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裕華區:打造省會現代服務業聚集發展中心

來源:新京報 2019-06-13 09:53:24

裕華區區長張東凱提出,未來將做好“經濟轉型”“科技創新”民營經濟發展“三篇文章。


成立於2001年3月的石家莊市裕華區,剛剛滿18歲。這片嶄新的土地,經過18年發展,如今已變身為産業新、活力足、人氣高的石家莊主城區,多項經濟指標位居全市首位。


裕華區區長張東凱説,經過多年“精耕細作”,裕華區已經拿出了自己的“魅力名片”。一批大企業、大集團被吸引來此投資發展,萬達商圈、懷特商圈等區域性商圈欣欣向榮,東南智匯城、石家莊國際遊樂城、北大中電科技園等項目落地生根,金融産業高地正在崛起……一個省會現代服務業聚集發展的區域中心正在逐漸顯現。

石家莊裕華區:打造省會現代服務業聚集發展中心-中國網地産

自2008年以來,裕華區年均增加商業面積50萬平方米以上,吸引了一大批總部經濟和高新技術企業入駐。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品質強區】

多項經濟指標位居全市首位

  

新京報:今年是裕華區成立18週年。經過18年發展,裕華區呈現出了怎樣的面貌?


張東凱:裕華區是2001年3月省會行政區劃調整成立的新區。經過18年的快速發展,在經濟社會各方面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舉幾個數據來對比:地區生産總值,從建區之初的16.87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90.9億元,翻了4番;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建區之初的3.38億元增長到44.45億元,增長了13倍;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建區之初的6935元增長到41012元,增長了近6倍。

  

新京報:裕華區是如何走上經濟強區、品質強區之路,實現多項指標居全市首位的?

  

張東凱:能交出這樣一份“成績單”,我認為得益於三方面。

  

一是“抓項目”。把項目建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龍頭。建區18年來,持續運作實施了一大批投資強度大、帶動能力強、産業層次高的大項目、好項目。項目建設的強力推進、滾動發展,為全區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抓機遇”。建區之初,基礎設施建設落後、面貌陳舊、産業基礎薄弱。裕華區委、區政府抓住了省會“三年大變樣”的有利機遇,強力推進城中村拆遷改造,改造過程堅持與項目建設同步推進、與産業升級同步實施。

  

通過強有力的投資拉動,裕華區經濟發展步入了快車道。從2005年到2014年,連續十年投資規模居全市首位;從2009年到2013年,財政收入連續5年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

  

先後共有11個城中村實現了整體拆遷改造,戰略引進了大連萬達恒大集團、融創、紅星美凱龍等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到裕華區投資發展,高標準打造了萬達商圈、懷特商圈等省會知名的區域性商圈。

  

三是“抓服務業”。從建區之初提出的“商貿立區”,到近幾年實施的“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戰略,裕華區始終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提檔升級傳統服務業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服務業強區”戰略不動搖。

  

自2008年以來,裕華區年均增加商業面積50萬平方米以上,商業總面積達到1700萬平方米,其中商務樓宇面積達到314萬平方米。吸引了河鋼集團、北京銀行、浦發銀行、中電四公司、騰訊、優客工場等一大批總部經濟和高新技術企業落地入駐,三次産業比重達到了0.02:17.34:82.64。

  

“高品質發展”作為新目標


新京報:未來,裕華區將如何圍繞高品質發展“做文章”?

  

張東凱:高品質發展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我們謀劃各項工作的主線。裕華區將圍繞“高品質發展”目標,做好“三篇文章”,推進區域經濟持續保持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第一篇文章是“經濟轉型”。以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為著力點,厚植産業基礎,提升産業層次,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按照全市“4+4”産業發展規劃,裕華區重點打造文化教育産業、健康養老産業、節能環保産業和金融産業“四個産業高地”。

  

