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縱容了“致命”工地? 施工事故仍是中國房地産行業隱痛

來源:中新經緯 2020-01-10 09:43:23

多年前,北京東三環一住宅建築工地,發生塔吊傷亡事件,項目的開發商彼時剛剛進京不久。

十年後,建築施工事故仍然是中國房地産行業的一個隱痛。

1月5日下午,武漢巴登城生態休閒旅遊開發項目部分腳手架突然垮塌,造成6人死亡,5人受傷;過去一年多,上海、廊坊、揚州、貴陽等地,還發生多起工程傷亡事故,涉及多家知名開發商。

伴隨2015年至今的行業規模化競爭,高週轉成為百強房企標配,超速行駛的房企出現了管理失控,諸多一二線城市、大型房企旗下項目接連發生較大工程事故或品質危機,造成多人死亡或受傷,引發業主“維權”。

除了人為趕工,建築行業的主體責任不清、違法分包亂象、監管缺位或不到位,也是事故頻發的原因。

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的諸多業內人士認為,為避免或減少類似事件,房企應放下“唯規模論”思維,注重安全、品質和經營效益的提升。

此外,工地施工安全管理和監管必須執行到位,並建立追責制度,還要寄望建築工藝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包括住宅工業化的成熟、智慧機械的應用。

超速增長下的隱痛

過去5年,是房地産歷史上的一個超級大牛市。諸多房企實現了規模的翻倍、再翻倍增長。如碧桂園,過去5年實現了5倍的增長,恒大為3倍增長。

融創中國更是一匹黑馬,五年實現了7.5倍增長,如今已位列四強。就連穩健的萬科,過去5年的增速也達到了2.3倍。

其他高速增長的還有新城控股旭輝陽光城等。截至2019年末,千億房企已達36家,有三家房企規模超過了6000億,第一名碧桂園達7700多億,萬億指日可待。

與此同時,房企們的工程、品質問題頻發。2018年6月24日,上海奉賢區一在建項目發生事故,致1人死亡9人受傷;7月26日,安徽六安市金安區一建築工地板房坍塌,造成6人死亡,3人重傷;12月29日,上海閔行區七寶生態園在建工地塌方,致3名工人死亡。

2019年10月28日,貴陽市觀山湖區一施工地下停車場發生垮塌,造成8人死亡,2人受傷;接著就是今年1月5日的武漢事故。

上述事故均涉及多家大型開發商,這些房企也是近年來增速較快的企業代表。

一位承建過多家開發商項目的建築商資深人士表示,工程傷亡在行業中有一定的概率,但大型房企發生3人以上死亡的較大事故,並不多見。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工程事故有個概率問題,施工進度越快發生事故的概率越高;此外,企業規模變大,會出現運營管理的不協調,也讓出事的概率變大。

協縱策略管理集團創始人黃立衝也指出,近年來開發商奉行的規模化增長、高週轉,令其普遍資金壓力比較大,加快施工建設到可以售樓的程度,就意味著早日盈利,這與違法分包等形成“共謀”,導致事故的概率變大。

在上海奉賢區安監局的事故調查書中,奉賢項目即存在一定程度的趕工,施工方、開發商等相關責任人皆受到懲處。

貴陽事故中,該項目從規劃更改到拿到預售證,只用了4個多月,也有趕工的嫌疑。

誰縱容了“致命工地”?

在中國房地産行業,所謂開發商並不直接蓋房,而是外包給建築商、承建商,也就是施工方;主流開發商中,即使碧桂園建立了自己的施工隊伍,也依然有80%以上的工程外包。

非惟房地産開發項目。近兩年發生安全事故的地鐵工程,也多與轉包、層層分包有關。

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施工方對建築工程、安全負有主體責任,實行“工程品質終身責任制”。但在實際操作中,施工方往往會層層外包、違法分包,導致主體不清。

2018年中,《全國建築業安全生産形勢通報》顯示,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的事故中,施工單位總承包、專業承包、勞務分包關係界限不清、職責不明,直接導致事故發生。

2019年9月,在住建部的一份關於“建築市場和工程品質安全違規典型案例的通報”中,15個案例有一半涉嫌違法分包。

以山西省太原市陽曲項目為例,主要違法違規事實就包括,施工總承包單位將勞務分包給無相應資質的太原永大宏偉建築勞務有限公司,涉嫌違法分包。

而開發商在其中有沒有責任?按照《建築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建築工程總承包單位,可以將部分工程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分包單位;但是除總承包合同中約定的分包外,必須經發包單位認可。

