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範小區盼操作標準更統一

來源:北京日報 2019-12-16 08:20:30

距修訂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已不足5個月,備受社會關注的垃圾分類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目前,北京已梳理出60余項重點任務,且已明確相關責任部門。住宅小區垃圾分類標準如何完善?相關單位、各類經營場所強制分類能否順利開展?示範片區創建效果怎樣?各方又推出了哪些激勵措施?連日來,記者走進已經或正在推進垃圾分類的社區、醫院、商超、市場、餐飲娛樂場所,對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存在問題以及市民的呼聲建議進行調查。

目前,北京共224個街道(鄉鎮)正展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工作。今年底前,東城、西城、石景山、通州4區將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積累的經驗和探索的問題,將為明年5月1日全面實施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提供借鑒。那麼,這些已經啟動或正在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小區在創建示範片區的過程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又如何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最近,記者進行走訪調查。

建鋼南裏

投廚余垃圾須破袋 操作標準多人喊懵

石景山區八角街道建鋼南裏小區分東院和西院。目前,該小區西院已啟動垃圾分類工作。

12月10日16時40分許,記者進入建鋼南裏西院。該院垃圾分類點分別設置在小區東南角及西北角,且分別設有垃圾分類指導員。不同的是,東南角的垃圾桶設置比西北角多擺藍色、紅色兩個垃圾桶,藍色垃圾桶上寫著“可回收物”,而紅色垃圾桶上的標識已經破損,模糊不清。

在該小區西北角垃圾投放點,垃圾收納桶一共分“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兩類。一位老人守在垃圾桶旁,他頭戴小紅帽、左胳膊戴著綠色袖標,袖標上寫著“垃圾分類指導員”。一見有人拎著白色塑膠袋來扔垃圾,該名指導員就上前檢查,並幫著居民將裝著廚余垃圾的塑膠袋破開,剩飯剩菜便“嘩”地一聲倒進寫有“廚余垃圾”的大黑桶,被破開的塑膠袋則扔進寫有“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寫有“廚余垃圾”的桶內裝滿了雞蛋殼、橘子皮、爛菜葉、甘蔗渣等各類垃圾,寫有“其他垃圾”的桶內,則裝滿了各樣塑膠袋、廢紙、廢餐盒等。

“有可回收的桶嗎?”記者問。“回收桶量少,今天放到另外一個垃圾點兒了。”該名指導員一邊回應,一邊不斷用白色塑膠夾子將破袋時不小心掉進廚余垃圾中的塑膠袋揀出來,再夾進“其他垃圾”桶內。

現場圍著幾名扔完垃圾的老人。一名老人反映,他忘了拿二維碼,“上了年紀愛忘事兒,打不了卡,今天垃圾算是白分類了。”“我這次倒是帶著,但這個碼怎麼掃不上?”另一位老人有點兒著急。

指導員連續為老人掃了幾次二維碼,但最終還是沒能成功,“你這個碼掃不上,今天扔了幾次垃圾了?”“這是第4次了。”“這個碼一天只能掃兩次,超過兩次,就沒用了。”該名指導員介紹説,二維碼可以看出居民家的門牌號等資訊,每掃一次二維碼獎1個積分,每天有7時30分至9時30分、15時30分至17時30分兩個時間段掃碼,計算簽到積分,“如果連續簽到半個月,積分會翻倍,居民可以用這積分兌換禮品。”

有關對掃碼次數的限制,一名社區工作人員解釋稱,積分可以換禮品,有老人為了攢積分,常把垃圾分成幾次扔,“但街道辦、居委會財力有限,掃碼積分也只是鼓勵措施,積分多了獎品也得增加,但我們的財力還達不到。”

記者現場看到,的確有不少老人拎著垃圾袋前來投放,有的垃圾袋內僅裝了少量垃圾。

問及垃圾分類,多名居民表示熱情支援。但也有居民反映,小區裏垃圾分類指導員定時上崗,且按要求當場破袋,“提著袋子倒剩飯剩菜,倒來倒去特別麻煩。”也有居民擔心剩飯菜裸露,夏天會招引蚊蠅,“天氣熱,一上午就餿了。”

“現在有指導員,大家都基本配合破塑膠袋。如果指導員撤了,還會有人這麼折騰破袋嗎?”“垃圾分類是長期的事兒,得考慮週全。所有的餐廚垃圾混在一起,直接裸露,也不是辦法。如果有公司需要廚余垃圾,能否由他們集中破袋?”“對於垃圾分類,市裏是否有統一的操作標準?”現場,多名業主表示,對於垃圾分類操作標準“比較懵”。

記者採訪獲知,目前,有關餐廚垃圾投放時是否破袋等操作並無明確標準,各街道及社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有的是基於垃圾收運第三方的要求,有的源於對“廚余垃圾”“其他垃圾”等類別的個人理解。建鋼南裏社區居委會一工作人員回應稱,建鋼南裏小區西院作為此次垃圾分類的示範小區,居委會目前也沒了解到相關具體標準。該名工作人員解釋,目前小區垃圾基本分兩類,一類是廚余垃圾,另一類是其他垃圾,“聽第三方説,這些食物殘渣是喂蟲子用的。我們理解‘廚余垃圾’應該不包括塑膠袋,這才要求大家破袋投放。”

