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中心”建設關鍵之年 代表委員們在思考什麼?

來源:新民晚報 2020-01-17 12:04:58

奮力奔跑中,上海迎來了“五個中心”建設的關鍵之年。

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基本框架。“20年代”的第一個年頭,曾經的藍圖與夢想變得如此清晰,觸手可及。

這是一段跨越近20年的征程——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的定位,最早是在2001年國務院批復“上海城市總體規劃”時得以明確。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又提出“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要求,“五個中心”由此而來。

下一段征程即將開啟。今年上海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講述對“五個中心”建設的體驗與感悟,也為未來熱情建言。

奔跑中的小象

關鍵詞

奮進

經濟中心

“洞涇鎮就像是一隻奔跑中的小象。”談起鎮裏的經濟社會發展,市人大代表、松江區洞涇鎮黨委書記趙惠瑛作了一個生動比喻。這也是當地企業家與創業者們的共同感受。

翻開地圖,洞涇鎮的輪廓看上去就像一隻“小象”,不過,它並不“臃腫”——高效推進招商引資、推進土地資源的高品質利用,讓它在發展道路中跑出加速度:2019年,洞涇經濟在松江全區街鎮中位列第一,可支配財政收入同比兩位數增長。

隨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上升到國家戰略,作為人工智慧特色承載區,洞涇成為首個國家級人工智慧特色産業基地,如今正向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人工智慧産業特色基地邁進,産業要素不斷集聚。

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複雜局面,科創驅動下的先進製造業成為對衝經濟下行壓力、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動能。地處郊區但依然“靈活起舞”的洞涇鎮,就是一例生動縮影。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綜合經濟實力雄厚、産業能級高、集聚輻射能力強的國際經濟中心。市人大代表、松江區經委主任陳容認為,優化增長結構、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既要築巢引鳳,吸引先進産業集聚,也需騰籠換鳥,做好新舊動能轉換。

“一家啤酒企業的負責人告訴我,上世紀80年代生産1噸啤酒要用18噸水,近幾年通過技術升級,現在只需要用3噸水,已接近國際先進水準。在同樣土地面積下,能耗減少了,水資源用得少了,産出卻更大。”陳容代表説,“店小二”要為企業做好服務,鼓勵傳統企業加大研發與技術投入,提升産業能級。

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已經邁入全球城市行列。創造上海新時代發展新奇跡,唯以實幹,篤定前行:臨港新片區的特斯拉工廠熱火朝天,更多項目集聚成長;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進入密集施工期;迎接“三十而立”的浦東,將持續“加碼”營商環境優化,全力實施産業能級、項目投資、功能優勢、土地效益、服務效能“五大倍增行動”,加速邁向2萬億元經濟總量……

歷史使命光榮艱巨,人民期待殷切厚重。關鍵之年,這座城市無疑將在奔跑中奮進。

“外灘大會”與“監管沙盒”

關鍵詞

創新

金融中心

昨天,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隆重開幕。幾乎與此同時,一份《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實施方案》正式出臺。方案顯示,上海將推出金融科技培育、稅收優惠、人才引進等一系列措施,在五年內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而作為其中一項舉措,由支付寶、螞蟻金服和阿里巴巴集團主辦的全球最高級別的金融科技大會“外灘大會”也將永久落戶上海。今年4月23日,首屆“外灘大會”將在上海市黃浦區召開,為期三天。

這讓人聯想起昨天上午市長應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的,2020年上海將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其中就包括“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基本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機構體系”。

對此,市政協常委胡光感觸頗深。作為一名律師,胡光的事業發展幾乎與上海“五個中心”的建設同步。尤其是對於金融中心建設,他更是有著切身感受。“世界上的金融中心,比如倫敦、紐約、新加坡等,也都是法律服務的中心,因為伴隨著金融交易、金融服務越來越多,就越需要制度設計,越要用法律規範和保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作為一名法律人,這些年來我深深感受到了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的強勁脈搏。”

胡光指出,近年來,上海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道路上成就顯著。在最近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上海位列“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第五,與第四名新加坡僅差一分。與此同時,各大金融機構、科技巨頭企業紛紛落戶上海,如阿里巴巴研發中心、支付寶上海總部、IBM、微軟、螞蟻區塊鏈公司總部等,金融科技在上海的“聚集效應”愈加明顯。

胡光認為,卓越的國際金融中心一定是科技中心。因為金融的活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金融監管的創新,而科技的進步可以為這種創新不斷賦能。

