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灰色地帶 商住房將何去何從?

來源:工人日報 2019-01-22 09:30:47

在北京,很多商住房業主頗為無奈,手中的商住房目前面臨著賣不掉的尷尬

遊走在灰色地帶,商住房將何去何從?

本報記者 趙劍影

“當初覺得打擦邊球撿了便宜,現在賣不掉才知道是吃了虧。”在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買了商住房的陸鳴辰日前對記者説,他手裏持有的一套商住房是2014年底因有居住需求買入的,2017年商住房政策出臺後,他未能脫手,一直持有至今。

北京限購政策出臺之後,這類房地産交易幾乎停滯。很多商住房的業主頗為無奈,手中的商住房目前面臨著賣不掉的尷尬。

商業住戶混雜,物業維護少

“當初為了先滿足住房需求購入的,想著先過渡再賣出。”在北京北五環附近購買了一套商住房的牛磊告訴記者,他是2013年從外地來北京工作的,因商住房購房限制少,他又拖家帶口租房不方便,於是先買商住房用來過渡。

牛磊告訴記者,當初買入這套房的時候價格要比附近商品房單位面積低3000元——7000元。因為戶型是loft,所以折算到單位面積價格就更低,只是首付價格略高。

記者在該商住房小區走訪時發現,小區于2011年建成,商業住戶和個人住戶混雜,物業管理混亂。

“之前來看房的人很多,最近除了租房的,基本上沒有人來了。”在該小區底層開超市的陳姓經營者告訴記者,隨著北京對於商住房的政策限制,去年商住房限購之後,幾乎沒有來這裡看房的個人業主。“來這邊看房的商戶業主也基本是來開超市的,開公司是民水民電,加上附近都是居民區,也適合。”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位於朝陽草房、大興亦莊、通州臺湖的幾個商住房小區。發現這些小區多數建成時間均不超過10年,但多數小區由於缺乏相應的物業維護和管理普遍出現商業和個人居住不分、人員雜亂等問題,居住環境並不好。“由於有人開辦公司,人車分流管理不好,有孩子的業主特別擔心安全問題。”在朝陽區草房附近商住小區居住的柳鳴説。

限購加碼,成交幾乎絕跡

“在房地産市場火熱那會兒,買商住房的人特別多。買的業主都想著入手之後大賺一筆,哪想著突然出了政策。”在北京一地産公司負責住宅類房屋銷售的戴曉告訴記者,她曾經負責臺湖鎮一家商住房小區的銷售工作。她至今還清楚地記得2017年3月26日出臺嚴格的商住房限購政策的那幾天,“當時,我已經跟幾個業主約好了交押金簽約,政策出臺之後,那幾單生意都泡湯了。”

“商住房政策限購後,很多人都在擔心未來商住房是否會面臨無人接盤的窘境。”戴曉説,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那之後我當時負責的樓盤就冷淡下來了,負責代理我們業務的幾家仲介也結束了合作。“沒人買,沒有成交,我也跳槽了。”

為穩定房地産市場,北京明確規定商業、辦公類項目“不得擅自改變為居住等用途”,同時規定個人購買存量商住房時,要求名下無房、5年社保或繳稅,並且只能全款購買。與此同時,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天津等地也緊隨其後,出臺措施加強對商住房的限制,商住房隨之降溫。

“實際上,無論從供應端還是需求端來看,北京商辦類住房市場處在冰凍狀態。自商辦限購政策出臺後,監管部門嚴查市場違規行為,多個樓盤涉嫌‘商改住’被查。”北京市通州區一家住宅銷售經理告訴記者,“北京商住樓盤樣板間全部關閉,樓盤的推廣也都銷聲匿跡,網簽也被暫停。很多剛需及投資客戶都因為商住房未來市場堪憂而放棄了購買計劃。”

商住房是存活于政策夾縫中的産物

“實際上,商住房就是存活于政策夾縫中的産物,本身就違規。目前的政策都在給原來政策管理方面補漏洞。”易居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説,我國土地用地性質中沒有“商住”這個種類。一些開發商做出了違規的建築規劃,致使商住房遊走在灰色地帶。開發商做商業、辦公用地利用率和需求沒有住宅高,他們寧願違規也要改成住宅。

“住宅和辦公的土地差價大約是一倍多,如果改成商住房賣的單價可以拉高一點,這樣開發商可以拿走大部分利潤。”一位不願具名的住宅開放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利益的驅動勢必會觸動更多人進行‘商改住’的嘗試。”

記者查閱相關統計數據發現,從北京2016年以來的市場情況看,普通住宅平均單套總價467萬元,商住公寓平均202萬元。也就是説,商住房的價格大約是同地段普通住宅的一半。在2017年3月26日出臺相關政策的一年時間內,商住房的成交量佔了北京房地産交易市場的一半以上。

為改變這一情況,2007年,北京市住建委就曾針對“商住房”項目發出風險提示。2011年,北京市下發相關通知,要求商業、辦公類項目不得設計成住宅的格局,不能設立單獨的衛生間,開發商自己打隔斷出售的商鋪無法辦理房産證。然而,這些警告都被開發商和購房者選擇性忽視了。

“實際上,已經購入的業主也有好消息。限購政策出臺後,政府部門又出臺了關於商辦限購政策的補充説明。”北京通州區一家房地産仲介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已購買的商辦類房屋,購房者可保持現有;已購買的商辦類房屋可出租,且不限定出租對象;可以銷售,但購房人應符合政策要求。”

有數據顯示,近10年時間裏,北京市大約成交商辦類物業40萬套以上,其中包括25萬套左右的商住類物業,這部分物業中有90%為個人購買。以此計算,北京市約有22.5萬套商住房為存量房。這部分房屋在出售時,只能賣給滿足購房條件的個人或者企業,這一限制條件無疑會成為商住房流通上的一大阻礙。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遊走在灰色地帶 商住房將何去何從?
來源:工人日報2019-01-22 09:30:47
北京限購政策出臺之後,這類房地産交易幾乎停滯。很多商住房的業主頗為無奈,手中的商住房目前面臨著賣不掉的尷尬。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