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 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新京報:近期學界的一個觀點是,城鎮化的巨大發展空間是中國經濟韌性和動力之一。城鎮化應該如何推進以更有效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
李鐵:在我國城鎮化加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問題是成本過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對中國經濟的貢獻。但解決成本高的問題並非無路可走。
第一,當部分中心城市的發展因成本高難以繼續擴大招商引資規模的時候,可以把發展空間擴大、延伸到周邊的中小城市、小城鎮,釋放出中小城市、小城鎮的活力。
第二,目前農民進城成本普遍偏高,這也阻礙了城鎮化的發展,要給農民低成本的城鎮化創造適合的空間。
第三,最重要的就是推動戶籍改革,把外來人口投資和消費積極性等釋放出來,從而激發經濟的活力。
新京報:目前房地産市場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李鐵:目前房地産市場最大的問題是我們不願意調整房地産的政策,是因為擔心再次出現房地産過熱。比如我們現在反對堅決炒房,也採取了包括限價等在內的各種措施。這是因為在房地産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太高,推動了房地産的供給過熱。如果地方政府沒有及時轉型,如果再鬆動房價的話,房價反彈形成的壓力會超預期,也會造成新一輪房地産過熱,這也是中央政府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因此,解決房地産問題,首要要解決的是地方政府轉型的問題,要改變以往依靠賣地增收的房地産發展模式,在觀念和體制上都要進行變革。只有儘早地推進改革,調整地方政府的發展模式,之後再減少堵、壓等各種行政政策來穩定市場,有利於通過市場發展的規律來疏解房地産的問題。
我一直比較擔心的是,地方城市政府在發展房地産上的積極性大於市場和企業的積極性。本來房地産市場存在穩定的波動,但一旦地方政府積極干預之後,這種波動就會被放大很多,可能會導致一發不可收,也會導致嚴重的過剩。解決房地産的問題,我們要通過各種政策把地方城市政府的積極性有效地約束住,使得房地産回歸市場,之後用包括大範圍空間內調節供給等措施來解決房價過高等方面的問題。
新京報:房地産稅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熱點。在目前內外部的經濟環境下,房地産稅的推進情況可能是怎樣的?
李鐵:房地産稅的出發點是調整城市轉型,把地方政府的短期行為矯正為長期行為,同時通過稅收來遏制房地産方面的過度投資。但目前看,房地産稅的推出處於兩難的境地。因為利益結構一旦固化之後,就難以進行調整,把錢從房子擁有者兜裏往外掏是很難的事情,這也是房地産稅的推進一直很緩慢的原因。
同時從經濟環境看,也與目前中國的推進減稅措施相悖。因此,可以説,從長期看,從改革的出發點上看,推出房地産稅是一件好事兒,但目前並不是推出房地産稅最好的時機。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