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融資收緊:135家負債超8萬億 新城控股排第六

來源:新京報 2019-07-23 10:00:32

房地産行業的又一種融資渠道收緊了。

7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佈《對房地産企業發行外債申請備案登記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房地産企業發行外債只能用於置換未來一年內到期的中長期境外債務;房地産企業在外債備案登記申請材料中要列明擬置換境外債務的詳細資訊,包括債務規模、期限情況、經我委備案登記情況等,並提交《企業發行外債真實性承諾函》等。

2018年至今,房地産調控政策越來越頻繁地落地,調控範圍從國內發債向海外融資、信託等渠道擴散。

新京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整理髮現,135家上市房企的負債總額正不斷增加,到2019年一季度,負債總計突破8.5萬億元;現金流為正的企業只有51家,佔比僅為37.78%。2019年1月1日至今,共有15家房企發佈了增發預案公告,數量相比2018年同期增長150%。

“目前的政策是加強監管,房企的正常融資不受影響,但對於大額融資的管控會明顯緊縮,這也有助於未來房地産行業穩定長遠發展”,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本次受到監管的美元債其實並不是房地産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只是房地産企業面臨資金多重管制下的一個板塊。

20家房企負債超千億,新城控股排第六

“為了強化市場約束機制,防範房地産企業發行外債可能存在的風險,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對房地産企業發行外債申請備案登記提出要求”,7月12日,國家發改委在上述通知中指出,房地産企業應制定發行外債總體計劃,統籌考慮匯率、利率、幣種及企業資産負債結構等因素,有效防控外債風險。

6月13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19年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要防止房地産企業融資過度擠佔銀行信貸資源。

到了7月,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為加強房地産信託領域風險防控,針對近期部分房地産信託業務增速過快、增量過大的信託公司,銀保監會近日開展了約談警示,要求這些信託公司嚴格執行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和現行房地産信託監管要求;要求控制業務增速,將房地産信託業務增量和增速控制在合理水準。

如果從數據上來看,從2017年至今,135家房地産企業的負債總計一直在增加。

Wind金融終端數據顯示,從2017年一季度至2017年底,135家房地産企業的負債總計分別達5.3萬億元、5.7萬億元、6.1萬億元、6.6萬億元,2018年一季度至2018年底,負債總計分別為6.9萬億元、7.4萬億元、7.9萬億元、8.2萬億元,而到了2019年一季度,135家房地産企業的負債總計突破8.5萬億元。

房企融資收緊:135家負債超8萬億 新城控股排第六-中國網地産

從個股來看,2017年一季度時,負債合計超過千億的房地産企業共13家,分別是萬科A、綠地控股、保利地産、華夏幸福、招商蛇口、泛海控股、首開股份、陽光城、榮盛發展、泰禾集團、金地集團、華僑城A、中南建設。到了2018年一季度時,負債總計超過千億的房地産企業達到了16家,新增的三家分別是新城控股、華發股份和金科股份。而2019年一季度,則有20家企業負債超過千億,新增的四家企業是新湖中寶、金融街藍光發展、大悅城

在過去的兩年中,135家房企中負債總額最高的前五名一直是萬科A、綠地控股、保利地産、華夏幸福、招商蛇口,其最新負債總計分別達到13149.77億、9666.47億、7114.51億、3778.52億、3264.48億。

排行榜第六名則有變化。2017年一季度時,135家房企中負債總額第六的是泛海控股,2017年中報時就成了首開股份,到2018年中報時,新城控股取代首開股份成為負債第六的房地産企業,至今保持第六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135家房地産企業的負債總計和負債超千億企業都在增加,但房企的負債中位數出現了變化。

從2017年一季度到2018年上半年,房地産企業的負債中位數一路增長,從2018年三季度開始,房地産企業的負債中位數下降。

“目前的政策是加強監管,房企的正常融資不受影響,但對於大額融資的管控會明顯緊縮,這也有助於未來房地産行業穩定長遠發展”,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本次受到監管的美元債其實並不是房地産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

張大偉表示,加強監管的最直接影響,就是目前房地産企業的資金成本相比于之前有所增加,特別是規模比較小的企業,融資成本明顯增加。因此,從今年二季度開始,房企的大額度融資將大量減少,房企搶地現象也將明顯減少,“特別是那些此前融資渠道較少的房企、負債率高企的房企、中小型房企等,融資難度和資金壓力將非常大”。

不到4成房企現金流為正

光大證券表示,隨著房地産“前端融資”業務進行收緊,未來信託房地産業務規模將下降,同時項目融資操作也將更加規範。未來政策或將根據執行反饋情況進行調整,預計收緊態勢至少持續到四季度。“我們認為,即便未來的政策尺度可能有所調整,但不會背離總體的調控基調。”

至於房企的應對方式,光大證券分析稱,除了放緩拿地節奏,減少資本開支,預計房地産開發商還將提高週轉速度,加快銷售回款,減少對外部融資的依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銷售不達預期,同時外部融資出現收緊,將導致房企的資金鏈出現壓力。

房地産企業目前資金鏈是否承壓?

