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學區房”難以對應單一名校

來源:北京日報 2018-05-03 08:46:20

原標題:“學區房”難以對應單一名校

靠買“學區房”擇校,越來越難。“五一”前後,各區陸續發佈今年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城六區通過“多校劃片”“房産登記時間”“六年一學位”等多項措施,嚴控“以房擇校”,“學區房”難以對應單一名校。


“新房”不再單校劃片


買“學區房”,就是為了進入該房地址所對應的名校,這種擇校方式在朝陽區、豐台區、東城區、海澱區將難以實現。這四區均規定了房産登記時間,以區別老居民和新住戶,採取不同的劃片入學方式。


東城區教委明確:入學登記的實際居住房屋不動産權證書為2018年6月30日後取得的家庭,自今年起該家庭適齡兒童將通過電腦派位的方式在東城區內多校劃片入學。


海澱區教委規定,自2019年1月1日起,該區新登記並取得房屋不動産權證書的住房用於申請入學的,將不再對應一所學校,實施多校劃片。


豐臺、朝陽則從去年就已開始實施“新老有別”的入學政策。去年9月1日起,豐台區就逐步實行購置“二手房”的房主子女通過多校劃片派位方式入學。朝陽教委規定,2017年6月30日後取得的不動産權證書所對應的實際居住地址不再對應一所學校,適齡兒童依據實際居住地址登記入學將參加所在片區的統籌分配。


“單校劃片”“多校劃片”,一字之差,就大幅降低“擇校”可能。“多校劃片”即統籌兩所及兩所以上的學位資源(其中包括優質資源),根據個人需求和志願進行統一公平分配。也就是説,“多校”中既有傳統的“名校”,也有一般學校,買“學區房”並不一定能進入“名校”就讀。


城五區明確“六年一學位”


今年,東城區明確“六年一學位”,將對適齡兒童入學登記的實際居住地址及適齡兒童就讀學校實施記錄,自該地址用於登記入學之年起,原則上六年內只提供一個入學學位(符合國家生育政策的除外)。


海澱區今年建立了統一的“六年一學位”自動識別系統,將2016年以來已經登記過的入學地址全部導入,由系統自動完成對“六年一學位”的研判。自該套住房(含同一農民個人房)地址用於登記入學之年起,原則上六年內只提供一個入學學位(符合國家生育政策的除外)。對於不滿足“六年一學位”政策要求的本市戶籍適齡兒童提出的入學申請,學區將根據學位供給情況統籌協調解決。


至此,城六區中僅有豐台區未曾出臺類似政策。


租房入學“擇校”難


今年,本市小學入學政策首次明確京籍無房戶,滿足在非戶籍區連續單獨承租、實際居住、就業3年以上等條件,適齡子女可在租住區入學。市教委介紹,從前期摸底來看,符合條件的家庭數量不多,這一渠道可以為今年的招生政策提供有效的補充。


那租房入學,是不是給“擇校”開了口子?從城六區入學細則看,“租房入學”順位並不靠前,而且基本是“多校劃片”甚至是統籌安排入學,“擇校”幾無可能。例如東城區,通過審核的本市非東城區戶籍無房家庭承租人的適齡子女將通過電腦派位的方式在東城區內多校劃片安排入學。朝陽區將按學區服務片所屬學校學位情況,以隨機派位等方式統籌安排符合條件適齡兒童入學。


今年,海澱區預計小學入學需求首次突破3萬人,學位缺口約8千余個。符合條件的京籍無房家庭將由各學區協調解決。


嚴查“實際居住”


無論是戶籍入學、房産入學、租房入學,還是“集體戶”“四老房産(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房産)”入學,“實際居住”均是要嚴格審核的條件。


各區教委將聯合相關部門共同審核入學資格。特別是對本市戶籍無房家庭、合法穩定工作、實際居住等條件的審核,重點對過道房、車庫房、空挂戶等情況進行核查,凡不符合實際居住等條件的,均不得作為入學資格條件。每一個學生入學途徑和方式均將被全程記錄,教育行政部門依據許可權進行查詢和監控。


業內人士表示,派位時肯定會優先保障長期穩定在自有住房居住的孩子,而非單純有房不住的孩子,此舉主要是為了落實就近入學,而非按房入學。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北京“學區房”難以對應單一名校
來源:北京日報2018-05-03 08:46:20
“五一”前後,各區陸續發佈今年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城六區通過“多校劃片”“房産登記時間”“六年一學位”等多項措施,嚴控“以房擇校”,“學區房”難以對應單一名校。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