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創新驅動>環境資源>

以“繡花”功夫守護生態之美

發佈時間:2022-05-17 11:04: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作者:方敏  |  責任編輯:徐麗麗

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城市濕地該如何兼顧保護和發展?


在杭州市區,就有這樣一片佔地約11.5平方公里的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近年來,當地下足“繡花”功夫,走出了一條保護與發展並行的路子。


“城市人口密度太高、城中污染和人為干擾大。十多年來,杭州飛速發展,卻也給我們保護和利用好城市濕地出了一道難題。”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生態文化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張巧玲説。


那麼,杭州是如何解題的?答案是,嚴格守住生態紅線。據介紹,西溪濕地劃定了專門的生態保育區,保育區面積585.93公頃,佔濕地公園總面積的一半以上。保育區內,濕地生態系統完整性好、生態穩定性高,是濕地公園內濕地生態系統的核心區域。


“在保育區內,除開展保護、監測、科學研究等必需的保護管理工作外,任何與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管理無關的其他活動都是不能進行的。”張巧玲介紹,保育區通過自然隔離,限制、禁止了人類活動對濕地造成的影響。


“護”之外,還要“引”。兩年來,西溪濕地陸續引種普陀鵝耳櫪、浙江楠、浙江樟等200余種鄉土和珍稀瀕危植物,進一步豐富了濕地生物多樣性。為努力讓生物們“住得慣”,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生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想等專家在細節處格外用心。


2021年,劉想發現蓮花灘區域因為和外水連通,持續降雨有時會導致水位過高,許多鳥兒無法在此歇腳。隨後,在劉想的設計下,保護區在深水區週邊改造了一片適當大小的開闊淺水區,解決了這一問題。


除了人為呵護,西溪濕地的監測網路也在不斷完善。記者跟隨劉想來到一處深潭口,看到一套水質自動監測裝置。劉想介紹:“這裡的採樣端口用泵抽取水樣至水質自動監測儀器間,每4小時取水一次,並對水溫、濁度、溶解氧等8個指標進行分析、監測。”


不遠處,造型各異的白色儀器分佈在一片草地區域,這是西溪濕地生態氣象監測站。濕地的雨量、風速、風向、空氣負氧離子資訊數據就是在這裡被檢測傳輸。“研究發現,氣象要素與生態環境的聯繫越來越密切,我們的氣象觀測也不只局限在常規的溫、壓、濕、風、雨和蒸發等常規要素,還擴展到一些生態相關要素的觀測。”劉想説。近兩年,西溪濕地還新增了水質自動監測點位4處、鳥類聲紋蒐集系統7處,數字化保護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


在西溪濕地,工作人員還會定期對濕地裏的外來入侵植物進行調查摸排。為此,濕地會定期向園區一線綠化養護人員開展外來入侵植物的識別和防治理論培訓和實踐指導。前不久,濕地就清除了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加拿大一枝黃花”。


據介紹,在各方努力下,自2021年初以來,西溪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展示項目(一期)順利推進。如今漫步西溪濕地,野趣又不失精緻的景觀隨處可見。監測結果顯示,近兩年,西溪濕地維管束植物增加了73種,現為784種;鳥類增加了10種,現為196種;昆蟲增加了6種,現為898種;魚類穩定保持在56種。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