第二篇文章是“科技創新”。做優做強創新平臺,瞄準當前科技前沿,整合轄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創新資源,建立産學研用一體化創新機制,搭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使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全鏈條孵化育成體系更完善;培育創新企業,通過釋放政策紅利,加大對轄區科技創新企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確保每年新認定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科技小巨人;加快聚集創新人才,以騰訊大燕網、北大科技園、優客工場等國內知名創新企業為橋梁,引進一批院士、專家等科技領軍人才和高層次科研團隊,為裕華區的快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第三篇文章是“民營經濟發展”。進一步清理規範涉企收費,大幅降低企業的營商成本,最大限度減輕企業負擔;圍繞“融資難、融資貴”等突出難題,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引導金融機構拓展業務範圍,增加信貸額度,支援民企拓寬融資渠道,幫助資金困難企業渡過難關;規範市場秩序,加大監管力度,取締無照經營,打擊假冒偽劣,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讓企業家在裕華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

 

【四大産業】

現代服務業作為主導方向


新京報:裕華區將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主導方向。今年裕華區在高端現代服務業發展方面有何新思路?

  

張東凱:裕華區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産業基礎,確定了打造“一個中心、兩大現代商業隆起帶、三大新興産業聚集區、四大産業支撐”的發展思路。

  

一個中心指的是,將裕華區打造成省會現代服務業聚集發展的區域中心,這是總的目標。

  

兩大現代商業隆起帶指的是裕華路迎賓大道隆起帶和槐安路經濟隆起帶,前者重點引進現代金融産業,打造裕華區金融産業高地,後者重點招引總部經濟、電子商務、網際網路+等業態,打造省會現代國際商務中心帶。

  

三個新興産業聚集區指的是,以東南智匯城、石家莊國際遊樂城、北大中電科技園三個精品項目為核心,注重業態選擇,實施錯位發展,打造三個新興産業聚集區。

  

四大産業支撐指的是,“四大産業高地”所重點發展的文化教育産業、健康養老産業、節能環保産業、金融産業。

  

新京報:裕華區正在大力推進的重點文化項目、居家養老服務項目,以及落地裕華的金融機構,進展分別如何?

  

張東凱: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裕華區提出了打造“四個産業高地”。在重點文化項目中,裕華區正在大力推進國際遊樂城項目,這個項目是2018年河北省、市重點項目,也是石家莊市“4+4”産業項目(現代服務業),目前進展順利,已完成土地組卷等前期工作。

  

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方面,我們打造了裕翔、裕東兩個精品綜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將引進愛巢、嘉福等8家社會組織進行專業化、規模化運營。此外,我們還在大力推進天利合養老公寓項目,目前正在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裕華區的健康養老水準,為打造健康養老高地“添磚加瓦”。

  

在金融産業方面,依託裕華路迎賓大道隆起帶,重點引進了一批現代金融企業,北京銀行、浦發銀行、鼎和財險等大金融機構相繼落戶,逐漸形成了金融産業聚集優勢。值得一提的是,落戶企業的效益都實現了較快增長,其中,北京銀行的納稅額在2018年增長35.82%,浦發銀行的營業收入增長也超過了20%。

  

新京報:如何進一步提升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對裕華區經濟的貢獻率?

  

張東凱:重點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強化政策扶持,進一步修訂完善加快科技創新、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吸引各類優質項目落戶裕華。另一方面是形成聚集效應,通過政策扶持、明確發展思路,大力招引新興産業、科技創新産業以及現代服務業到裕華區落地發展,最終形成聚集效應、集群效應,從而進一步提升對經濟的貢獻率。

  

【招大引強】

今年引進20個超億元項目

  

新京報:在優質項目儲備、項目“招大引強”上,裕華將實現什麼新突破?


張東凱:2018年,裕華區“4+4”産業在建項目總投資額達到了448.1億元,位居石家莊市內區第一。取得這樣的成績,絕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近年來,裕華區高度重視項目建設工作,針對高品質發展要求,努力補齊項目建設中存在的短板。特別是今年,區委、區政府決定要舉全區之力打好“項目建設翻身仗”。為此,制定了《項目建設翻身仗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明晰了工作任務,包含所有的具體措施,包括領導分包項目“六個一”機制、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落實項目要素保障等等。到年底,我們有信心完成年初制定的“引進20個投資億元以上或納稅500萬元以上項目,引進投資額達到130億元以上”的任務目標。

  

新京報:開放招商和精準招商的“開放”與“精準”四字,如何理解?