現實中,開發商並不總是清楚工程都分包給了誰,總包方可能找了沒有資質的施工隊分包,但開發商對此並無強力監管。

黃立衝認為,往往那些願意墊資的施工隊成為企業首選,施工隊內部分包也以現金流和資金流為主,都忽略了安全和品質。

分包亂象之外,上述通報指出,建設、監理等單位,對施工現場安全隱患督促整改不力。

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在住建部通報的南京市南河地區項目中,一名總監理工程師在審查通過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後,未加蓋執業印章。

雖然自己不是“責任主體”,但出事後,往往是開發商直接面對外界,並承擔連帶責任。

這一點,開發商們覺得“很冤枉”。

財經評論人士嚴躍進認為,違法分包使得房企面臨權責不清的尷尬,即安全、品質問題到底是房企承擔還是建築商;但從發生的案例來看,最終都需要房企承擔連帶責任,這反過來倒逼房企對分包等進行監管、規範。

張大偉也認為,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需要政府監管以及企業內部自我監督。

建築業的安全革命

大型開發商們的項目出事,僅僅是諸多工程事故中的一些案例。住建部的事故快報系統中,可以看到更多。

監管部門多年來一直在強調和規範建築施工安全。2019年11月30日,住建部、應急管理部聯合發佈的最新文件顯示,要從安全生産承諾制、吊銷責任人員從業資格、加大責任人員問責力度、強化責任人員刑事責任追究、強化責任人員失信懲戒等方面,加強施工安全。

這份文件中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強化了責任人員的問責、懲戒力度,包括刑事責任。

2019年12月6日,住建部事故快報系統暫停使用,住建部表示,“將儘快完善全國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資訊管理制度,並公開事故相關資訊。”

對於房企而言,30年來依靠人力、手工操作的建築模式,似乎無法完全避免人身意外的發生,對一定概率的傷亡容忍,也成為行業的潛規則。

但生命權不容忽視。當接連的意外發生,行業也應反思事故背後的機制,是否有改進的可能。

北京師範大學金融學教授鐘偉認為,房企應避免惟高週轉論。

2015年至今,高週轉、高杠桿、高成長的“三高模式”成為地産業界主流;但當下,“高週轉不再是唯一重要,其他指標也需要權衡”。

嚴躍進也認為,房企不應該過多追求速度,放緩開發節奏是很有必要的,寧可速度慢一點,也要安全。

黃立衝提醒,首先房企要減少負債,適當降杠桿,使開發速度回歸正常,讓施工方也回到專注品質的層面;其次董事會應對管理層適當減壓,謹防管理層淪為“熱鍋上的螞蟻”,從而讓下一級也可以恢復到正常的工作速度,保證施工品質,減少事故。

大型房企也在加強自身的安全管控,萬科碧桂園等紛紛建立安全品質工作的長效管控機制,使之成為一種常態化加密型工作。

碧桂園在施工合同中,賦予施工方和甲方同等的權利,如果開發商的指令存在安全和品質隱患,施工方可以拒絕執行,並且上報開發商總部;還將管控延伸到施工前,以及所有的合作夥伴。

此外,多家公司推進工地開放,允許業主等各方進入工地,進行全程監督。

針對當下人力密集型的建築工業,碧桂園總裁莫斌認為,只有通過持續的成本投入和新工藝的大規模推廣,才能真正克服建築安全和品質隱患。

萬科、中海等開發商,也在不遺餘力推進住宅工業化、BIM智慧建築系統。

1月7日,碧桂園主席楊國強透露,公司旗下博智林機器人已遞交專利申請超過1500項,在研建築機器人項目59個,其中29款進入工地測試階段。

在楊國強看來,裝配式與建築機器人的結合是未來建築的必由之路。“接下來我們會有裝配式工廠,生産標準化配件,機器人建房效率將高得不可想像。”

(責任編輯:)
品牌房企
樓盤速遞
網站無障礙
誰縱容了“致命”工地? 施工事故仍是中國房地産行業隱痛
來源:中新經緯2020-01-10 09:43:23
多年前,北京東三環一住宅建築工地,發生塔吊傷亡事件,項目的開發商彼時剛剛進京不久。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