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坐落于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核心商圈的興業太古匯開始試營業,以其融匯中西的美學風格和的綠色環保的規劃設計,成為了房地産行業的新熱點,大眾對於該項目的開發商之一——香港興業國際集團也有諸多好奇。沒有過分的高調和張揚,這個出身於江浙家族,創立於港英時期的企業,秉持著一份社會責任和家國情懷,打造出一系列精雕細琢的優質項目。從旗艦項目香港愉景灣到即將隆重開業的上海興業太古匯,尊人重土、傾心傾“誠”、追求卓越的經營理念貫穿始終,成就了這家港派企業獨具韻味的精緻與優雅。
一個海寧舊族的家國情懷
香港興業國際創始人查濟民先生(1914-2007)一生有著波瀾壯闊的經歷。
在投身地産行業之前,查濟民先生已經是一代傳奇人物。他生於浙江海寧知名的查氏家族。浙江地區歷來是鐘靈毓秀之地,世家名人輩出。查氏作為當地望族,涌現了無數傑出人物,清代大詩人查慎行、詩人穆旦,以及武俠小説家金庸先生都來自查氏一脈。
在這樣一個底蘊深厚的大家族,查家長輩期望查濟民先生早日肩負起經世濟民的重任,因此為他取了“濟民”這個名字。從此,長輩的厚望成為查先生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
查濟民先生自幼聰穎,17歲畢業于浙江大學前身——求是書院的高級工科專業。學成之後,他奔赴常州,投身於民族工業家劉國鈞創辦的常州大成紗廠。此後,查先生秉承了家族誠信、專注、勤奮的傳統,深得劉氏器重。然而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山河飄搖,積貧積弱。日軍侵華期間,紗織廠遭到猛烈轟炸。查濟民先生押運100台織布機退往大後方,歷經千辛萬苦抵達重慶。秉持著實業救國的理想,年輕有為的查濟民先生被委任為新公司經理,在戰火連天的歲月裏艱難維持。
1947年,查濟民先生舉家赴香港定居,兩年後創辦了中國染廠。他先後遊歷了20多個國家,學習新技術,探索新市場,克服了勞動力短缺、歐美出口配額限制等一系列難題,還將業務擴展到尼日利亞、迦納、剛果等非洲國家,不但成功走出國門,還成為當時西非最大的外資企業,是當之無愧的“非洲紡織大王。”
實業救國和海外開拓的經歷為日後查濟民先生創立香港興業奠定了基礎,更賦予了香港興業國際集團尊人重土、傾心傾“誠”、勇於創新、追求卓越的企業DNA。無論是地産項目,還是酒店、投資、醫療以及其他業務,香港興業國際都秉持著一份難能可貴的社會責任和家國情懷:珍視每一個人、每一寸土地,經世濟民,襟懷天下。
愉景灣:深耕家園,40年匠心不止
查濟民先生的愛國情懷也是他轉行房地産的重要動因。
查濟民先生與地産行業結緣于香港興業國際的旗艦項目愉景灣,它見證了香港興業的創立,也見證了當地滄海桑田的變遷。
這個傳奇項目位於今天的香港迪士尼樂園旁。這裡40年前原是一片荒蕪的山野,而今時今日,位於此地的愉景灣已經成為一個充滿南歐生活韻味、兼具娛樂和住宅功能的度假式生活方式綜合體。愉景灣中將近一半的住戶是外國人,更有諸多社會名流在此安居,文化多元,融匯中西。
1973年,商人王永祥計劃香港大嶼山開發房地産項目,他將這塊面積達650公頃的土地命名為“愉景灣”。但是很快,王氏陷入財務危機,只好將愉景灣項目開發主體的大部分股份抵押給莫斯科納羅尼銀行(Moscow Narodny Bank)。
1977年,貸款到期,王永祥無力償還。當時,查濟民先生聽説此事,火速購入了香港興業有限公司,以免香港土地落入外人之手。彼時,愉景灣只是一片荒山野地,遠離市區,基礎設施全無,一切建設都要從零開始,對於第一次投身地産行業的查先生而言,著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是,胸懷遠大抱負的查濟民先生決定迎難而上,把愉景灣打造為一個當時香港從未出現過的綠色綜合住宅社區。40年來,香港興業國際在這片土地上精耕細作,直至今日,愉景灣仍在持續建設中。
作為一個品質優越、寧謐清凈的綠色社區,愉景灣有著絕美的自然風景——一萬畝山林和月牙海岸線得到了完善的保護,是亞洲首個環保城。香港興業國際在環境保護上近乎苛刻——愉景灣內禁止私家車通行,代之以污染較少的公共大巴和高爾夫球車,環保便捷,兩全其美。
更為難得的是,為了打開愉景灣對外陸路交通之門,香港興業國際在2000年建造了全港唯一私營行車隧道,全長630米,將北大嶼山道路和鐵路網、飛機場相連接。隧道建築期23個月,耗資5億港元,由香港興業國際獨力承擔,其愚公移山般的魄力和執著,令人感佩。
此外,社區學校、購物中心、會所、酒店……愉景灣各項設施一應俱全。運輸系統、交通設施、物業管理、社區關係、安全保衛、衛生清潔……居民生活事無巨細,也由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成立的城市管理公司悉心管理。
如此慢工出細活的傑作,在香港乃至中國,都難以找出第二例。若非創始人查濟民先生及香港興業國際鍥而不捨的堅持和追求卓越的匠心,今天的愉景灣,又如何能呈現在世人面前!
