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須與房東接觸,不要仲介費,也不要繳納大筆押金,只要在手機上操作就能輕鬆完成租房手續。這種新型租房模式正成為年輕人落腳城市的新選擇。
今年4月,1992年出生的劉雲就通過這種新型租房模式,在南昌高新區租到了一套滿意的房屋。
關注一家共用租房平臺的微信公眾號後,劉雲通過手機選房、下單、簽合同、交租金,然後收到一個密碼,憑藉密碼打開房門實現入住。
“在這一租房平臺,芝麻信用分大於650分的租客可以免押金入住,而且還免收仲介費。”劉雲説,傳統的租房模式要“押三付一”,即繳納三個月房租的押金和一個月的房租,還要繳納相當於半個月房租的仲介費,對像她這樣的年輕人來説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更讓劉雲滿意的是租住體驗,在傳統的租房模式中,她永遠都是“寄人籬下”的租客,遇到傢具、家電維修問題,都要協調房東幫忙解決。而共用租房配有房屋管家,居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由管家來解決,讓她有主人的感覺。
共用租房平臺“蜘蛛租房”負責人謝丹青説,傳統的租房模式不僅仲介費和押金高,而且租客和房東作為矛盾雙方直接面對面,處於弱勢的租客面臨剋扣押金、漲租金、維修難等諸多痛點,房東反過來也抱怨租客不愛惜傢具家電。
而在共用租房模式下,這一矛盾得到了較好的解決。
“每一間房屋都配有管家,他們是租客與房東之間的‘緩衝帶’。”謝丹青介紹説,他們的商業模式就是要化解傳統租房的痛點,公司為每間租出去的房屋都買了財産險、盜竊險等保險,全方位保障房東和租客的利益。
1994年出生的胡文娟大學主修酒店管理專業,共用租房平臺的房屋管家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為南昌市高新區50多套房屋的租客提供服務。
胡文娟説,管家可以為租客提供電器維修、清掃管理、水電費用清繳等多種服務。“這份工作能接觸到很多年輕的租客,大家有共同的話題,不少租客成了我的朋友。”
胡文娟所在的共用租房平臺目前在南昌有3000多套房源,絕大部分都已經出租,而90%以上的租客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
對於現在很多年輕人來説,有地方住已經不是他們在城市生活的第一標準,住得舒適、生活得有尊嚴變得更加重要。
“緩解租房經濟壓力,降低剛畢業大學生落腳門檻,正是留住人才的關鍵。”南昌市房管局市場管理處處長劉勝銀説,目前,南昌市備案的新型租房公司有十多家,當地政府即將出臺政策支援新型租房平臺的發展。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