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 ——訪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

來源:經濟日報 2019-03-12 11:54:09

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主攻方向,加快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在過去的2018年裏,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向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發出賀信,並在畢節試驗區建立30週年之際作出重要指示。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説:“這在貴州歷史上是空前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給予貴州幹部群眾極大鼓舞,為我們統籌推進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指明瞭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孫志剛代表表示,“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深入人心、深得人心,成為新時代貴州最強音,全省幹部精神好、群眾鬥志高,堅決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2018年,貴州經濟增長9.1%,連續2年居全國第1位,連續8年位居全國前3位,保持了趕超進位勢頭。

孫志剛代表介紹説,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2018年減少貧困人口148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4.3%,14個縣脫貧摘帽,18個縣接受脫貧摘帽考核;“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決戰累計建成7.6萬公里,易地扶貧搬遷累計搬遷入住132萬人,農村産業革命調減玉米種植面積785萬畝,替代種植蔬菜、水果、中藥材、茶葉、食用菌等經濟作物667萬畝,帶動204萬農戶戶均增收1.01萬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十大污染源治理和十大行業治污減排“雙十”工程,全面開展草海綜合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貴州提出“四個強化”“四個融合”,即強化對現有大數據企業的支援力度,強化對大數據企業的招商力度,強化與大數據融合的高科技企業招商力度,強化對大數據等高科技領域的人才引進力度;加快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與鄉村振興融合、與服務民生融合、與社會治理融合。2018年,貴州有1625戶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實現深度融合,電信業務總量增長165.5%,電子資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2%,規模以上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營業收入分別增長21.5%和75.8%。

孫志剛代表表示,2019年貴州計劃地區生産總值增長9%左右,確保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10萬人,18個縣通過脫貧摘帽考核驗收,17個縣達到脫貧摘帽標準,全面完成188萬人搬遷任務,力爭新經濟、綠色經濟、製造業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分別提高到20%、42%和25%左右。貴州將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決戰之年根本性勝利。貴州將深入推動農村産業革命,以500畝以上壩區和25度以下坡耕地為重點,發展“專精特優”農産品,著力培育10個百萬畝農業生態産業,打造一批現代農業示範區;同時持續打好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和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三保障”硬仗。

全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主攻方向,強化要素保障,創造有利條件,加快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促進貴州製造向産業鏈中高端提升。

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推進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打好污染防治“五場戰役”,加強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地等生態安全核心區域生態修復,培育壯大綠色産業,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力爭縣城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保持在9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58.5%,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孫志剛代表表示,要堅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盡銳出戰、務求精準,奮力奪取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全面勝利,讓貴州延續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得到解決,徹底撕掉貴州絕對貧困的標簽,讓全省4000萬各族人民過上好日子。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 ——訪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
來源:經濟日報2019-03-12 11:54:09
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主攻方向,加快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