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時代,亦莊4.0時代的新旗幟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9-04-30 19:15:51

與區域共生長,為區域建立標桿項目,是和裕地産一直以來的經營理念。

回溯到12年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剛剛批復《亦莊新城規劃(2005-2020年)》,明確指出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功能區的亦莊新城是北京東部發展帶的重要節點和重點發展的新城之一。那時候,亦莊還是一片荒蕪之地,交通配套、居住配套都仍匱乏。但和裕地産卻敏銳地嗅到了這一區域未來的前景,于當年拿下了亦莊文化西路地塊,打造出了體量達130萬平米的城市綜合體。這個項目,就是林肯公園。

 林肯時代,亦莊4.0時代的新旗幟-中國網地産

林肯公園自誕生以來就是北京樓市的標桿。項目位於亦莊開發區門戶位置,緊鄰東南五環,是亦莊區域行政、人文、配套最成熟的區域;作為亦莊第一個高層建築群,林肯公園2009年一期開盤全年成交額超過42億元,創下北京樓市銷量排行第二的成績,一時間在北京城中掀起了“亦莊熱”的浪潮。 

值得一提的是,林肯公園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區域內建築低密、眾多的公園環繞,與毗鄰的清水湖交相輝映;其內部綠環面積更是高達20萬平米,各種園林小品以及近百種名貴樹種密植打造的園林景觀,使得當下絕大部分北京項目難以望其項背。

憑藉完善的配套體系和業內首屈一指的園林設計,林肯公園更是成為北京第一個單盤銷售業績衝破200億大關的大盤項目。其高品質的建築設計與優秀的操盤方式,為和裕在北京樓市乃至全國房地産業內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及企業形象。

如此大盤的成功運作也對亦莊區域的發展産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如今的亦莊,從最初的貧瘠之地建設為北京經濟技術發展核心區域,入區企業從最初的十幾家到目前兩萬餘家,包括賓士、GE、拜耳、ABB、京東等80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120多個項目,形成了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生物工程及醫藥、汽車及交通設備四大主導産業。隨著這些重要産業和龍頭企業的落戶,將吸引越來越多的精英人群涌入亦莊,亦莊整體區域環境及居住品質也將逐漸形成圍繞精英人群的高端化配套氛圍、成為在京群體爭相追捧的瑰寶之地。

和裕地産,作為林肯公園的開發者,從項目建設至今,見證了亦莊區域的繁榮,也印證了其與區域共生長的造盤理念。為繼續貫徹這一理念,在林肯公園整盤收官之際,和裕地産再度斥資打造亦莊核心區項目——林肯時代。

相比過去的林肯公園,林肯時代從開發初期便集天時地利人和于一身。

 林肯時代,亦莊4.0時代的新旗幟-中國網地産

自2010年來,北京實施城南計劃,隨著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的設立,政策利好層出不窮。亦莊緊鄰首都功能核心區,居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間的“一核兩翼”的腹地,身負高新技術産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的重任,發展潛力巨大。

而林肯時代佔據亦莊與三環、四環、五環形成的立體交通網路,依附已建成的多條高速路線與三條在建軌道交通,交通極為便利;周邊林肯商圈、創意生活廣場等六大醇熟商圈應有盡有,教育、醫療資源一應俱全,配套十分完善;項目臨近博大、涼水河水上、南海子三大公園,環境優美,醫養學娛皆具備。

 林肯時代,亦莊4.0時代的新旗幟-中國網地産

此外,和裕地産至今在京已開發項目18個,擁有專業的操盤團隊和豐富的操盤經驗,對新項目的開發愈發得心應手。林肯時代延續了林肯公園超高的建築品質及高比例的園林造化,並在林肯公園的基礎之上,深入研究建築風格,設計集美學性與功能性于一體;整個園區樹木品種就200余種,元寶楓、蒙古礫、玉蘭、銀杏、法桐、櫻花、華山松等上百種名貴樹木,形成了層次豐富、主次分明,高低曲折、疏密有致的園林景觀。

為契合區域未來高端化配套的發展方向,項目還配備了4000㎡林肯會會所,涵蓋運動、健身、養生、娛樂等七大主題。同時設置私人SPA區、瑜伽區、國家標準游泳館、健身操場所等稀缺功能區,滿足未來精英群體的全部需求,全方位打造區域內標桿項目。

林肯時代項目作為和裕在亦莊的匠心之作,也是亦莊4.0時代的建築代表。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林肯時代,亦莊4.0時代的新旗幟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9-04-30 19:15:51
林肯時代延續了林肯公園超高的建築品質及高比例的園林造化,並在林肯公園的基礎之上,深入研究建築風格,設計集美學性與功能性于一體。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