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農事忙。
如今農業生産中的耕、種、管、收等環節都與物聯網、無人機遙感、無人駕駛等技術相結合,田間管理呈現出數字化、智慧化、可視化全新模式。
早上8點多,何建偉來到智慧農業指揮室,他打開電腦查看數公里外的田間玉米播種情況,地塊位置、作業司機、播種時間、所用肥料、種子資訊等農事資訊一一呈現在他面前的智慧農業雲平臺大屏上。
今年38歲的何建偉是正定縣河北帥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帥植農業)的合夥人,同時他還兼任該公司農業數字化技術員。
田間“工長”變身指揮室“調度員”
帥植農業的農事資訊全部實現網上監管,何建偉每天通過智慧農業雲平臺調度農事作業、觀察田間作物長勢、記錄各項農情數據已成為工作常態。“讓傳統農業實現數字化、智慧化是一項全新的嘗試,我們還在邊實踐邊探索。”何建偉説。
“我們目前有412個地塊,3300多畝土地。”何建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帥植農業從2017年的170多畝農田起步,初創期的農事資訊完全靠人工記錄,每天奔波于各個地塊間。如今帥植農業流轉了5個鄉鎮12個村莊的農田,地塊多且分佈區域廣,對農事監管帶來了新考驗。
為提高農事管理效率,帥植農業于2020年打造了智慧農業雲平臺。從此,何建偉由奔波于各個田間地塊的“工長”變為坐鎮指揮室裏的“調度員”。
記者看到,在帥植農業指揮大屏左側上端呈現著地塊的總體資訊,大屏左側下半部分展示了地塊、品種、數據源、農資、播種、澆水、飛防、收割、飛巡記錄、生長記錄等具體的農事資訊。大屏右側則呈現著帥植農業流轉的農田,各地塊以不同顏色標出,清晰又顯眼。
“我們建有3個北斗定位固定基站,為各地塊農事數據實時上傳智慧農業雲平臺提供支撐,現在足不出戶就能從電腦上科學調度農田作業。”何建偉自豪地説。
他告訴記者,巡田無人機作業精準度可達釐米級定位,其飛巡軌跡實現了可視化。在採集播種深度參數後,通過AI智慧技術對地勢、穴數等數據的分析,可以獲知出苗率是否合格。在採集田間麥穗數據後,通過智慧農業雲平臺分析可預知小麥産量……
如今,帥植農業的生産有規劃,農事作業有臺賬,農情資訊可採集分析,現代數字農業技術讓穩産增收有了保障。
新農業模式催生新職業
“我們將企業運營管理模式應用於傳統的糧食種植上,通過農田數據採集分析,為農田科學管理提供決策依據。”何建偉透露,原來人工管理時畝産小麥800多斤,現在可達1200多斤。
在何建偉看來,現代數字農業技術已貫穿于農作物耕、種、管、收的各項農事環節中,從生産資料中的種子、化肥、農藥管理,到生産工具中的播種機、植保機、收割機等各種農業機械管理,以及農作物生産進度和生産人員的管理。正是農業科學技術的應用,讓農田作業有跡可循,讓農作物長勢和收成可預知預判,讓糧食安全更有保障。
何建偉表示,農業産業化、規模化發展將是未來趨勢,數字農業技術將會應用於每一個農業生産環節。正是基於此項技術的應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農業數字化技術員應運而生。新職業會改變農村青年不願意種地的觀念,從而吸引更多時代青年投身農業現代化發展中。
“目前河北有專職和兼職農業數字化技術人員5000多名。”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副處長鄭福祿表示,河北將充分發揮數字農業對經濟發展的疊加作用,加快農業數字化技術員隊伍建設,全面提高農業科技服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