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房貸利率連續三月微降

來源:廣州日報 2020-03-13 11:01:40

新房現在有人來看,但人還是比較少。二手房呢,目前受到小區管理影響較大,很多小區無法帶客人看房。”某房産仲介機構人員告訴記者。記者了解到,受疫情防控影響,房地産交易快速收縮,但房貸利率卻連續三個月微降。

不過,有業內分析認為,隨著復工復産加快,房屋銷售有望逐步改善,但鋻於行業政策基調,打折銷售、薄利多銷或成常態。

仲介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可以購買比較合適的物業了,因為放貸利率已經連續下降。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5.5%,連續三個月微幅下降。不過,有分析認為,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不僅與市場利率有關,也受房地産調控政策影響,相比其他行業貸款,房地産行業貸款利率依然不低。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2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5%,環比微降0.0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13個百分點。需要注意的是,2月20日央行公佈最新一期LPR報價,5年期以上LPR為4.75%,較前值下調了5BP,但融360此次發佈的數據採集均在2月20日之前,對應期限的5年期以上LPR水準仍是4.8%。預計隨著LPR的下調,後續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還將繼續小幅下降。

但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不僅與市場利率有關,也受房地産調控政策影響。此次疫情對包括房地産行業在內的大多數行業均有影響,“雖然已有不少城市出臺新政支援房地産行業,但從央行的表態來看,不會給房地産市場大放水。”易居研究院研究員沈昕説。

銷售改善得益於房企復工

連日來,不少房企建築項目和銷售中心已經陸續恢復營業,市場銷售數據也出現改善跡象,有開發商人士稱,預計疫情對房地産行業影響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往後會快速反彈。但上述仲介人士卻告訴記者,疫情對行業的影響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預計恢復到正常水準,還要等到二季度下半段時間。記者在廣州天河區某小區看到,雖然目前已經是3月中旬,但銷售中心仍然為正常營業。部分二手房仲介門店依然在“休假”之中,前往諮詢的人員較少。

招商證券分析師趙可提供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初由於受到春節提前的影響使得1月銷售走弱,2月受疫情影響房地産銷售基本停滯,使得單月銷售大幅下滑,3月隨著復工的持續推進銷量有所改善,其中,3月1日至6日當周,全國36城整體銷量同比增速較2月明顯改善,同比增速回升至-35%,一線、二線和三四線同比增速分別降至-55%、-28%和-31%。因此,趙可認為,銷售改善得益於房企復工的推進。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包括越秀地産、廣州萬科、中國奧園、敏捷集團、時代中國等房企旗下項目銷售中心紛紛恢復營業,記者接到的仲介推銷物業的電話也突然增多。

主要成交還是靠線下銷售

不過,也有行業人士表示,從理論上看,預計二季度會明顯好轉,但要恢復到正常水準,可能要到二季度後半段甚至更晚,“有幾個因素我們必須面對,一是線上售樓效果並不明顯,除了個別打折力度較大的房企外,因此,主要成交還是靠線下銷售。在疫情防控期間,現場看樓的人會明顯減少的,這是肯定的。二是疫情的出現,可能會影響部分買家的購房計劃。”上述仲介人士認為。

記者了解發現,連日來,房企在加大觸網力度的同時,也加大的打折促銷力度。其中,恒大打出“7.8折”的撒手锏。根據市場銷售、資金壓力以及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會有越來越多的房企會選擇打折銷售,加快回籠資金。

個人房貸縮水,意味著開發商銷售收入減少,“今年前兩個銷售大幅下滑,直接影響房地産資金供給。雖然近期各種債市融資也在加快,但相比銷售萎縮,還只是小規模。因此,我們認為,開發商當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好價格調整計劃,迎接疫情結束後可能出現的需求大反彈。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打折銷售,否則今年行業的資金壓力會比較大。”一位券商房地産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有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國內房企債券融資2484億元,同比上升36%。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首套房貸利率連續三月微降
來源:廣州日報2020-03-13 11:01:40
新房現在有人來看,但人還是比較少。二手房呢,目前受到小區管理影響較大,很多小區無法帶客人看房。”某房産仲介機構人員告訴記者。記者了解到,受疫情防控影響,房地産交易快速收縮,但房貸利率卻連續三個月微降。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