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南京二手房成交同比漲43%

來源:揚子晚報 2019-10-29 10:39:35

今年三季度南京二手房賣得如何?價格是漲還是跌?樓市政策是放鬆還是收緊?在10月28日舉行的今年三季度南京二手房行情發佈會上記者了解到,7-9月二手市場淡季不淡,成交套數超2.8萬套同比大漲43%,江寧與浦口的成交價有所下滑。

三季度成交環比上漲18%

來自網尚研究機構的統計數字顯示,2019年三季度南京全市(不含高淳、溧水)掛牌20079套,環比漲8%,同比下滑。同期二手房成交套數超2.8萬套,環比上漲18%,同比大漲近43%,成交量僅次於2017年第二季度。

與此同時,截止到10月28日全市成交二手房近6.8萬套,預計很快能追上2018年全年水準(7.1萬套),但受供給方普遍惜售影響,很難達到2017年水準(9.2萬套)。網尚研究機構高級研究員尹彤分析指出,由於積分落戶政策調整、銀行貸款利率鬆動等多重因素影響,導致三季度成交大幅回升;此外,7月政治局會議釋放調控持續收緊信號、8月信貸利率改革,市場開始出現小幅度波動,不少買房人為了申請低利率,也出現了搶先過戶的現象。

反觀新房方面,南京高價地陸續上市,剛需面臨的選擇日益壓縮,最終導致不少購房需求轉向二手住宅市場,從成交數據來看,目前二手房已佔據市場主導地位。

江寧浦口成交均價滑落

隨著學校周邊置業季的收尾,價格相對較低的南京兩江板塊熱度上升明顯。其中,江寧三季度共成交6196套房源,浦口成交3898套房源。值得一提的是,從三季度南京各區二手住宅成交價(中位數)數據來看,這兩個板塊也是房價下跌最為明顯的板塊,江寧區成交均價21109元/㎡,環比下跌1.7%;浦口區成交均價20630元/㎡,環比下跌2.4%。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六合區受到限購寬鬆、大廠劃入江北新區直管區等影響,二手房成交量也名列前茅,而且當地新房上市量的顯著減少,也釋放了大量的二手市場購房需求。鼓樓區由於公民同招、熱門民辦學校100%搖號等政策調整,也進一步引發學校周邊房的熱度上漲,成交均價在江南六區中環比漲幅最大。

調控預期放鬆,實質仍加碼

今年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將結束,未來樓市調控政策走勢如何?尹彤指出,各地吸引人才的政策呈現多樣化,對於樓市走勢的影響不容小覷,這些變化大致分為四類:落戶門檻放寬、購房資格放寬、租購房獲補助、享受生活補貼。其中,南京人才政策也做了一些微調,如高淳、六合等區相繼間接放開購房政策,人才政策的寬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購房需求。

另外,三季度信貸市場發生改變,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有所微調,雖然對購房人的買房成本影響微弱,從市場情況來看,四季度信貸政策依舊收緊,主要原因是銀行貸款額度不足,從而直接影響購房進度。

■相關新聞

24套退房僅3套有人報名

江心洲疊墅無人問津

揚子晚報訊(記者 馬祚波)今年10月份的南京期房退房搖號于10月28日舉行,南京公證處發佈的資訊顯示,本月24套退房中僅有3套有人報名,需要搖號的只有2套房源,4套來自江心洲的疊墅房源無人問津。

南京網上房地産的公示顯示,10月份的南京期房退房來自溧水、六合、江寧等片區,跟以往的房源分佈差別不大,位於主城區的主要是城北板塊樓盤的房源,總數為24套,相比上月減少1套。揚子晚報記者注意到,來自河西江心洲板塊的4套別墅退房成為本次退房榜單上的最大看點。這4套退房均來自升龍桃花園著小區,房源面積幾乎一樣,均為309平方米,單價也一樣,為34825元/㎡,總價均接近1100萬元。在房源的詳細資訊上寫明,4套退房都是位於一樓的下疊設計,含負二層、負一層、一層,毛坯交付,包含3套期房和1套現房。

最終,本期退房只有3套有人報名,分別來自鼓樓濱江、祿口和城北,祿口退房有2人報名,城北燕子磯新城的退房競爭最為激烈,共有7人報名。市場人士透露,價格沒有明顯優勢、房源戶型較差,是此次退房市場不夠活躍的主因。由於南京樓市調控持續深入,預計未來不會有太大改觀。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三季度南京二手房成交同比漲43%
來源:揚子晚報2019-10-29 10:39:35
今年三季度南京二手房賣得如何?價格是漲還是跌?樓市政策是放鬆還是收緊?在10月28日舉行的今年三季度南京二手房行情發佈會上記者了解到,7-9月二手市場淡季不淡,成交套數超2.8萬套同比大漲43%,江寧與浦口的成交價有所下滑。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