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加快推進同城化 將申報“三縣一市”撤縣(市)設區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8-08-06 09:15:50

8月3日,貴陽市召開半年經濟工作會,會上指出貴陽市要加快推進“三縣一市”撤縣(市)設區工作,確保今年10月份順利通過審核、如期申報,進一步加快與六城區的同城化步伐。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貴陽將“無縣”存在。

據悉,對於撤縣(市)設區一事,貴陽市修文縣已有行動。根據修文縣人民政府官網消息,7月12日,修文縣召開撤縣設區工作專題會,正式啟動撤縣設區工作。

貴陽:加快推進同城化 將申報“三縣一市”撤縣(市)設區-中國網地産

撤縣(市)設區有哪些要求?根據民政部出臺的《市轄區設置標準》(徵求意見稿):

一、在省域城鎮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區位條件優良,發展潛力較大的市,就近撤銷縣(市)設立市轄區需符合下列條件:

(一)城區人口規模100萬人以下的,現市轄區人口密度不低於1500人/平方公里,且經濟發展水準高於本省(自治區)同等人口規模城市平均水準;城區人口規模100萬人至300萬人的,現市轄區人口密度不低於2000人/平方公里,且經濟發展水準高於本區域同等人口規模城市平均水準。

城區人口規模300萬人至500萬人的,現市轄區人口密度不低於3000人/平方公里,且經濟發展水準高於全國同等人口規模城市平均水準;城區人口規模500萬人以上的,一般不得撤銷縣(市)設立市轄區。

(二)擬設立市轄區的縣(市)應已納入中心城市規劃範圍,成為城市重要功能組團或衛星城,城鎮化率不低於50%,第二産業、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不低於80%。

(三)擬設立市轄區的縣(市)縣城(城區)公共供水普及率不低於85%,污水處理率不低於9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於90%,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不低於90%,建成區綠地率不低於37%,具備良好的地質地理條件。

具有佈局合理的應急避難場所,公共交通、道路橋梁、地下管網、防澇防洪等基礎設施建設水準符合國家對城市建設的要求。

(四)擬設立市轄區的縣(市)城鎮常住人口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不低於75%,城鎮常住人口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不低於96%,城鎮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蓋率不低於16%,城鎮失業人員、農民工、新成長勞動力免費接受基本職業技能培訓覆蓋率不低於90%,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比例不低於95%,每萬人醫院衛生院床位數不低於30張,每萬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不低於30張,社會治理結構較為完善,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較為完備。

(五)以縣(市)的部分行政區域範圍設立市轄區的,參照上述條件,其中新增行政區劃建制的,從嚴控制。

二、從業控制在現市轄區範圍內增設市轄區,確需增設的,調整後需符合下列條件: 市轄區總人口低於300萬人的市,平均每個市轄區人口應當不低於65萬人;市轄區總人口300至500萬人的市,平均每個市轄區人口應當不低於75萬人;市轄區總人口萬人以上的市,平均每個市轄區人口應當不低於80萬人。

三、城市功能、城市發展、城市區位對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和戰略意義的市,設立市轄區可適當放寬條件:撤銷縣(市)設立市轄區的,現市轄區人口密度需不低於1000人/平方公里,擬設立市轄區的縣(市)城鎮化率需不低於40%。

此外,第二産業、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需不低於70%,基礎設施、資源環境、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方面定量指標需不低於第一條所列標準的80%;在現市轄區範圍內增設市轄區的,調整後平均每個市轄區人口需不低於40萬人。

四、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一市一區、縣包圍市、市縣同城的市和減少行政區劃建制、行政層級的調整方案。

撤縣(市)設區帶來哪些好處?

撤縣設區,不是行政區劃的簡單變化,它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具體來説,設區之後,有以下幾個好處:

1、可快速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撤縣設區,也意味著城鎮化,原來的農村居民將陸續進入市民行列。

2、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撤縣設區後,縣城將與市區實行統一規劃,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統一建設、共用共用,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3.公共服務水準提升。撤縣設區後,縣將享受與主城區相同的政策,實行同城同待遇。

4、居民得到更多實惠。撤縣設區後,老百姓補貼、獎勵、補償、救濟、醫保、養老等民生待遇,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可能會享受與市區居民同樣的待遇。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貴陽:加快推進同城化 將申報“三縣一市”撤縣(市)設區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8-08-06 09:15:50
8月3日,貴陽市召開半年經濟工作會,會上指出貴陽市要加快推進“三縣一市”撤縣(市)設區工作,確保今年10月份順利通過審核、如期申報,進一步加快與六城區的同城化步伐。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貴陽將“無縣”存在。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