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印發《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合肥正是首批46個試點城市之一。垃圾要分類,配套設施怎麼建?記者近日就這個問題對主管部門進行了採訪。
分類投放,小區要建定時定點垃圾站
記者了解到,目前合肥生活垃圾按照“四分法”,即分為:可回收垃圾、餐廚垃圾(易腐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合肥市城管局此前出臺《關於規範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配置要求的通知》 ,統一了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的顏色、標識、容量規格,決定設立“四色桶”,其中可回收垃圾桶顏色採用寶石藍,餐廚垃圾採用綠色,有害垃圾桶採用紅色,其他垃圾桶採用橘黃色,垃圾桶正面需印有所對用類別的醒目標識。此外,全市範圍內所有的居民生活小區、公共機構、公共場所必須設置分類垃圾桶。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目前合肥大多數的小區、公共機構、公共場所已經設置了分類垃圾桶,但不符合規範的現象比比皆是。7月16日下午,記者在位於望江西路的瀾溪鎮小區一樓住宅樓下看到,樓門口只並排擺放了2個的可回收垃圾桶,且顏色都為綠色。而在另一棟樓門口,兩個垃圾桶則貼著“不可回收”標識,和合肥垃圾分類的類別並不相符。
在一些公共場所,分類垃圾桶投放還不到位。記者在天鵝湖萬達、五里墩國購商場、百大鼓樓商廈高新區店等多個商場看到,不分類的垃圾桶仍然在使用。這樣的情況,在一些寫字樓、菜市場等地也可以看到。
合肥市城管局副局長錢新告訴記者,合肥垃圾分類配套設施正在不斷改進和完善中。未來合肥將學習上海、廈門經驗,在小區每棟樓的樓下都將放置一組分類垃圾桶,設置分類勸導員,勸導市民進行分類投放。當市民掌握垃圾分類的方法後,小區將逐漸減少垃圾桶數量,實施定時定點投放。屆時將根據人口數量,每個小區建立至少一個垃圾回收站。垃圾回收站還將設立洗手池,為市民提供方便。這樣的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站,合肥已經有試點小區開始建設。
分類運輸,試點小區已經在實行
在包河區萬達商場的負一層停車場,有一個面積大約在7、8平方的餐廚垃圾站。每天用餐高峰一過,各餐廳的工作人員會將餐廚垃圾運送到這裡。下午四點,一輛印著“餐廚垃圾收運車”字樣的悶罐車駛來,將這裡的垃圾悉數裝車,運送到餐廚垃圾處理廠。據了解,目前合肥市已經對“大飯店、大食堂、大排檔”等集中餐廚垃圾産生場所實現了分類收運。下一步,各類小飯店、小食堂在內的餐飲單位納入餐廚垃圾收運體系,並根據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的進程,逐步將居民社區內餐廚垃圾納入收運體系。
但是其他生活垃圾,目前還存在混裝混運的情況。7月17日晚上9點半,記者在肥西路龍河路等處看到,一輛垃圾車從街頭到街尾,將貼有不同分類標識的垃圾桶內的東西倒進了一輛車。
錢新告訴記者,當前端實現垃圾分類投放後,這種情形將不再存在。“目前在合肥市的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已經實現了垃圾的分類收集、分類運輸,未來會逐步擴大範圍,最終全部實現分時分類運輸。”
據了解,目前合肥擁有運輸餐廚垃圾收運車36輛,有害垃圾收運車8輛。勝利路街道、亳州路街道、南七街道、望湖街道等9個垃圾分類示範片區、206個小區,已經在進行垃圾的分類運輸。
分類處理,一波分類處理廠正在建設
有種觀點,叫做“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在終端的垃圾處理廠,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可以發電,可以發酵成飼料,壓縮成燃料……放對了地方,用對了方式,垃圾就是另一種寶貝。
按照《“十三五”安徽省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的要求,到2020年安徽設市城市基本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城市基本建立餐廚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
錢新告訴記者,合肥現有垃圾轉机站18個,日轉机生活垃圾約4600噸。肥東、肥西、廬江、長豐、巢湖生活垃圾焚燒設施“五點佈局”正在形成。
合肥餐廚垃圾處理正在進行技術改造提升。目前合肥餐廚垃圾處理廠日均處理餐廚垃圾200噸,未來合肥將進行餐廚垃圾處理廠的二期建設,進一步提升餐廚垃圾處理能力。
此外,全市日處理有害垃圾約60噸,建成可回收物(再生資源回收)示範網點425個,新建合肥城區分揀中心2個,鄉鎮分揀中心96個,生活類可回收物日回收量約1000噸。未來,合肥還將建成2座大件垃圾處理中心、1座裝潢垃圾處理廠。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