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收入水準的快速提升,旅遊尤其是鄉村旅遊正成為發生頻次極高的旅遊行為,特別是圍繞城市周邊開展的周邊遊、農家樂等形式正普遍存在於全國各地。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也一併衍生出了旅遊産品同質化傾向偏重的問題。因此,在鄉村旅遊重點村建設上就要避免此問題的再次出現。
記者觀察
本報記者 李海楠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佈《關於開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文化和旅遊部將依託旅遊規劃建設單位、創意設計機構等各方資源,在旅遊規劃、創意下鄉等方面對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和精品項目予以支援。鼓勵各地利用各類資金渠道對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進行支援。
所謂鄉村旅遊重點村,顧名思義就是要結合農村實際和旅遊市場需求出發,強化規劃引領,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鄉村旅遊環境,強化鄉村旅遊扶持政策和長效機制的同時,按照一定要求推薦符合條件的鄉村為重點村,對全國鄉村旅遊形成引領帶動。為實現我國鄉村全面振興作出重要貢獻。
根據《通知》,鄉村旅遊重點村應符合下列標準:一是文化和旅遊資源富集,觀賞遊憩價值較高,鄉村旅遊開發主題定位明確。
二是自然生態和傳統文化保護較好,對自然生態、田園風光、傳統村落、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資源的保護較好。
三是鄉村民宿發展較好,能夠依託當地自然和文化資源稟賦發展特色鄉村民宿,民宿産品能在特色餐飲、文化體驗、休閒娛樂等方面滿足遊客需要。
四是旅遊産品體系成熟、品質較高,已開發鄉村民宿、觀光度假、農事體驗、鄉土美食或文創産品等具有獨特風格的成熟旅遊産品,能夠結合本地文化和旅遊資源條件,創造性地開發旅遊産品。
五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較完善,可進入性好,交通設施完善,有資訊諮詢、智慧旅遊、遊客遊憩、便民服務等遊客服務設施,村內公共廁所佈局合理,標識醒目美觀,鄉村社會文明程度較高。
六是就業致富帶動效益明顯,能較好吸納本地村民就業,旅遊收入利益聯結機制科學。
鄉村旅遊市場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發展潛力巨大,一直被視為新時期居民休閒度假旅遊消費的重要方式,同時也肩負著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隨著人們收入水準的快速提升,旅遊尤其是鄉村旅遊正成為發生頻次極高的旅遊行為,特別是圍繞城市周邊開展的周邊遊、農家樂等形式正普遍存在於全國各地。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也一併衍生出了旅遊産品同質化傾向偏重的問題。
因此,在鄉村旅遊重點村建設上就要避免上述的問題再次出現,從《通知》可見,圍繞鄉村文旅資源、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以及住宿、旅遊産品和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等設置評選條件,正是要在推動鄉村旅遊提質升級的同時,注重地方特色,形成差別化發展,避免重復與同質化限制鄉村旅遊潛力的進一步激發。
應該説,我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農業地域遼闊,自然景觀優美,農業經營類型多樣,農業文化豐富,鄉村民俗風情濃厚多彩,在我國依託農業打造休閒農業以及發展鄉村旅遊具有優越的條件、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前景。這對充分開發利用農村旅遊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拓寬農業功能、延長農業産業鏈、發展農村旅遊服務業、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等都有著積極意義。
當然,這必須結合地方實際,才能真正打造出具有地方文化和地域特徵的旅遊産品或者休閒農業品牌。當然通過政府和市場的有機結合,探尋出真正激發各休閒農業主體或鄉村旅遊業主體的主觀活力之策,是這兩個政策體系共同目的所在。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本質目的。
實際上,這或許也該是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建設的必要前提之一,至少,能夠向全國眾多專注于鄉村旅遊發展的鄉村樹立明確的標桿,即打造優質的鄉村旅遊産品對接日益強盛的鄉村旅遊需求。不難預料的是,一旦入選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勢必會迎來一系列政策上的傾斜與利好,這對於亟待找到鄉村振興突破口的我國而言,無異於找到了帶動性最為廣泛的産業入口,未來前景堪稱光明。
根據《通知》明確,文化和旅遊部將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根據各省推薦情況,採取召開專家評審會評價論證等形式,確定進入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的名單。列入名錄的,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文確認,優先享受國家有關支援政策。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