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他們用汗水繪成亮麗的青春底色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9-05-22 15:14:02

中國網地産5月22日濟南訊 江西興國縣,吳永柏和一眾鄉民們蹲在鵝舍旁,他用手機展示著“功夫灰鵝”的品牌包裝設計圖。他曾是一位深圳“碼農”,手機大多是朝九晚五公交地鐵途中消遣所用,如今它有了更重要的使命--和外界聯繫,讓村民養殖的十多萬隻灰鵝出現在珠三角各大酒店的飯桌上。

視線北移,空中俯瞰河北灤平縣,一處處白色的“小冰塊”讓燕山深處的五道嶺村分外顯眼,那是村民們專門用來種植羊肚菌的暖棚。眼看暖棚越建越多,劉海生的心比當年完成了一個施工項目還要興奮。

自古受到黃河滋養的河南虞城縣,是釀酒鼻祖杜康造酒的發祥地。隨著村民大量外出務工,當地素有傳統淵源的紅粘谷酒不復過去景象,香氣已逐漸從街巷淡去。在縣城做手機、珠寶生意的楊威毅然返鄉重拾釀酒手藝,要讓故鄉重現昔日酒香。

恰逢新時代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一股有理想、有擔當、勇於改變的青春力量正從城鎮回流鄉間。在社會力量支援下,返鄉創業的青年們正積極行動,帶動鄉親們將傳統小農生産導向標準化、規模化、産業化生産,激發出改變鄉村、脫貧致富的陣陣漣漪。

這些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他們用汗水繪成亮麗的青春底色-中國網地産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返鄉創業之路  碧桂園集團供圖)

回歸鄉土 迎難開局回報桑梓

讓劉海生決心離開頗有前景的建築技術員崗位,轉而返鄉創業的原因,其實是兩起發生在家鄉的事故。劉海生的家鄉五道嶺村只有一條狹窄的山路連接灤平縣城,2014年的一個月裏,這條路接連發生了兩起車禍,有外出打工的村民在這條路上遭遇不幸。“家鄉要發展,就要能把人留下來。如果在家門口有做工增加收入的機會,那村裏的人就不用離開家鄉了……”被事故觸動的劉海生彼時毅然請辭。經過考察,他發現野生的羊肚菌營養豐富,美味又養胃,在市場上頗受歡迎,他下定決定一頭扎進了這個從未接觸過的新領域。

這些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他們用汗水繪成亮麗的青春底色-中國網地産

(劉海生在和碧桂園集團産業扶貧的調研小組交流羊肚菌種植 碧桂園集團供圖)

吳永柏是2013年從深圳返鄉創業的。興國縣是著名的“灰鵝之鄉”,灰鵝肉質好,在廣州、深圳等一二線城市甚至在東南亞國家也享有盛譽,他希望能通過養鵝讓更多的村民富起來。“種谷的人少了,釀酒的手藝也快丟了……小時候嘗過的紅粘谷酒快喝不到了!”6年前,生意做得正紅火的楊威不顧全家人的反對,決然回到朱閣村,一門心思鑽研傳統釀酒工藝。然而,在偏遠的鄉下創業何其艱難。只憑一腔熱血就往上衝,與大部分創業故事一樣,現實會把人狠狠地拽回地面。

“為什麼之前村民沒有大規模養灰鵝呢?”吳永柏經過一段時間研究,發現了問題所在:傳統養殖方式灰鵝容易得病造成死亡;另外,村裏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老人們已經不願意折騰養鵝了。

劉海生這邊更可謂“舉步維艱”。向來習慣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村民,一開始都不看好種羊肚菌,不願意把土地租給劉海生,有的人説:“我自己種玉米也能賺個幾百!憑啥把地給你?”劉海生沒有氣餒,拉上幾位股東走村串戶賠笑勸説:“我會給土地租金,還歡迎你們來上班,至少掙兩份錢,多好啊!”為了説服了100多戶村民出租土地,劉海生花了3個月時間。

為了讓紅粘谷酒重現“爺爺親手釀造的味道”,楊威到全國各地酒廠學習,並尋找掌握傳統釀酒工藝的老人們拜師學藝。起初為了打開紅粘谷酒銷路,楊威每天開麵包車把酒拉到周邊縣城去售賣,有時候拉出去一車,回來還有半車。他咬咬牙,堅持著。融入骨子裏對家鄉的那份感情,讓他們選擇“堅守”。相比起步的艱辛,更讓吳永柏難過和焦慮的是深入鄉村了解到那些貧困鄉親的無奈。村民林姨65歲了,靠種稻穀蔬菜一個月收入僅五六百塊收入,家裏7口人吃飯,她老公和媳婦多年患病,3個孫子都在上中學。“這些困難的鄉親還有一部分,要是能夠幫到他們就再好不過了!”

