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滄廊協同對接雄安配套産業

來源:北京日報 2018-05-04 08:32:28

京津冀協同發展又多了一個試驗區。4月28日,天津市靜海區與河北省滄州市、廊坊市共同簽署《關於深化靜滄廊(3+5)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及《津冀“1+5”交通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水務專項合作協議》,在規劃編制、綜合交通、産業發展、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工作機制等6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支援服務雄安新區建設的橋頭堡和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發展的微中心。


“靜滄廊”地處京津冀腹地,環繞雄安新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前沿。天津市靜海區委副書記、區長張慶恩表示,三地將同打一手牌,共唱一台戲,充分借鑒“通武廊”一體化成功經驗,加快推進“靜滄廊”一體化格局形成,構建北有“通武廊”,南有“靜滄廊”的協同發展新格局,共同打造京津冀一體化的典範。


出行


共推客運班線公交化


區域協同,交通先行。根據協議,三地將聯手推進區域交通互聯互通,構建便捷高效暢達的交通網路體系。


在交通大動脈建設方面,三地協同推進津雄高速鐵路和津滄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推進區域軌道交通建設及互聯對接,共同推進津石鐵路、津石、津雄等高速公路建設;航空方面,三地積極推進區域通用機場之間的合作,形成京津冀地區通用航空公共服務重要節點;航運方面,規劃推動白洋淀—大清河—獨流減河—渤海灣和京杭大運河通航河道建設,形成航運新通道新優勢。


此外,未來三地還要加快打通三地交接地區的“斷頭路”“瓶頸路”,補齊鄉村公路建設短板,實現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在交通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的基礎上,三地將共同推進交接地區道路客運班線公交化運營,探索實現將區域公交納入“京津冀一卡通”。


興業


打造産業聯動示範區


三地抱團,産業如何發展?利益如何分配?根據協議,三地將構建錯位互補共贏的産業體系。


三地將發揮重點園區示範引領作用,結合各自産業定位,協同做好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增強對接服務雄安新區産業配套功能,推進認證、手續辦理等互認。同時,建立跨省市投資産業轉移接續、招商引資異地落戶等利益分配共用機制,促進優勢産業有序轉移、合理分佈、集群發展,聯手打造津冀産業聯動示範區。


以靜海為例,該區將充分發揮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海吉星國際農産品物流園等作用,將功能向周邊擴散,進一步融合各地的比較優勢,實現資源優勢互補。


“我們還將規劃建設團泊國際體育圈、天津第一個國檢試驗區、京東集團‘亞洲一號’等項目,我們會把優勢資源、創新政策推廣到三地,實現共用合作。”張慶恩説。


健康


實現醫療、養老保險異地結算


深化健康領域對接合作,三地將推動重點醫療機構和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建成一批服務三地群眾的高水準醫療機構。


借助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優勢教育資源,三地將加強區域院校合作,培養一批優質醫療管理團隊、技術團隊和服務團隊,共同推動形成一批區域性優勢學科、重點專科和專病中心,實現三地之間“技術同城、服務同質、資源同享”。


與此同時,三地計劃聯合打造高品質的醫療健康養老産業基地,推動社會保險順暢銜接,實現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跨省市轉移接續、異地結算。製圖/劉湘雅


決策者説


藺雪峰(靜海區委書記)


靜、滄、廊共建協同平臺能夠激發三地攜手並進、共建未來的內生動力,形成在更大範圍內配置資源、分享機會、互補互利的發展格局,從而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希望三地能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提升協同發展的普惠性,讓成果人人共用、造福於民。


賈永清(廊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希望三地能夠緊緊圍繞協同服務雄安新區千年大計,借力借勢雄安新區,積極探索在生態、規劃、交通、産業、民生等方面實現聯動發展、融合發展、錯位發展的新實踐,共同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試驗田和先行區。


李文閣(滄州市委常委、副市長)


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體現了三地以實際行動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高度政治站位,對推動三地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希望靜、滄、廊三地能積極主動作為,協同抓好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實現互利共贏。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靜滄廊協同對接雄安配套産業
來源:北京日報2018-05-04 08:32:28
“靜滄廊”地處京津冀腹地,環繞雄安新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前沿。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