與負債率相對應的,135家房企的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凈額在2018年全年逐漸好轉,但在2019年一季度出現惡化。2018年一季度,135家房企中,只有39家現金流為正,2018年中報時現金流為正的企業擴大到了63家,2018年三季度76家房企現金流為正,2018年底則有92家。不過在2019年一季度,現金流為正的企業只有51家,佔比不到4成。

從135家房企的現金流總和上來看也是如此,在2018年全年,房企的現金流情況不斷好轉。

現金流為負的房企與負債率高企的房企名單有不少重合之處。在2018年一季度,有18家房企的現金流凈額低於-20億元,現金流最少的企業是萬科A,隨後是保利地産、濱江集團、華夏幸福、招商蛇口、金融街華僑城A、泰禾集團、榮盛發展、金地集團、新湖中寶、新城控股等,這些都是當年負債高企的房企。

2019年一季度,現金流最少的8家房企,包括萬科A、華夏幸福首開股份、招商蛇口、金科股份、陽光城新城控股、光明地産,全部低於-50億元。其中華夏幸福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54.53億元。

除了經營活動現金流之外,流動資産是一項可以在一年內變現或者耗用的資産指標,直接體現企業的償債能力和變現能力。135家房企的流動資産也出現了下滑。

在2018年一季度、中報和三季度,這些房企的流動資産合計中位數緩慢增長,但在2018年報時,流動資産合計的中位數下滑。

在135家房企中,流動資産最少的幾家企業,流動資産幾乎都出現減少。2019年一季度,流動資産最少的十家房企分別為ST宏盛、全新好、綠景控股、亞太實業、中房股份、淩雲B股、東灃B、ST新梅、ST岩石、*ST舜喆B。其中,ST宏盛的流動資産在2018年底時為7489.28萬元,2019年一季度為6552.28萬元;綠景控股的流動資産在2018年底時為3.08億元,2019年一季度為1.47億元。

融資需求井噴,2019年欲增發的房企增150%

“最近房企的確更加關注資金鏈的安全,不過,中型房企還是在明顯加速拿地,這也推動了房企的融資需求”,張大偉表示。

Wind數據顯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21日,共有15家房企發佈了增發預案公告,從4月開始數量明顯增加。

在1月至3月期間,發佈增發預案公告的房企包括合肥城建、綠地控股、中洲控股、新城控股、泛海控股、ST新梅等6家房企,而在4月一個月內,就有中航善達、京漢股份、華麗家族、新華聯、數源科技等5家發佈增發預案。5月-7月,則有榮盛發展、黑牡丹、天地源泰禾集團等4家公司發佈增發預案。相比之下,在2018年同期,6家房企發佈增發預案,2019年增發的房企數量同比增長150%。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不僅發佈增發預案的房企大幅增加,增發終止的房企也多了起來。

Wind數據顯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21日,共有5家上市公司的增發方案終止,分別是中體産業、雲南城投、我愛我家、華麗家族、福星股份。

2018年同期,增發方案終止的房企為4家,分別是西藏城投、中房股份、迪馬股份、綠景控股。

相比之下,2019年真正實施增發的房企並不如2018年多。2019年1月1日至今,有上海臨港和大悅城2家房企發佈了增發實施方案公告,而2018年同期,發佈增發實施方案公告的房企有3家。

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21日,共有7家上市公司完成資産收購,3家上市公司完成資産轉讓。這一節奏在2019年明顯提速。2019年同期,完成資産收購的房企共11家,還有4家公司在今年完成了資産轉讓。

雲南城投:收購成都會展100%股權失敗

為時約兩年的重大資産重組,以失敗告終。7月17日,雲南城投收到證監會出具的終止審查通知書。證監會決定終止對雲南城投本次重大資産重組的行政許可審查。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房企融資收緊:135家負債超8萬億 新城控股排第六
來源:新京報2019-07-23 10:00:32
2018年至今,房地産調控政策越來越頻繁地落地,調控範圍從國內發債向海外融資、信託等渠道擴散。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