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安居客榮膺踐行消費者至上領軍企業 新生活服務業態品質升級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8-12-11 18:29:38

12月11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指導,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消費網主辦的“2018中國消費·維權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作為國內領先的生活服務平臺,58同城、安居客圍繞招聘、房産、二手車、本地生活等內容推出眾多智慧化、便捷化、人性化新服務,滿足了用戶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斬獲本次論壇“踐行消費者至上領軍企業”大獎。

58同城、安居客榮膺踐行消費者至上領軍企業 新生活服務業態品質升級-中國網地産

新生活服務全面發展,充分保障消費者權益

58同城自成立以來,始終踐行用戶第一的理念,在招聘、房産、二手車、本地服務等領域,一直是新生活服務的倡導者和踐行者,通過全方位的優質服務,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運用網際網路公司的技術優勢,58同城在招聘和二手車服務領域,充分發揮生活資訊平臺功能,構建消費者服務閉環,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在招聘方面,58同城升級“求職者保障計劃”,推出“求職意外險”和“重大疾病險”,幫助求職者抵禦重大風險。同時,還建立嚴格的招聘審核機制,開設線上入口+線下電話雙軌投訴機制,傾聽求職者訴求,使消費者權益得以有效保障。

面對消費者“中招”頻頻的二手車市場,58同城以資訊優勢打破“檸檬市場”怪圈,推出58估車價、58檢測、58延保等工具,充分維護消費者利益。擁有近萬名估價專家的58估車價,根據市場反饋不斷優化模型,精準評估兩千個車係中每一輛車的市場價值。58檢測建立了涵蓋事故、泡水、火燒等各方面的檢測評估體系,用戶在購買90天內如果發現上述問題,可通過延保服務得到平臺全額退款,使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智慧化服務透明高效,安居客幫助消費者省心放心

作為房産資訊服務平臺,安居客以領先技術帶動服務新生態,以智慧化科技推動房産服務的流程透明、過程高效,幫助消費者省心放心。

安居客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公司的科技實力,打造“安選”工具,融通選房、選人、選服務、真房、真價、真佣金,保障了整個房産交易的高效安全。新上線的“安選Plus”服務還包括針對二手房找房過程的“安選十大服務保障”、面向新房的“品牌開發商認證”、服務於公寓租賃機構的“品牌公寓認證”等,通過産品升級為消費者找房、買房全過程保駕護航。

在消費者權益維護方面,安居客還率先推出領先行業的臨感VR看房提高消費者看房效率。臨感VR看房利用3D拍照建模技術復刻房源實景,打破傳統看房與數據獲取方式的局限性,帶給消費者更具科技感、更真實的看房體驗,以便捷直觀的消費感受和細緻高效的流程設計,推動全行業服務品質升級。

品質化服務拓展延伸,58同城帶動國民消費升級

為了順應消費升級需要,58同城不斷拓展延伸品質化服務,為消費者帶來覆蓋面更廣、功能更完備、內容更豐富的優質服務。一方面,58同城在本地服務上精益求精,運用演算法分析、智慧化審核等手段,全方位多層次地甄別、篩查、預警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可能出現的非法資訊,及時解決資訊品質問題。58同城還攜手平安産險打造“58服務保障計劃”,加入該計劃的商家必須承諾其發佈的資訊真實可靠,一旦出現違規,消費者可一鍵舉報,取證通過審核,即可獲取理賠現金。

另一方面,58集團緊密契合鄉村用戶需求,推出58同鎮,將資訊服務從城市延伸到農村,構建本地、免費、真實、高效的資訊服務平臺。截至2018年7月底,已有1萬餘個58同鎮生活資訊服務平臺在各地運營,覆蓋全國31個省,324個地級市、2172個縣區,日均發佈生活服務資訊超過20.5萬條,助力鄉村塑造出新型經濟模式和良好人文生態,提升消費品質和生活品質服務。

在58同城CEO姚勁波看來,58同城要做人人信賴的生活服務平臺。秉持這一願景,58同城、安居客積極踐行社會責任,以新技術、新模式、新思路,不斷開創全新的生活資訊服務形式,帶動房産、汽車、招聘、本地服務等業務持續優化升級,構建生活服務新生態,使廣大消費者獲得更安全、放心、滿意的新生活服務。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58同城、安居客榮膺踐行消費者至上領軍企業 新生活服務業態品質升級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8-12-11 18:29:38
12月11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指導,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消費網主辦的“2018中國消費·維權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