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辰區雙街現代農業示範園內一派繁忙景象。屋外寒風瑟瑟,種植大棚內卻熱氣撲面,冬日暖陽灑滿了棚室,生産負責人衡洪衛正忙著採摘新鮮的西葫。“瞧,咱這菜長得多好!西葫挺嬌氣的,對溫度要求高,白天要24攝氏度至25攝氏度,晚上也得保持十幾攝氏度。區裏的農技人員幫我們在大棚入口處加設了保溫膜,隔絕外面的冷風。現在棚裏光照充足、溫度適中,種出來的菜又綠又嫩。”衡洪衛負責管理的棚室,通過每天的精心照料,棚裏種的10余種蔬菜接連豐收,他打心眼兒裏高興。
幾個月前,這裡曾是北辰區大棚房整治的重點區域。北辰區利用40余天對這一片區進行集中整治,按照園區乾淨整潔、配房符合標準、大棚適宜種植的“三原則”對雙街草莓園和青水源內部進行大清整,清除違法佔用農地的建築物、清理大棚周邊雜物、對大棚內部覆土旋耕等。如今,桌椅沙發、瓷磚地面、休閒娛樂設施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綠色菜田,是肥沃的深耕土壤。破舊的棚膜被修繕一新,叢生的雜草全部清整乾淨,白色墻壁重新粉刷,耳房內各類農具整齊規範地擺放著……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北辰分局負責人郭萬超説,北辰區開展了全覆蓋、無死角的拉網式排查,排查各類農業設施8180.432畝,大棚房配房超標、硬化及各類違法佔用農業用地問題15個點位、651個棚室,涉及6個鎮。全區一共出動10967人次,大型工程機械及各類運輸車輛7068台次,清理垃圾20萬餘噸。
大棚房拆了,復墾的農地種什麼?
清走了工程土,讓耕地恢復地力是當務之急。區農業農村委的技術人員到府指導,使用秸稈反應堆恢復地力,教農戶採用物理防治和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運用食用菌工廠剩下的廢菌渣製作有機肥,為農地復墾提供有效保障。北辰區農業農村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凱説,北辰區建立了針對遏制農地非農化的長效管控機制,對農地復墾進行技術指導,責成專人進行長期的跟蹤管護。同時,運用合作社機制,積極引入電商等模式,擴大生産經營規模,實現農戶的增産和增收。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