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調研!強化樞紐功能!南站又要起飛了!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9-11-21 10:31:54

根據南京日報的消息,近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專題調研高鐵南京南站樞紐功能提升等工作。他指出,高鐵南京南站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鐵路綜合客運樞紐之一,也是我市樞紐功能的重要支撐。在後期,一是要以優化交通組織為重點,進一步強化樞紐功能;另外要以促進站城融合為重點,努力提高中心城市治理能力和水準,進一步推動樞紐經濟高品質發展。

市委書記調研!強化樞紐功能!南站又要起飛了!-中國網地産

南京南站實景圖,南京日報全媒體記者崔曉(攝)

近幾年,南京南站的客流量愈發增加。據相關統計,目前南站日均客流量在13.28萬左右,南京市內地鐵的年客流量更是超過11億人次,儼然已經成為重大交通樞紐。


01

南部新城門戶區,各項配套逐漸落地


不僅如此,作為有著“世界級交通樞紐、千億投資規劃”的南部新城,已經正式成為繼河西之後主城發展的重地。同時,南部新城、新街口、河西新城也是南京規劃的三大市級中心。而南京南站周邊作為南部新城的重要門戶區,也是南京對外展示的窗口,因此近幾年,板塊的的各項配套如交通、學校等利好也是接連落地。


南京地鐵2022年建設規劃示意圖

首先是在交通路網方面,目前,應天東街、順天大道一期、承天大道一期、潘家花園立交等道路工程實現主線通車,主城到江寧、寧杭高速、繞城公路變得更加便捷。此外地鐵5號線、6號線(規劃)和10號線二期(規劃)正在陸續開工,預計在2021年相繼建成通車。


此外,目前,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南京南站城市候機樓已經開始試運作,旅客在高鐵南京南站即可享受機場的航班查詢、值機訂座、機場巴士、行李托運等一站式服務,高鐵和機場兩大交通樞紐正式實現無縫對接。


而從近日南京市市委書記的調研情況來看,後期,南京南站的交通樞紐作用將會進一步強化,路網等也會進一步完善。


市委書記調研!強化樞紐功能!南站又要起飛了!-中國網地産

(效果圖)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南部新城的教育利好也是接連不斷。7月份,南京市規劃局公示了南京外國語學校南部新城校址的最新規劃方案,據悉為高中部選址,分為國內和國際兩個分部,預計將在2020年建成;區域內另外一個重要教育配套夾崗九年制學校規劃出爐,分為幼兒園、小學、初中三個地塊建設。全段時間出讓的金茂G32地塊中,也規劃有一處教育用地。根據規劃,後期整個南站地區將形成1所高中(36班)、2所初中(39班)、3所小學(72班)和8所幼兒園的教育佈局。


02

商業綜合體聚集,“新中心”正在崛起


作為南京的一大經濟增長極,南站周邊的商業也是“底氣十足”。據悉,南站周邊在建的大型項目共有6個,未來,南京南站高鐵樞紐經濟區建成的商務商貿載體總面積將超過300萬平方米,將成為南京南部地區規模最大、以時尚消費為主的綜合商貿區。
其中,證大喜瑪拉雅項目、綠地之窗項目部分已經交付使用,此外在建的項目還有萬科尚都薈、九都薈等項目以及金輪星立方。後續還將有位於南站東片區的中交錦致項目以及位於丁墻路的瀚威城市綜合體等。多家品牌房企的加持,使得南站近幾年的發展“突飛猛進”。據了解,目前南站片區的簽約入駐企業已經超過百餘家,後期陸續還將有不少企業進駐,區域價值彰顯。


市委書記調研!強化樞紐功能!南站又要起飛了!-中國網地産

(效果圖)

作為南部新城唯一的大型城市綜合體,證大喜瑪拉雅項目位於南京南站南廣場。這是證大地産進駐南京打造的第一座商業綜合體項目。由著名設計師馬岩松主持設計,從“高山流水”的理念中汲取了靈感,其獨特且氣勢磅薄的外立面,以及絕佳的地理位置,使得該項目幾乎是南部新城對外輸出的“第一眼”,承載著南部新城“城市名片”的重要責任。據悉該項目二期城市商業街已經交付使用,目前招商工作正在火熱進行中;三期自持的13萬方商業中心也同步招商中,明年即將開業,屆時必將帶來南部新城商業繁榮的另外一波熱潮。


在政府的全力支援建設之下,南部新城依託南京南站的交通樞紐功能不斷得到完善與強化;再加上各大開發商以及入駐企業的用心建設及經營,未來南部新城板塊騰飛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市委書記調研!強化樞紐功能!南站又要起飛了!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9-11-21 10:31:54
根據南京日報的消息,近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專題調研高鐵南京南站樞紐功能提升等工作。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