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軍民融合>産業發展>

余慶昌:為鄉村振興添動力

發佈時間:2022-04-02 15:57:0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白雨

3月3日,在泰寧縣朱口鎮音山村五穀豐農機專業合作社,精密的大米加工設備轟隆響,負責人余慶昌正組織工人們進行包裝工作,谷糙分離去石、礱谷碾米、除塵殺菌、裝袋真空,最後放入恒溫冷庫進行儲存,道道工序安全衛生。


今年50歲的余慶昌,是泰寧朱口鎮石輞村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同時也是一位退伍軍人。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在他的身上總是透露著一股軍人的豪氣和永不服輸的精神,勇於創新創業,樂於扶貧助困,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1993年12月,余慶昌從部隊退伍歸來,帶著家人的期盼和對未來的憧憬,帶著軍人特有的剛強、勇毅,來到上海想要做出一番事業。他主動放棄了港務局的穩定工作,決定從零開始,用行動詮釋青年人特有的蓬勃銳氣,以雷厲風行的作風和身先士卒的勇氣,開始了大膽創業之旅。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創業,先學習。余慶昌看好改革熱潮裏的建築行業前景,參加同濟大學的繼續教育班學習建築學、經濟學等,用豐富的理論知識夯實創業基礎。在工地現場,他跟著工程隊的老師傅從施工環節一步一步學起,精益求精。幾經摸爬滾打,最終擁有了一家市值千萬元的建築公司。


經過20餘年的打拼,余慶昌事業算是小有成績,但他始終記挂著家鄉。幾經考慮,2016年,他決定回到養育他的那片沃土,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家鄉父老。


回到家鄉,余慶昌調研發現老家石輞村很多農民的農田生産方式還很落後,多是使用人力、畜力耕種,沒有科學方法施肥、插秧和收割。同時,本地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經商,存在“地廣人稀”現象,導致土地利用率低、拋荒嚴重。余慶昌心裏産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如果能把這些土地利用起來,對農作物進行機械化管理,不僅能提高作業效率,還能夠幫助鄉親們增收。


“這些撂荒田是我們跟村裏簽定合同流轉過來的,由農場進行復墾和經營管理,管理年限為5到10年不等。所有耕地將主要用來種植水稻,保證糧食安全,在農閒的時候進行一些經濟農作物的種植,比如説馬鈴薯、油菜等農作物增加土地附加值。”余慶昌介紹説


目前,余慶昌已經在全縣境內流轉耕地面積7000余畝,建立糧食種植基地,生産的優質大米已經入駐國鐵商城、華夏航空、福州廈門超市等平臺,年産值達1500余萬元,帶動朱口及周邊地區農民2500戶,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企業盈利的良好發展格局。


2016年3月,余慶昌註冊成立了泰寧縣五穀豐農機專業合作社,秉承“愛農、務農、興農”的宗旨,為農戶提供農業生産全程機械化服務。不僅提供農機租借服務,還專門安排技術員為缺乏經驗的農民進行免費指導。每當秋收後遇到連日陰雨天氣,五穀豐農機專業合作社的6台糧食烘乾機,就會加班加點幫助農戶烘乾濕谷,解決稻穀晾曬問題。



余慶昌正在組織工人進行包裝


余慶昌正在向客戶介紹農産品


創業道路是艱辛的,為更好地根植農村,發展現代農業,單靠合作社的力量,難以打開市場,於是,余慶昌著手成立泰寧縣泓豐園農場,與合作社聯手,拓寬銷路。余慶昌説,合作社將緊緊圍繞泰寧縣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部署,立足糧食産業發展方式轉變,按照優質“泰寧大米”全産業鏈建設的要求,增加綠色優質稻米供給,在建基地、拓市場、樹品牌上下功夫,實現優質優價,把泰寧大米做成泰寧農産品的新名片。(圖/文:熊明歡、鄧曉暉)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