新怡家園

分類桶內混裝 宣傳效果不佳

要求廚余垃圾投放時破袋,這在東城區崇外街道新怡家園同樣存在。

12月11日15時20分,記者一進入小區南門,便見廣場東南角花架下設置有一處垃圾分類收納點。該處共設有4名垃圾分類指導員,其中一名守在垃圾桶旁,為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進行輔助分類,另外3人坐在連椅上聊天。

在該小區,每組垃圾桶設有3類,藍色桶收納“可回收物”,綠色桶傾倒“廚余垃圾”,黑色桶收納“其他垃圾”。垃圾桶前,該名女指導員戴著的白色手套幾乎變成了黑色,她不斷將居民放在廚余垃圾桶內的塑膠袋破開,將裏面的殘羹冷炙倒進桶內,再將塑膠袋分出,“工作量大嗎?”記者問。“很大。一袋袋都得破開,如果業主不破開,我就得二次破開。”

“買飯菜帶來的塑膠袋,到底算是‘可回收物’中的塑膠,還是屬於‘其他垃圾’類別中的廢棄食品袋?”今年35歲的孟女士指著有關垃圾分類的一處展板問記者,“你看,根據這個説明,該把塑膠袋扔到可回收的桶裏呢,還是扔給其他垃圾呢?”

記者認真觀看展板上的説明,發現其在“可回收物”中,列明有“紙類、塑膠、玻璃、金屬、織物及瓶罐等”,該類物品的去向為“智銘永泰回收”,收運單位為北京智銘永泰科技有限公司;而在“其他垃圾”類別中,也將廢棄食品袋、食品盒、保鮮膜、保鮮袋等列入,其去向為“小武基轉運站”,收運單位為“小區物業、區環衛中心”。

塑膠袋到底該被看作“塑膠”進行“回收”,還是該看作“廢棄食品袋”扔進“其他垃圾”,記者也犯了難。

問及垃圾分類,仍有不少業主表示“不了解”。業主李女士用輪椅推著一位老人在小區內遛彎兒,她和該位老人都表示,沒有人要求他們進行垃圾分類,“看到垃圾桶上貼著分類的標識,但仍感覺垃圾分類和自己沒關係,樓下分類垃圾桶裏也多是混裝垃圾。”

針對多名業主不太了解垃圾分類等問題,新怡家園社區居委會一工作人員回應,作為已進行垃圾分類的示範小區,社區每個週三在小區廣場進行知識問卷活動,讓大家學習垃圾分類知識。但因社區力量緊張,有關對居民進行集中培訓的事情,“暫時還沒辦法進行。”

記者採訪當日正值週三,天氣預報7級大風,瑟瑟寒風中,記者在小區廣場西側找到兩名社區工作人員,他們正攔下一名業主,請她填寫“垃圾分類知識問答”。記者看到,該份問卷設有15個問題,每個問題下面有4個答案,業主需從4個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之前沒有了解過,答題全靠蒙,沒幾個答得上來。”該名業主表示。

當時已至15時40分許,記者發現兩名工作人員的登記名單上,只有6名業主進行了知識問答。

大乘巷

智慧分類機玩不轉 仍有垃圾混扔現象

統一發放印有二維碼的塑膠袋、統一發放家用分類小垃圾桶、住宅樓下設置多組分類垃圾桶……位於西城區新街口街道的大乘巷小區,兩棟住宅樓內住有430戶居民,自1996年自發啟動垃圾分類至今23年,也是北京首個進行垃圾分類的小區。此次走訪調查,記者了解到在垃圾分類生活中,該小區有面臨智慧分類機難用、垃圾分類不徹底等問題。

12月11日13時20分,記者進入該小區東門,向西望去,一組組垃圾桶十分顯眼。這些垃圾桶大多分灰、綠、藍3色,分別寫著“其他垃圾”“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然而,在藍色的“可回收垃圾”桶內,記者發現投放著裝有雞蛋殼、果皮等廚余垃圾的塑膠袋,而在多個“廚余垃圾”桶內,則裝有各色餐盒、白色泡沫、麵條包裝紙等。此外,有的垃圾桶蓋上還放著塑膠袋,裏面也混裝著各類垃圾。

儘管家中發有藍、綠兩色垃圾袋,綠色垃圾袋上印有“廚余垃圾”字樣,還印有二維碼,但不少業主反映使用這些垃圾袋有顧慮,“掃二維碼可以查到門牌號,能跟蹤垃圾是誰家扔的。”一名業主稱,即便自己扔垃圾時已經進行分類,但仍不想讓人知道這是自家扔的垃圾,“二維碼存在泄漏隱私嫌疑,感覺怪怪的,不安全,難堪。”

在一名老人家中,記者發現他家窗臺上也擱有多卷藍、綠兩種垃圾袋,垃圾袋上印著二維碼。但老人套在一個“廚余垃圾”小桶上的,仍是一普通的白色塑膠袋。此外,在樓下多組分類垃圾桶中,使用統一發放垃圾袋投放垃圾的,也並不多見。

