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銅陵市部分區域行政區劃迎來重大調整

來源:中安線上 2018-10-16 09:17:41

據銅陵日報社微信公眾號“銅陵新聞網”報道 經安徽省政府批准,近日,安徽省民政廳下發了《關於同意樅陽縣與銅陵市郊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函》(皖民地函〔2018〕483號)以及《關於同意銅陵市市轄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函》(皖民地函〔2018〕484號),對銅陵市部分區域行政區劃作出調整。此次行政區劃調整是市委、市政府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和銅陵發展階段性要求作出的重要決策。這是在2016年區劃調整的基礎上,對銅陵市行政區劃的進一步調整和完善。

本次區劃調整主要內容包括五個方面:將樅陽縣老洲鎮、陳瑤湖鎮、周潭鎮劃歸銅陵市郊區管轄;將義安區五松鎮齊潭村、雙橋村、查壬村、建立村、馬衝村、董衝村、新江村、湖邊社區、石橋社區、近市社區、近城社區、聯盟村、江濱村等13個村(社區)劃歸銅官區管轄;將郊區東郊辦事處劃歸銅官區管轄;將義安區順安鎮長龍山村魯村、新莊、花元、下灣、新塘、黃灣、上灣、毛灣、羅衝、馬衝等10個村民組劃歸銅官區西湖鎮管轄;將銅官區鳳凰山社區(含新建村)劃歸義安區管轄。

2016年行政區劃調整後,樅陽縣整建制劃入銅陵管轄,銅陵市總人口達171萬,區域總面積達3008平方公里,人口和面積分別增長了一倍多,城市發展空間得到大大拓展;原銅官山區和原獅子山區實現合併,銅官區被賦予了更大的體量和更高的能級,雙輪驅動格局基本形成,獅子山國家高新區成功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銅官區成功獲批“十三五”國家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發展品質實現躍升。

但與此同時,銅陵市區域性、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行政管理、資源配置不夠合理,縣區發展不平衡;由礦山發展形成的市轄區“飛地”過多狀況長期存在,已成為制約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重要瓶頸;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跨多個行政區域,社會事務管理壓力大,園區經濟發展步伐受到制約。因此,在充分調研論證和多次徵求省民政廳意見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從銅陵市的現實需要和長遠發展考慮,提出了銅陵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方案,並最終獲得省政府批准。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對加快銅陵市城鄉協調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生産生活水準意義重大。樅陽縣與市郊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後,將有利於銅陵市更好地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推動跨江聯動發展,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加快轉型升級,構建“以長江為龍頭、以南北為兩翼”發展格局,推動擁江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老洲、陳瑤湖、周潭三個鎮劃入郊區,與郊區灰河鄉和普濟圩區域連成一體,水系交叉,不僅有助於江北新區經濟有序發展,更有助於防洪抗災等統一規劃管理,也減少了樅陽縣對東部鄉鎮的管理成本;同時,依託江南地區較強的經濟實力和公共服務能力,將有利於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城鄉居民享受到更多優質的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進一步提升社會保障水準。此外,合銅走廊重點發展區是銅陵市“十三五”規劃明確的“七大功能區”之一,主要包括了灰河鄉、周潭鎮、橫埠鎮、陳瑤湖鎮、老洲鎮和普濟圩社區,區劃合併對加快江北新區建設,承接對接周邊城市産業,拓展銅陵既有的産業鏈,推動産業與人口同步聚集都有重要促進作用,有利於落實銅陵市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

當前,主城區在區域經濟中的作用日益凸現,對區域發展的帶動和輻射能力越來越強。對市轄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後,將加快推進銅陵市城市化進程,進一步激發城市發展巨大潛能,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增強城市服務功能,提升銅陵市經濟的綜合競爭力。同時,統一了城市規劃建設,解決了因市轄三區互相交錯造成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難題,實現“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優化城市功能佈局。此外,消除“飛地”是多年來廣大市民的迫切願望和共同呼聲,將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範圍內村(居)統一劃歸銅官區管轄後,有利於開發園區放下社會事務管理的包袱,輕裝上陣,集中精力抓好園區的經濟發展。

(原題為《重磅!銅陵市部分區域行政區劃迎來重大調整》)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重磅!銅陵市部分區域行政區劃迎來重大調整
來源:中安線上2018-10-16 09:17:41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是市委、市政府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和銅陵發展階段性要求作出的重要決策。這是在2016年區劃調整的基礎上,對銅陵市行政區劃的進一步調整和完善。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