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創新驅動>環境資源>

築牢國家生物安全屏障

發佈時間:2022-05-12 10:18:24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顧 陽  |  責任編輯:徐麗麗

前不久,我國在實驗室中首次實現二氧化碳合成澱粉、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新聞,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儘管生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令人振奮,但距離産業化應用尚有較遠距離。未來,如何在新發展格局下,加速推動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産業進步,是眾多科學家乃至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


5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簡稱《規劃》)。作為我國首部生物經濟五年規劃,《規劃》提出生物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重點領域、發展目標及重點任務等,回應了社會關切,也為我國生物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


“發展生物經濟是順應全球生物技術加速演進趨勢、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方向,是前瞻佈局培育壯大生物産業、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舉措。”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表示,推動生物經濟高品質發展,不僅可以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將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提升生物經濟創新能力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動生物技術和資訊技術融合創新,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産業,做大做強生物經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物經濟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青蒿素實現我國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零的突破”,目前在研創新藥數量居全球第二位,在基因檢測、超級稻、疫苗等領域已形成比較優勢。與此同時,生物産業創新持續活躍,“十三五”期間規模以上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約8%,科創板上市企業中生物企業佔比達1/3,生物製造體量進一步擴大。


“當然,生物經濟創新發展還面臨不少挑戰。比如,原始創新能力仍較為薄弱,基礎生命科學理論、底層關鍵共性技術、高端儀器和試劑、生物資訊資源等積累不夠,技術創新體系仍不完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還比較少。”王翔説。


為此,《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生物經濟發展的“五個新”目標,即生物經濟總量規模邁上新臺階、生物科技綜合實力得到新提升、生物産業融合發展實現新跨越、生物安全保障能力達到新水準、生物領域政策環境開創新局面。


王翔表示,實現上述目標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要全面提升我國生物經濟創新能力,要從加快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優化創新區域佈局、深化創新合作等方面發力,夯實生物經濟創新基礎。同時,培育壯大生物經濟支柱産業,加快推動醫療健康、生物農業、生物能源與生物環保、生物資訊産業發展。


此外,《規劃》還從滿足人民群眾更高層次需求出發,提出了四大重點發展領域,即以健康為中心的生物醫藥、以營養多元為趨勢的生物農業、以生態優先為要求的生物質替代、以主動保障為目標的生物安全,確立了創新能力提升、生物醫藥技術惠民、現代種業提升、生物能源環保産業示範、生物技術與資訊技術融合應用、生物資源保藏開發、生物經濟先導區建設7項重大工程,著力做大做強生物經濟。


佈局前沿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是21世紀最重要的創新技術集群之一,具有突破性、引領性等顯著特點,特別是在促進社會民生高品質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醫學、農業、製造、能源、環保等領域,前沿生物技術已經成為未來生物經濟的創新驅動力。


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副局長許航表示,《規劃》明確提出“開展前沿生物技術創新”,在高通量基因測序、生物檢測、合成生物、細胞治療、中醫藥治療、生物計算等方面進行了部署,對於我國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制高點,加快壯大生物産業、發展生物經濟、培育形成新動能,促進人民生活品質改善,推進“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建設,推動世界生物科技強國建設將發揮關鍵作用。


據介紹,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國科學院在“十四五”期間,將不斷佈局和優化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前沿生物技術研究,例如重大傳染病防治共性關鍵技術、重大疾病防控與新藥創制、新型診療設備與治療技術等;加快培育引領未來前沿生物技術方向,例如幹細胞新型治療技術、先導型農業新品種設計等;持續發展前沿生物技術的新興交叉領域,例如生物催化劑、工程細胞的設計與創制技術等。


“前沿生物技術佈局,將始終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許航説,在實踐中,以上佈局將根據國家戰略需要的變化及時進行優化調整,從而著力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的原始創新和技術轉化,突破解決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與“卡脖子”問題,推動生物經濟相關産業的高品質發展,助力我國生物科技高水準自立自強和生物強國建設。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生物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面對人類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對生命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各國更加重視對前沿生物技術的佈局,未來生物經濟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濤表示,我國只有成功把握這一重大戰略機遇期,加快解決制約生物經濟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更好掌握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原創方法,才能不斷提升産業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推動我國生物經濟加快實現由大轉強和高品質發展。


加快建設生物安全保障體系


生物安全關乎人民生命健康,關乎國家長治久安,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生物安全治理水準,實現生物經濟發展與生物安全治理的平衡?


對此,《規劃》明確把“加快建設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列為發展生物經濟的五大重點任務之一,強調要健全完善基礎保障體系,加強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建設,切實築牢國家生物安全屏障。


王翔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物安全工作,強調要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2020年10月份,我國首部生物安全法頒布實施,在法律層面對生物安全內涵、防控體制、重點領域安全等作了規定。


“在《規劃》編制中,始終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生物安全法,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明確到2025年生物安全保障能力達到新水準。”王翔説,《規劃》從兩方面對生物安全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在加快建設生物安全保障體系方面,著力完善基礎保障體系建設,集約化建設生物安全基礎設施,提升生物安全科研和生産保障能力,提升應急物資儲備、生産和調度效能,加強對各類生物安全風險監管,完善各類疫情監測預警防控體系,提升疫情應急處置能力。


在積極推進生物資源保護利用方面,通過加大生物資源保護力度,健全生物資源監管制度和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體系,建立生物資源科學評價體系,規範生物資源安全共用,完善生物資源數據庫和生物資源資訊預警機制建設,建立國家生物資源共用體系,實現我國生物數據資源統一匯交共用。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