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洲湖鎮北山畬族村依託當地獨特山林資源與地理環境,圍繞綠色生態發展理念,以“黨支部+黨員+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村民發展茯苓、艾草、茶葉等特色種植産業,為富民強村注入了鮮活動能。
時下,洲湖鎮北山畬族村的茯苓迎來豐收季,一個個堅實皮薄、肉質豐厚、顏色白皙的茯苓被悉數挖出,農戶正在耙土、去泥、裝袋、擔運,滿是熱火朝天的勞作景象。
北山村位於洲湖鎮西北部,林多地少,是全縣唯一一個少數民族行政村。為破解土地要素制約難題,該村立足自身山林優勢,緊盯林下空地,在村“兩委”班子成員多次外出調研考察後,因地制宜種植茯苓20余畝,將特色中藥材種植作為推動和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群眾增收致富。
茯苓又稱玉靈、茯靈、萬靈桂、茯菟,是一種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享有中藥“八珍”之一的美譽,既可食用又可藥用,市場前景廣闊,需求旺盛。同時,茯苓收穫後的腐木還能為周邊林木提供養分,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茯苓藥用價值廣,素有‘十藥九苓’之説。天氣好的時候,每天産量大概在四百到五百公斤,按照目前行情,鮮貨每斤的收購價在4塊以上,蒸熟削皮晾曬後,每斤收購價在20塊左右,預計增收2萬元以上。”北山村黨支部書記黃加文介紹,茯苓種植是該村的另一項特色産業,通過聚焦“沉睡”林地,引進優良品種,支部黨員帶頭示範種植。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到茯苓的種植、管護、采收等環節中來,共同分享中藥材種植發展的紅利。
為進一步強化聯農帶農效益,北山村還在洲湖鎮諸橋、花門等地“飛地”發展艾草種植近300畝。走進北山村艾草種植基地,百畝艾草碧綠飄香、隨風搖曳,宛如一片“汪洋碧海”,令人陶醉。只見數十名村民正在除草作業,為即將到來的艾草收割季做準備。
“艾草是一種中藥材,成活率高,好管理,見效快,種植後可管5到10年,每年最少能采收2次,每畝地年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黃加文一邊指導作業一邊説道,艾草種植不僅幫助村集體經濟增收,還吸納了全村53戶脫貧戶和監測戶入股或到基地務工,讓脫貧戶(含監測對象、低保戶、五保戶)既能拿分紅,還能領工資,人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
下一步,北山村將樹牢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在原有的基礎上逐步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同時堅持以中藥材等特色種植業為重要抓手,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和群眾致富增收。(文/圖 鄭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