興業太古匯:融萃海派文化,注重歷史傳承
繼深耕細作的愉景灣項目,情係桑梓的查氏家族把眼光投向大陸地區。
香港興業國際與上海這座城市,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結緣。1945年,香港興業創始人查濟民先生到上海經營紗布業,被上海工商界人士推薦為上海紗布染織業的“接管大員”。
彼時,位於上海市核心地區的大中裏一派繁華,生活在大上海的百姓,很少有沒來過此地的。或許查濟民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建立的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會重新登陸大上海,為上海的心臟地區再添一抹亮色。
時光荏苒,到上世紀末期,大中裏褪去昔日榮光,成為一片容納3000民宅、一萬多住戶的大型老式住宅區,環境老舊,空間逼仄,業態落後,逐漸難以適應新的城市生活形態。
作為江浙家族財團出資、港英時期創業于香港的企業,香港興業國際在氣質與歷史積澱上,與大中裏高度契合。2002年,香港興業在第二代家族成員查懋成先生的帶領下,正式成為大中裏的開發商,拿下了這個南京西路上最後的地塊。
為了實現更長遠的社會利益,造福本地居民,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放棄了利潤可觀的即時回報,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開發商,以更高瞻遠矚的目光,在上海打造一個大型商業綜合體,釋放這片寶地的最大價值。
經過精心的規劃和建設,興業太古匯將於今年11月初正式開業。作為南京西路商圈重要的商業綜合體,興業太古匯大幅提升了該區域的商業能級,方便周邊居民娛樂、購物的同時,更在無形中優化了該區塊的人居環境,彰顯出上海作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文化氣質。
但萬事開頭難,興業太古匯的開發涉及到複雜繁瑣的拆遷工作和地鐵修建等問題。為配合地鐵工程,香港興業國際不惜成本,主動調整項目的設計方案和施工規劃。與此同時,香港興業國際秉持尊重本土的精神,積極與附近居民溝通安全、噪音、景觀等情況,採取了多種措施進行改善。
創始人查濟民先生曾説:“賺錢只是市場經濟中的指標而不是目的,對事業成敗的責任感和如何使事業健康發展,才是最重要的。”而興業太古匯正是香港興業國際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在整個項目規劃和實施的過程中,香港興業國際不僅關注項目本身的商業價值,更將環境保護和歷史傳承作為重要考量,積極探討人與城市、自然、文化的和諧共處,配合和推動社會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作為一片擁有悠久歷史的老城區,大中裏的文化的保護工作極為艱巨。一棟始建於1920年的民立中學舊校舍是項目開發中遇到的一大挑戰:這棟中西合璧的花園式樓房屹立在香港興業中心現址處。這棟小樓曾獲評“上海優秀歷史建築”,為保護這棟珍貴的歷史建築,經專家反覆技術論證,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決定將這座重達3300噸的樓房向旁平移57米。
老校舍順利移步到新址,重新命名為“查公館”,紀念集團已故創辦人查濟民先生。古老的建築風貌依舊,但又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融萃古今,和諧共生,香港興業國際尊人重土的情懷和大上海的相容並蓄交相輝映,為整個項目注入了深厚的歷史底蘊。
除了興業太古匯,香港興業國際還在中國大陸地區打造了杭州的香港興業耦園、嘉興的香港興業禦緹灣和香港興業璟頤灣、天津的津匯廣場和上海的中山學林苑等精品項目。嚴謹細緻的施工工藝、精緻優雅的美學風格、再加上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開發理念,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所開發的項目收穫業界廣泛讚譽的同時,也深受消費者青睞。
此外,香港興業國際集團的足跡還遍佈泰國、日本、新加坡、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無論是住宅、辦公樓、商場還是酒店,香港興業國際的項目都獲得了不俗的口碑。昔日的實業救國、艱苦開創,化為了今天的尊人重土、追求卓越,香港興業國際集團的DNA一脈相承——傾心於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傾“誠”于每位客戶、每戶居民,勇於創新,不同凡“想”,創造品味生活。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