  

張東凱:我們重點在開放招商和精準招商上下工夫。“開放”強調的是“面”。第一是擴大宣傳“受眾面”,增加知名度和影響力。第二是打開全員招商“新局面”,形成“人人關心招商、人人參與招商”的良好局面。第三是擴大招商“覆蓋面”,重點是發揮專業招商機構的作用,今年裕華區聘請了2家招商代理機構,力爭在招商引資上實現新突破。

  

“精準”更強調的是“點”。根據裕華區的發展思路和産業發展規劃,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突出招商重點,以京津以及珠三角、長三角等為重點招商區域,以現代服務業項目和總部經濟項目為重點招商目標,力爭將更多的優質項目引進來、落了地、發展好。

  

【協同發展】

“唱”好産業承接“重頭戲”


新京報:京津冀協同發展已走過5年,正逢開啟“深水區”變革發展的機遇,身處河北省會的裕華區,如何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大機遇?

  

張東凱: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可謂機遇難得、千載難逢。裕華區作為省會主城區,必須牢牢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著力在三個方面下工夫,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一是加大宣傳推介的力度和廣度,把裕華區的區位優勢、營商環境等,在更高層次、更廣闊的平臺上進行宣傳推介,增強招商的吸引力;以北京銀行、中電四公司等入駐裕華的京津企業為橋梁,搭建招商合作平臺,開展“京津企業家入裕華”系列活動,力爭吸引更多優質的京津企業落戶裕華。

  

二是搭建協同發展平臺。利用駐區高校、科研院所聚集的優勢,以北大中電科技園、中電四總部大樓等項目為依託,謀劃打造省會科技園區,吸引京津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借智推動産業創新升級。

  

三是做好産業承接。以服務京津、支援京津為著力點,將北京的科技優勢和天津的高端製造優勢與裕華區推進的“四大産業高地”結合起來,謀劃好産業承接項目,為京津高端企業打造中下游産業配套鍊條,“唱”好産業承接這場“重頭戲”。

石家莊裕華區:打造省會現代服務業聚集發展中心-中國網地産

經過多年“精耕細作”,裕華區已經形成了三張“魅力名片”,其中包括市容管理、文化教育、營商環境。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石家莊裕華區:打造省會現代服務業聚集發展中心-中國網地産

裕華區有著優質的教育資源,圖為四十四中通用技術車床特色課程。資料圖片

魅力名片】

市容管理、文化教育、營商環境三張名片

  

新京報:如果向外界展示和推介裕華的“魅力名片”,你最願意推薦的裕華宜居宜業的亮眼之處包括哪些?

  

張東凱:我們真誠希望、誠摯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到裕華區考察洽談、投資興業,共同書寫裕華高品質發展的新篇章。

  

經過多年“精耕細作”,裕華區已經形成了三張“魅力名片”,其中包括市容管理、文化教育、營商環境。

  

具體來説,“市容管理”這張名片,我們實施二環內外“同城化”、“一體化”管理,市容管理綜合考評實現“十六連冠”。目前,裕華區綠地面積達1925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50.67%,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每人平均公園綠地指標位居全市之首。

  

“營商環境”這張名片,我們今年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簡化辦事程式,優化政務服務,為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服務。通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區域經濟活力顯著增強,萬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量達到1699戶,位居全省第一。

  

“文化教育”這張名片,裕華區文化單位聚集,文化産業蓬勃發展;河北師範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核四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基礎教育發達,石家莊外國語學校、石家莊市40中學等一批名校坐落我區,同時大力實施學區管理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石家莊裕華區:打造省會現代服務業聚集發展中心
來源:新京報2019-06-13 09:53:24
裕華區區長張東凱提出,未來將做好“經濟轉型”“科技創新”民營經濟發展“三篇文章。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