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著手鄉村建築風貌提升特色小城鎮建設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9-06-06 08:43:53

中國網地産訊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2018年,各級財政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對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資金保障和政策支援,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2018年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財政支出7372億元,支援棚戶區改造開工626萬套,完成30萬套公租房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90萬戶。據重慶住房和城鄉建委披露消息,重慶正著手鄉村建築風貌提升特色小城鎮建設。

重慶著手鄉村建築風貌提升特色小城鎮建設-中國網地産
重慶南湖一教育城外景     蒲雪劍攝

中國網地産查閱公開報道,關於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的重要會議在2019年共有四次。

據了解,5月23日,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召開2019年貧困戶住房安全保障暨鄉村建築風貌提升工作現場推進會,全市33個有扶貧任務的區縣住房城鄉建委分管領導和村鎮科負責人80余人參加了會議。石柱縣、大足區、武隆區住房城鄉建委就農村危房改造、農村建築工匠培養和鄉村建築風貌提升等工作在會上進行了交流發言。村鎮處負責人馮趙分析了當前村鎮建設工作面臨的形勢,對全市特色小城鎮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消防排查等工作做出了安排。

重慶著手鄉村建築風貌提升特色小城鎮建設-中國網地産
江北區是石家花園    蒲雪劍攝

以渝北興隆鎮為例 如今貧困戶昔日黑暗潮濕“臟亂差”的土坯房,變成了明亮寬敞的磚混房。小青瓦、白粉墻、石墻裙等巴渝民居的特色與綠水青山相融合,在山水間或隱或現,提升了村容村貌、保護了鄉情美景、留住了鄉愁記憶。

4月18日,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兩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保障,聚焦建卡貧困戶等重點對象,累計完成25.71萬危房改造,保障了貧困群眾住房安全,讓建卡貧困戶住上放心房、暖心房。

3月13日上午,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組織召開了全市2019年棚戶區改造工作會,重慶市級相關部門、國開行重慶分行、農發行重慶分行、各區縣住房城鄉建委相關工作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該會上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黨組成員、市城建開發辦主任張其悅要求各區縣2019年要繼續推進棚改工作,緊密結合城市提升計劃,以老城區內臟亂差的棚戶區為重點,把好棚改範圍和標準,傳承好城市歷史文脈,多種渠道籌集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因地制宜推進貨幣化安置,滿足群眾安置需求,加快審計、督查發現問題整改落實,加強項目管理,嚴肅工作紀律,並做好安全、穩定和宣傳工作,確保提前並超額完成2019年棚改任務。

年初,1月7日,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黨組成員、市城建開發辦主任張其悅主持召開全市2019年政府棚改專項債券申報工作會,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緊急下發的《關於報送〈申報2019年棚改專項債券項目資訊表〉的函》研究布署相關工作。張其悅主任要求,一是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到棚改既是民生工程又是發展工程的重要性;二是把握好政策,認真學習棚改的相關政策,特別是棚改專項債券的政策規定;三是搶抓機遇,工作力求做到“早、快”;四是學會操作,兩部門要通力協作、明確專人負責對棚改專項債申報、發行、使用等環節基本要求和難點加強學習,將工作落到實處;五是實事求是按要求及時報送2019年政府棚改專項債需求。各區縣(自治縣)、兩江新區、萬盛經開區城鄉建委(建設局)、財政局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政府重視程度,即是重慶落實“兩不愁三保障”的一個縮影和效果。

重慶著手鄉村建築風貌提升特色小城鎮建設-中國網地産
巴南區巴濱路一樓盤外景    蒲雪劍攝

重慶著手鄉村建築風貌提升特色小城鎮建設-中國網地産
巴南區巴濱路一項目前  戲水的市民    蒲雪劍攝

據統計,重慶已累計完成25.71萬危房改造,其中建卡貧困戶15.3萬戶,保障了貧困群眾住房安全。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將重慶列為“2018年農村危房改造積極主動、成效明顯的省(區、市)”。

目前,重慶著手鄉村建築風貌提升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藍圖正在展開,財政部的“定心丸”,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將在山城開花結果。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重慶著手鄉村建築風貌提升特色小城鎮建設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9-06-06 08:43:53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2018年,各級財政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對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資金保障和政策支援,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