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上調首套房貸利率 對“剛需”有影響嗎?

來源:新華社 2017-09-21 07:27:07

原標題:多家銀行上調熱點城市首套房貸利率 對“剛需”有影響嗎?


近日,北京工、農、中、建等多家銀行上調首套房房貸利率。對此,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19日表示,此舉符合政策要求和導向。不僅北京,近期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商業銀行也陸續提高首套房貸款利率。首套房貸款利率上浮,對“剛需”有影響嗎?


“我就猶豫了幾天,發現北京大多數銀行已經沒有基準利率的房貸可以申請了。”北京購房者王先生説。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貸款200萬元為例,房貸利率打9折時,貸款25年等額本息還款本息合計347萬元。利率上浮10%,同樣的還款方式要364萬元,多了約17萬元。


記者從工、農、中、建四大行了解到,四大行已集中在14日和15日調高了北京首套房房貸利率,均為基準利率上浮5%,並將根據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差異化定價。交通銀行北京分行表示,目前首套房貸款利率最低執行基準利率,但近期將根據市場變化情況考慮適時上調。


與此同時,部分股份制銀行也相應上浮了首套房利率。中信銀行和光大銀行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0%,浦發銀行上浮20%,興業銀行上浮不低於5%。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大型銀行資金成本較低,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上浮幅度也相對較小,普遍為基準利率上浮5%;中小型銀行資金成本壓力較大,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普遍為基準利率上浮10%或以上。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近期銀行調整首套房利率,與銀行自身資産負債結構調整有關。


“今年以來,資金成本上升明顯,企業信貸需求比較旺盛,銀行希望把資源配置到收益更高的領域。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儘管風險較低,但收益水準不高,因此銀行適度減少房貸方面的投入,這對實體企業來説是個好事。”曾剛説。


事實上,今年5月份以來,包括北京在內的一些熱點城市銀行就已經開始調整首套房信貸政策,銀行逐漸取消了利率折扣,實行基準利率,下半年開始更是出現上浮趨勢。


近期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區商業銀行陸續提高首套房貸利率水準,首套房貸利率水準較基準利率上浮5%至10%已成為樓市調控熱點城市的普遍現象。廣州、深圳等地部分銀行8月份首套房貸利率就已上浮至10%的水準。


“對部分銀行而言,上半年信貸投放較快,下半年信貸額度相對較少,而且受央行MPA考核的影響,信貸投放受到較大約束。”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房貸額度緊張、利率提升,對“剛需”影響大嗎?專家表示,目前對“剛需”的保障主要體現在貸款規模的供給上,只是貸款成本略有變化。


“儘管房貸規模整體收緊,但銀行對首套房貸的供應還是有保障的。”曾剛表示,即便是首套房也得按照市場化原則定價,在金融去杠桿、資金面相對緊張的背景下,首套房貸款利率上升是必然結果。


北京銀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監管層面並未要求商業銀行暫停相關業務,“剛需”購房者的需求將繼續得到支援。二季度北京轄內銀行機構發放的執行“3·17新政”的個人住房貸款中,支援“剛需”群體購房的貸款佔比超過七成。


工行廣州分行有關人士告訴記者,該行首套房貸額度充足,客戶申請獲批後,一般兩周內可以放款。但記者也了解到,不少購房者反映,近期首套房房貸的辦理速度有所放緩。


專家認為,在目前情況下,收緊住房信貸政策雖然有助於抑制投資性和投機性需求,但對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也會産生一定影響。


“對於熱點城市居民合理的購房需求,尤其是購買首套住房,應在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方面予以支援。”董希淼表示,對於首套房在房貸額度上優先予以保證的同時,監管機構也應給予差別化監管,在考核方面採取一定差別化措施,幫助購房主體控制購房杠桿率。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多家銀行上調首套房貸利率 對“剛需”有影響嗎?
來源:新華社2017-09-21 07:27:07
近日,北京工、農、中、建等多家銀行上調首套房房貸利率。對此,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19日表示,此舉符合政策要求和導向。不僅北京,近期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商業銀行也陸續提高首套房貸款利率。首套房貸款利率上浮,對“剛需”有影響嗎?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