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和對公額度趨緊 2月新增信貸超8000億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8-03-02 17:49:15

經歷1月2.9萬億元的信貸增量歷史峰值,市場對2月信貸規模的關注度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在於春節假期因素的擾動,容易引發信貸數據失真。此時,綜合前兩月份甚至一季度來評估信貸增量和增速相對合理。


綜合各方預測數據,2月新增貸款規模預計將落于8000億元~9000億元區間,前兩個月合計信貸增量較去年同期(3.2萬億元)增長15%以上。


此外,近期市場對於“信貸額度緊張”的話題持續熱議。多位銀行人士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反映,年初以來,對公及按揭貸款新增額度均受控制,新增額度整體向零售、小微、三農傾斜。近期北京地區銀行即全面收緊與購房有關的貸款業務。


居民杠桿政策收緊


今年1月,單月貸款增量創歷史新高,達到2.9萬億元,大幅高於市場預期。但較多市場人士認為,這並不意味著真實的融資需求達到這麼旺盛的程度。


結構上看,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量和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量均低於去年同期,同比的貸款增量主要體現在表內貸款和對非銀貸款,分別同比多增4900億元和4700億元。中金公司首席固收分析師陳健恒認為,這兩個分項都體現出“衝”貸款的意味。


具體而言,“衝”貸款一方面體現為“早投放早收益”的季節性特徵,另一方面體現為嚴監管背景下,融資需求由表外向表內轉移,促使新增信貸激增。此外,部分原因也來自於額度限制下,部分可投貸款順延至今年初進行投放,尤其是按揭貸款。


對於2月信貸增量,多家預測機構認為,受假期影響,單月信貸將較大概率出現季節性回落,但考慮到表外轉表內的融資需求,信貸增速仍會維持在13%附近,預計2月信貸增量約為8000億元至9000億元。


“除春節因素對信貸投放的擾動外,2月初監管機構收緊了居民杠桿的監管政策,這也將對2月份的金融數據造成較大影響。”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表示。


陳健恒認為,由於今年春節在2月,1月比去年多了幾個工作日,因此1月貸款增長更多,2月可能會有相應回落。因此,綜合一二月份來評估信貸的增量和增速會更為合理一些。他表示,1月天量信貸只是階段性的,全年貸款增量不見得有非常大幅度的提升,“一方面是貨幣政策仍要管好流動性閘門,另一方面,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在表外回表內的情況下也偏緊,從而制約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下的廣義信貸擴張速度。”


額度緊張引持續熱議


“信貸額度緊張”的話題從去年開始就被持續熱議,今年更是如此。


這種“緊”首先體現在房貸上。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牛播坤稱,銀監會強調2018年要努力抑制居民杠桿率,重點控制其過快增長;預期按揭貸款信貸額度將趨緊,利率也將繼續上浮。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雖然今年1月房貸增量接近6000億元,但主要是去年積壓的房貸在1月大量投放,實際不少銀行房貸處於額度緊張、審批趨嚴的狀態。“新年分行對房貸客戶的審核明顯趨嚴,除了客戶資質要求提高以外,還增設審批流程,審批時間也延長,價高者得。”一家股份行深圳分行信貸人士稱。


近期北京地區部分銀行也全面收緊與購房有關的貸款業務。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李奇麟從銀行經營角度出發分析,目前銀行負債成本在往上走,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和按揭貸款期限長且資産收益不高,在負債成本上升且負債端流動性不確定的情況下,銀行做房貸業務的意願在下降。


同時收緊的還有對公貸款。企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增速往往被視為反映實體經濟冷熱的重要參考指標。1月信貸數據顯示,當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量1.33萬億元,低於去年同期的1.52萬億元。


“房貸我們是不怎麼做了,對公貸款方面更偏好能帶來結算性存款或者跨境業務的企業,整體的信貸投向是偏向短期消費貸款和中小微企業,這也符合目前的資産收益率趨勢和流動性環境。”一家大型城商行資産負債部人士稱。


據興業研究測算,2010年以來第一季度在全年貸款增量中佔比基本在31%左右,假設2018年人民幣貸款增速為13%,且按照31%的常規投放節奏計算,今年2~3月份合計信貸增量大致有2.06萬億元。“同時考慮到嚴監管背景下融資需求由表外轉移至表內的衝動較強,這樣的一個量級可能會使得第一季度後半段信貸額度趨緊。” 興業研究分析師何津津認為。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房貸和對公額度趨緊 2月新增信貸超8000億
來源:中國新聞網2018-03-02 17:49:15
經歷1月2.9萬億元的信貸增量歷史峰值,市場對2月信貸規模的關注度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在於春節假期因素的擾動,容易引發信貸數據失真。此時,綜合前兩月份甚至一季度來評估信貸增量和增速相對合理。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