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隨著“共用經濟”日漸升溫,“共用住宿”這一新興行業也在近年來按下了發展的“快進鍵”。外出旅遊時,貼近生活、帶有濃郁當地特色的民宿短租房屋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共用住宿在滿足年輕人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的同時,也存在服務標準化有待提升、行業監管模式亟待創新等問題。
入夏,北京氣溫開始攀升,但北京郊區的一個農家小院裏卻十分涼爽。市民李曉和家人朋友到懷柔九渡河鎮遊玩,白天爬長城、品農家菜、摘櫻桃,晚上住進花木村一家四合院民宿,在院裏核桃樹下燒烤、閒聊,“這種感覺真不錯。”李曉説。
近年來,我國共用住宿市場迎來爆髮式增長。共用住宿以網際網路平臺為依託,整合海量分散的住宿資源,它可以是一間房,也可以是一套房,可以是城市裏的公寓,也可以是鄉村小院。國家資訊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共用住宿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我國主要共用住宿平臺的國內房源數量約300萬套;參與者人數約為7800萬人,其中房客約7600萬人;共用住宿市場交易規模約145億元,比上年增長70.6%。
70%
房客年齡在18—30歲之間
共用經濟新業態:面向年輕人,滿足個性化、多樣化住宿需求
“酒店有酒店的優勢,民宿也有民宿的特點。”李曉説,相比提供標準服務的酒店,民宿的裝修、餐飲等更有特色,住民宿還可以近距離感受當地生活,給旅途增添更多精彩。
李曉一行入住的四合院民宿佔地400多平方米,共有6個裝修風格各異的房間,每個房間都配有獨立的衛浴設施。院裏有一棵大核桃樹、3棵櫻桃樹,還種著生菜、韭菜、小蔥等蔬菜,入住遊客可以自行採摘品嘗,感受地道的農家生活。
“民宿這兩年受到遊客追捧,與其自身特點是分不開的。”廈門大學旅遊與酒店管理系副教授王寶恒説,隨著國內旅遊消費升級,遊客對吃、住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呈現個性化、多樣化的趨勢,而民宿恰好滿足了這種新需求。
短租預訂平臺小豬短租數據顯示,國內民宿短租最熱門的“短租圈”前10名是四川成都春熙路、四川成都太古裏、重慶解放碑、四川成都寬窄巷子、上海外灘、重慶八一好吃街、上海迪士尼、陜西西安鐘樓、福建廈門鼓浪嶼、浙江杭州西湖。
不僅是民宿,形式多樣、産品豐富的共用住宿正受到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國家資訊中心報告顯示,參與共用住宿的房東具有年輕化、高學歷等特點,女性房東成為主力軍,房東平均年齡33歲,70%左右的房東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女性房東佔比大約六成。從房客來看,18—30歲的房客佔全部房客的比例超過70%。
從區域上看,一線城市和成都、重慶、西安等二三線城市是共用住宿的主流市場,排名前10位城市的房東、房源佔全國總量的比重分別達到48.9%、47.6%。從訂單增長來看,一些熱門的二三線城市共用住宿呈現爆髮式增長。面對巨大的出境遊住宿市場需求,各平臺企業正在積極拓展海外房源,佈局海外市場。
200萬
共用住宿平臺服務提供者
就業增收新渠道:盤活閒置農家資源,助力鄉村旅遊發展
“房間幾乎天天都有人住,租金不僅能覆蓋每月的房貸,還有盈餘,更讓我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在上海工作的沈女士將自己在市中心的房子隔出一間精心裝修來做共用住宿,結果讓她十分滿意。
共用住宿在拓寬就業創業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已經顯現。國家資訊中心報告提出,2017年主要共用住宿平臺上房東、管家、攝影師等提供服務者人數約為200萬人;平均每增加1個房東,可帶動2個兼職就業崗位。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