊重土地所傳達的內涵,依託土地原生地貌建造有靈魂的建築,並以此為依據,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的融合在一起,打造這座人文地標性建築。

為了達成最佳解決方案,紫光海闊邀請到國際著名建築設計事務所PowerHouse的創始人Nanne,作為智慧之環的主筆設計者。

彼時,Nanne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親自帶領團隊走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氣勢磅薄的都江堰、鬼斧神工的望江樓,以及成都古老文明的城墻、街區幽深的咖啡館、鬧中有靜的寬窄巷子,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交錯而至的場景,為他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的靈感。

而承載著Nanne對審美理念和設計哲學革新意識的智慧之環,在選材方面,更遵循了城市人文風貌的特點,以靈動、通透為基調,闡述人與自然和諧之境。這裡的自然,不僅包括光、水、風等原始的自然因素,還有根據人的動線變化梳理出的有序自然。

在一次採訪中Nanne介紹説:“成都是由山川環抱和河流養育的福地,這裡的自然環境是智慧之環形態的靈感源泉,智慧之環的環狀造型和曲線都呼應了成都平原周邊環繞的山脈形態。”

也因此,這座外觀擁有標誌性“中國紅”底色的智慧之環,才能與成都這座被譽為“天府之國”的城市底蘊交相輝映,將厚重的歷史和悠揚的文化相互融合,最終打磨成獨具一格的城市地標。

(參)從視覺到空間

從高空俯覽智慧之環,整個建築形態呈現出360度無死角的流暢曲線,智慧之環固得名於此,但又不僅於此。

細細看去可以發現,整個建築的所有正立面皆為曲面,也就意味著,這個建築不僅沒有背面、沒有死角,同時,也是罕見的沒有盡端的建築。

在屋頂處,整個立面以流動弧線慢慢下探,形成了一個橙紅色莫比烏斯環的效果,承上啟下連接著建築主體和地面,這個巧妙設計,支撐了整個設計中極具動感的一部分,使整個環的動線更加流暢。

支撐環形設計達到視覺和空間雙極限效果的本質,離不開獨具創新的設計構想、過硬的建設技術和精心的選材。例如屋頂的金屬曲面,以15000塊彩色鋁板拼接而成,立面的玻璃曲面,則由700塊玻璃組成。通過這兩組數字,智慧之環的外觀設計實現了輕盈靈動的線條極限,以及最佳採光的大尺度視覺效果,從而在形體上做到建築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又實現了立面與綠化景觀對比的視覺反差效果。

刷新藝術圈眼界邊際的智慧之環,讓你看到城市活力之美-中國網地産

極致的通透感、採光效果,更為一處一景的空間動線提供了可能。假設在室內,無論從環的哪個角度向外看,每一層的景觀帶都可以得到270度的視野效果。如果從環的底層一直向上,沿著環形跑道向外眺望,每一個高度的變化都會將眼前的景致放大拉伸,行至最高處再環繞360度,城市的繁華與安逸都將盡收眼底,該是多麼令人感嘆的一番景象。

而設計形態上最大化的視覺突破,也使智慧之環所倡導的生態迴圈理念得到更直觀的展現。在這棟充滿智慧和科技能量的建築空間裏,以綠色低碳技術為建築核心的生態建設,將智慧科技貫穿于休閒購物、商務辦公、健康醫療等多個應用場景之中,不僅拉近了人和自然的距離,也能為人們提供更便捷的智慧管理方案。

從城市到生活,建築正在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將人與自然勾連成密不可分的一體,從而讓自然、建築與人衍生出互為表裏、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智慧之環所做的,則是找到了將三者完美融合的方式。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刷新藝術圈眼界邊際的智慧之環,讓你看到城市活力之美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0-03-18 14:31:21
在20世紀現代主義城市規劃興起之時,建築界便開始了對未來城市的想像。隨著摩登、復古大潮流的更替,城市逐漸演變為承載著……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