在美國,金融創新策源地正從華爾街逐步轉移到矽谷,科技企業不僅提供數字銀行、數字支付,臉書還聯合各大科技企業探討發行數字貨幣;在英國,倫敦“硅環島”已成為第二個“矽谷”。

胡光建議,上海應儘快推出“監管沙盒”制度,引領創新實踐,推動在金融科技領域形成“上海創新”甚至“上海標準”。

所謂“監管沙盒”,指的是通過提供一個“縮小版”的真實市場和“寬鬆版”的監管環境,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鼓勵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對創新的産品、服務、商業模式和交付機制進行大膽操作。英國、新加坡等國家已推出“監管沙盒”制度,北京也正在試點中。

“可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試點,待積累一定經驗後再推廣到全市、乃至全國。”胡光説。

一枚金鳳梨的旅程

關鍵詞

便利

貿易中心

“臨時牌照”登上展臺,“準入許可”簽署核發,“綠色通道”快速放行……巴拿馬鳳梨的“甜蜜旅程”是進博會溢出效應的真實體現。如今,市民在超市就能聞到來自中美洲的芬芳果香。

首屆進博會時,巴拿馬鳳梨還暫未獲得中國檢疫準入許可,是海關總署授權上海海關特許審批,才讓它出現在展臺上。

此後不久,中巴兩國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與巴拿馬共和國農業發展部關於巴拿馬鮮食鳳梨輸華植物檢疫要求的議定書》,巴拿馬鳳梨成為了第一個參加進博會後實現正式準入中國市場的水果。

歷經40多個小時,飛越大半個地球,這份“世界第一甜”來到中國,直達消費者舌尖。在空運幾百公斤“小試牛刀”後,去年11月,巴拿馬鳳梨轉戰“海路”,“浩浩蕩蕩”抵達上海洋山港,這一次總量更是達到21噸,更好滿足中國市場消費需求。

類似的展品故事還有許多:一盒鮮奶,72小時從紐西蘭直供市民餐桌;一杯咖啡,南太平洋島國的天堂鳥咖啡豆第一次來到中國……在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更是匯集了數十個以國家地區命名的商店,不僅面向市民零售,還設置微型辦公區,從看樣試吃,到採購簽單,一氣呵成。

從展品變商品,“永不落幕的進博會”成為海內外客商津津樂道的佳話。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上海將基本建成在全球貿易投資網路中具有樞紐作用的國際貿易中心,打造國際消費城市和國際會展之都。越來越多商品和要素將實現自由流動。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離岸業務的“爆發力”正在被逐步激活。去年10月31日,離岸轉手買賣先行示範區在上海自貿區揭牌,出臺了七項舉措。目前,全市開展離岸轉手買賣的企業有34家,大部分註冊在外高橋保稅區。下一步,還將吸引離岸貿易業務由境外轉移至境內,推動離岸貿易在區內集聚。

臨港新片區將承擔起新的使命。市人大代表、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宏建議,臨港新片區要功能突破,提升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水準,優化監管模式,提高通關效率;特別是完善離岸貿易、轉口貿易的稅收政策,便捷外匯收付,為企業減輕負擔。一個“一線自由、二線高效管住”的自由貿易區,將為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提供源源動力。

一份提案的夢想成真

關鍵詞

樞紐

航運中心

1986年,時任六屆上海市政協委員袁隨善遞交了一份提案,建議“上海的港口發展應當面向世界,不要局限于黃浦江內選址,而要符合航運趨勢,通過技術民主,制訂長遠開發綜合規劃,使上海成為真正的世界大港”。

30多年後,袁隨善提出的構想,早已變成現實。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歷程中,正是像袁隨善這樣的一屆屆政協委員接力建言,成為航運中心建設的“助推器”。其中,對標世界最高標準和最好水準,一直是各方建言獻策的立足點。2008年,袁隨善撰寫的這件提案,被評為上海市政協優秀提案榮譽獎。

市政協委員王海民是中遠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親歷者,他對這些年上海港的發展充滿驕傲。王海民告訴記者,上海已經成為中國大陸集裝箱航線最多、航班最密、覆蓋面最廣的港口,2019年吞吐量4330.3萬TEU,同比增長3.1%,連續十年蟬聯世界第一。《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18)》顯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首次超越漢堡,排名提升至全球第四位,僅次於新加坡、倫敦和香港。

王海民説,2020年將是上海市建成國際航運中心的關鍵一年,就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上海作為當今全球最大的腹地港口,其貨物吞吐量連年登頂,在港口吞吐量水準、港口規模等“硬實力”方面,已基本具備了形成國際航運中心的條件。而代表航運服務、航運金融等“軟實力”的各項指標近年來也有較快增長。