也有老人反映不知怎麼操作小區內的智慧分類機。“説明很複雜,投放東西時,按哪個鈕兒都不靈。”一位老人反映,他根據垃圾分類説明,曾試圖將自家過期的藥品投進分類機,但機器玩不轉,打了幾次小區負責人電話也沒人接,“小區裏老人多,高科技産品不會用,擔心成擺設。”

該組智慧分類機位於小區西墻下,記者看到,設備上自1號到5號位置,分別寫著“危廢”“塑膠”“紙張”“玻璃”“金屬”等類別。

對照視頻説明進行操作,記者也未能啟動分類機。按照墻上張貼的“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公示情況”表,記者多次撥打該小區相關負責人電話,但一直沒人接聽。隨後,記者聯繫新街口街道辦,一負責人表示,他已記下記者問題,會將情況轉告社區並解決。

專家建議

好習慣應先適應再養成

“餐廚垃圾是否需要破袋、垃圾分時段集中收納是否合理、小區已賣力進行了分類宣傳為何還有市民認為不關自己的事兒等等,目前遇到的這些問題都需要科學合理的解決辦法,才能讓垃圾分類順利開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婁偉稱,垃圾分類勢在必行,但要讓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仍需先適應,再慢慢養成”。

婁偉解釋,垃圾分類應該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比如在歐美國家,基本是一家一戶一個垃圾箱,不進行垃圾分類的家庭,其投放的垃圾遭清運人員拒絕清運,或被法律處罰。

在北京,因大量居民住在高層住宅樓內,即便在平房區,也是一條衚同住著數百戶人家,大家共用垃圾桶。要想做好垃圾分類,就須安排監督員,“這也有一定的強制性。人的天性是隨手扔,能懶就懶,若沒有強制,垃圾分類很難順利實行。所以我們的法律法規需賦予監督員一定的權力。”

除了必要的強制手段,要將垃圾分類工作做好,還需遵循簡單化原則。婁偉稱,對於一個家庭來説,垃圾分類並沒有多大難度,“比如,在廚房裏放一個垃圾桶,將剩飯剩菜、果核果皮等直接收進垃圾桶。這個桶內的垃圾,直接對接小區內分類垃圾桶中的“廚余垃圾”,而在客廳、臥室內産生的垃圾,一般都是無機物,直接收進客廳內的垃圾桶即可,“大部分市民其實也大概知道哪些是可回收的,像自家的報紙、紙箱等,以前可以賣廢品,現在可投進智慧分類設備。而像電池、燈泡等就屬於有毒有害垃圾,但這類物品一般比較少。”婁偉建議,一定要讓居民的垃圾分類操作儘量簡便。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垃圾分類靠自覺很難實現。所以一開始,應先讓居民逐步了解、接受、適應,並通過倡導、獎勵甚至是某種程度的強制,慢慢培養起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婁偉説。

記者手記

讓垃圾分類離居民更近一步

在針對示範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調查中,記者發現,即便已積累豐富經驗、多數居民已養成良好分類習慣的小區,也存在居民不了解分類知識、老人玩不轉智慧設備、上班族對定時收納不接受等問題。

分析其原因,記者認為一是操作規範標準不一致或不明確,帶來執行上的困惑。在這些小區所進行的垃圾分類中,有的要求廚余垃圾必須破袋,有的不要求;有的小區要求定時投放,也有的不強求;有的小區展板上關於垃圾分類説明複雜,讓人看不太懂;有的分類垃圾桶上的標識“其他垃圾”“其他垃圾”傻傻分不清……記者建議相關部門儘快制定簡明扼要又便於操作的垃圾分類操作規範,結束各個社區垃圾分類自行解釋、自行操作的局面。

二是宣傳還應向居民更近一步。採訪中,記者切實感受到了居民對於垃圾分類的熱情,但仍有不少人反映,只是看到了垃圾分類桶,具體操作不太清楚,“也沒有人告訴自己,感覺還離自己很遠”。不少業主還不清楚怎麼分、怎麼投放。相關宣傳措施一般還停留在小區廣場上以及調查問卷上。

東城、西城、石景山、通州4區在年底前將開展垃圾分類全覆蓋。為了讓垃圾分類行動進行得更加順利,專家婁偉建議相關街道辦、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能更進一步,將一些精心製作的招貼畫、分類説明等直接貼進樓道,或是像收水電費、物業費一樣,將垃圾分類送到每一名居民身邊,讓居民儘早加入到垃圾分類的行列中來。

此外,有關智慧分類設備等已進入示範小區,相關部門應對該類設施所發揮的作用進行評估,並有針對性解決老人使用難等問題,規範其使用、維護與管理,以防這些高端設施成為垃圾分類的擺設。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示範小區盼操作標準更統一
來源:北京日報2019-12-16 08:20:30
距修訂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已不足5個月,備受社會關注的垃圾分類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目前,北京已梳理出60余項重點任務,且已明確相關責任部門。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