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時間,上班族走出寫字樓,在便利店內用便當解決中餐;炎炎烈日下,行人推開街邊便利店的大門,用一瓶冰飲消暑解渴;冬日夜晚,想吃宵夜的小夫妻,在樓下便利店就能買到熱乎乎的關東煮。
近兩年,便利店開始越來越多的融入到北京百姓的日常生活。不過,受制于氣候、規劃、消費習慣等因素,截至2017年,北京每9620人才擁有一家便利店,在全國大城市中僅位居20位。但落後也意味著更大的成長空間:隨著利好政策的出臺和雜牌軍的漸次退場,便利店企業正在通過差異化經營搶灘這片藍海。數據顯示,北京便利店2017年增長率達到20.7%。
在業內人士看來,便利店不僅能提升城市的形象,更能提升一個城市的服務能力,而這剛好契合了當下北京市補充、發展便民商業服務設施的決心。
■ 便利店北京有三個“半”
同為最接地氣的零售業態,便利店在大部分北方地區的存在感要低於小賣部和社區超市。
“便利店一般採用連鎖經營的方式,它的商品品質、管理方式、門店形象都是要優於小賣部的。”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王洪濤在接受北京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便利店更多地出現在商務區,相對於社區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