破局而立 産業落地邁出第一步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閒,面對創業路上的種種困難,這些返鄉創業青年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出路。

劉海生一邊安撫村民,一邊研究羊肚菌低産的原因。經過反覆試驗,他發現將種植羊肚菌的薄膜大棚換成暖棚可以有效提高産量,最初才8斤/畝的産量,轉到暖棚一畝地能産600斤,這讓村民都高興壞了。如今,劉海平的合作社共吸引了周邊80多戶貧困戶參與種植,參加合作社的村民一個月能拿2000多元工資,此外還有1400元/畝的租金收入,大家都挺滿意。劉海生講了一個故事:灤平縣當地有位貧困老大爺主動找到他,學習種植羊肚菌。劉海平在還沒有找到採購商的情況下,自己先墊付收購羊肚菌的錢款給了大爺,同時還提供免費的技術服務。他笑著説:“要想別人認可,自己就要做到以誠待人,以技服人。”吳永柏選擇採取現代養殖技術解決灰鵝容易得病的問題,他自己鑽研總結了一套標準化的灰鵝養殖方法,養鵝場逐漸擴大規模,有了一定的基礎他又開始為農戶免費提供已接種疫苗的鵝崽和設備,實行保價回收。江西興國縣霞光村的貧困戶聽説了,還專門把吳永柏請過來上課。

日常,吳永柏會親自走訪到貧困戶家裏指導培訓,交流養殖心得。扣除前期墊付的費用後,去年參與灰鵝養殖的農戶平均每戶增收1-2萬元,靠這一筆收入即可實現脫貧。貧困戶林姨,如今已經成為養鵝的主力。她在去年入手63隻灰鵝,賣掉後收入1萬多元。今年初,林姨將房子外立面重新修葺了一番,家裏的衛生間裝上了馬桶,生活逐漸有了起色。

楊威拿出初期創業的狠勁,愣是把紅粘谷酒的牌子打響了,如今他每年能賣出四五萬斤紅粘谷酒、70多萬斤養生米,産品銷往豫嚕蘇皖等多地。現在,他接下了當地精準扶貧種養殖合作社的擔子,吸納村裏貧困戶幫忙打理谷場、發酵釀酒,一個月下來,每位村民都能有千余元的收入。2016年,楊威的“紅粘谷酒傳統釀造技藝”還成功入選了商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借力企業幫扶 産業突圍孕育希望

通常而言,大多數貧困地區在地理位置上有著共同點:偏僻閉塞、交通不便、資訊滯後,農産品的生産流通遠離城鎮消費大市場,返鄉青年創業時不時會遇到一些瓶頸,資金不足,生産規模有限,專業技術人才匱乏……創業過程中的問題比比皆是。

劉海生的羊肚菌現在主要是謀劃生産端,銷路還沒有完全打開,深加工目前也還只停留在規劃上;吳永柏想“授人以漁”幫助更多貧困戶參與養殖灰鵝,但後期擴大規模、深加工提升附加值也面臨資金瓶頸;楊威的紅粘谷酒要在更大範圍內打響知名度,急需更多管理、行銷方面專業人才。楊威説:“現在很多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我希望他們將來也能多回來一些,畢竟鄉村振興離不開他們。”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這些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他們用汗水繪成亮麗的青春底色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9-05-22 15:14:02
江西興國縣,吳永柏和一眾鄉民們蹲在鵝舍旁,他用手機展示著“功夫灰鵝”的品牌包裝設計圖。他曾是一位深圳“碼農”,手機大多是朝九晚五公交地鐵途中消遣所用,如今它有了更重要的使命--和外界聯繫,讓村民養殖的十多萬隻灰鵝出現在珠三角各大酒店的飯桌上。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