“啟動建設浦東國際機場四期工程。”應勇市長昨天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讓市政協委員吳永良眼前一亮。身為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他對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中的“樞紐”二字最為關注。他認為,隨著上海兩大機場總體規模日漸提升,空域資源日漸飽和,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建設除了規模增長,更要有品質增長,其中加快上海航空國際轉机能力建設顯得尤為必要。

“2018年、2019年我國民航國際旅客運輸量增速分別為15%、16%,其中許多旅客是通過轉机來實現的。在亞太地區,東京成田、南韓仁川、我國香港、阿聯酋迪拜等機場國際轉机旅客量都非常大。”吳永良指出,當前上海已經實行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許多國際旅客經由上海轉机,並在上海以及長三角地區進行商貿洽談、文化交流、觀光旅遊,為上海優化營商環境、長三角地區科創人才交流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吳永良建議,各個行業、各個地區應該聯合起來,商量謀劃開發出更多國際轉机組合産品,在産品上有吸引力、在服務上有競爭力,吸引越來越多國際旅客到上海來實現轉机,並利用空余時間進行旅遊觀光、遊學交流、探親訪友、商務洽談等活動,持續鞏固和提升上海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美學專家的科學思索

關鍵詞

策源、平臺、轉化

科創中心

上海的科創中心建設,始終以一種“加速度”不斷向前。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作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指示。5年間,一批標誌性原創成果競相涌現,一批世界級科技設施迅速集聚,上海開放型創新生態加快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已經形成基本框架。

步入2020,“奔跑”的速度再次加快。翻看各區“日程表”,僅是近一個月來,已有不少重大項目密集啟動:

去年12月24日,張江“科學之門”項目正式啟動,320米高的“雙子塔”將開啟張江科學城的創新和摩登之門;

今年1月10日,楊浦第一高樓——新江灣城尚浦領世雙子塔動工建設,將成為匯聚智慧、聚集人才、激發創意的中心;

1月14日,G60科創雲廊二期項目開工,總長達1.5公里的“雲中巨艦”,有望成為世界上最長的城市産業長廊……

昨天開幕的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更多重磅消息傳出:今年上海將實施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化方案,加快組建國家實驗室,建成並開放軟X射線、活細胞成像平臺等大科學設施,全面啟動張江科學城第二輪82個項目建設,加快形成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基礎框架。

“我是研究美學的。以前我們談美學,談的是美的主觀性,美的客觀性等等,談的是哲學的美學。但現在實驗室的美學,已經在大腦中找到了控制人對美感把握的區域,這就是神經美學,是腦科學的一部分。”因為這種淵源,身為社科界人士,市政協委員馬馳卻非常關注自然科學,關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他認為,上海要在打造創新策源地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在基礎科研的原始創新,在關鍵核心的“卡脖子”技術上有所突破,這需要自力更生,也要通過國際間的交流合作,瞄準全球前沿,補短板拉長板。

今年兩會上,馬馳帶來一份提案,建議創立“上海—巴黎”科技項目轉化平臺,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其核心是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與遏制,這種態勢短時間不可能有實質性改變。中國理應主動突破封鎖,將技術合作方向轉向歐洲發達國家。”

在馬馳看來,法國不僅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強國,更是第一個與中國簽訂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第一個與中國開展和平利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國家。近年來,中國科學院與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科學已經建立成熟的合作關係。他認為應當可充分發揮這種優勢,創立“上海—巴黎”科技項目轉化平臺,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科技成果的轉化,被稱作科技創新的“最後一公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上海應促進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全面實施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上海方案”,集聚高水準研發機構,加快形成一批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功能型研發轉化平臺。

市人大代表、上海致盛集團董事長張潤斌建議,可以由上海牽頭建立區域高校聯盟和開放式創新實驗室,依託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充分整合區域內各高校的國內、國際科研和人才資源,完善“産、學、研、用”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設立長三角一體化區域“飛地經濟”合作機制,將各方土地、財稅、人事等全面納入統一管理體系,打破區域合作的壁壘,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添磚加瓦。

(責任編輯:)
品牌房企
樓盤速遞
網站無障礙
“五個中心”建設關鍵之年 代表委員們在思考什麼?
來源:新民晚報2020-01-17 12:04:58
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基本框架。“20年代”的第一個年頭,曾經的藍圖與夢想變得如此清晰,觸手可及。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