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軍民融合>技術推廣>

用“科技+”為訓練賦能,軍校課堂原來可以這麼“潮”!

發佈時間:2021-05-11 16:49:56  |  來源:解放軍報   |  作者:許鑫 胡青貴 倪浩洋  |  責任編輯:陳裘宇

前方街區被‘敵’佔領,出動無人偵察車!”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操作手在平板電腦上按下“前進”按鈕,無人偵察車攝像頭瞬間開啟,前方街區畫面在螢幕上一覽無余。


“迅速展開搜索。”通過無人車前方傳回的實時畫面,組員立即對“敵”方兵力部署進行分析研判,並確定搜索方案。


不久前,第一期全軍院校軍事基礎教育骨幹集訓班在國防科技大學舉行。為期10天集訓中,無人機、無人偵察車、鐳射儀器等高科技裝備競相登場,激發著參訓人員的創新思維。“軍校學員的課堂竟然這麼‘潮’!”在一旁觀看的陸軍工程大學講師孔令華感嘆。


用“科技+”為訓練賦能,在國防科技大學軍事基礎教育學院並不鮮見。他們把鐳射交戰、地形倣真、射效評估、數字戰例等成果,用在軍事基礎教學訓練中,帶來不一樣的景觀。


軍校課堂原來可以這麼“潮”


■許鑫 胡青貴 倪浩洋



學員借助射擊輔助系統進行手槍射擊訓練。吳文翀攝


下猛料,“輸在起跑線上”也能逆襲


風刮得正緊,淅淅瀝瀝的小雨不停往臉上撲,學員于宏渤瞪大眼睛緊盯瞄準鏡。


“48環!好樣的!”聽到成績,于宏渤松了一口氣。兩個月前,第一次聯考專項強化訓練時,他打了個“滿靶飛”。


拿著靶紙,于宏渤從未感到如此窘迫。從小到大成績名列前茅的他,因為射擊成績不及格,成了“輸在起跑線上的人”。


“聯考在即,必須加點兒猛料才行。”為了幫助於宏渤順利過關,射擊教員李琳拿出了“壓箱底”裝備——某鐳射模擬系統。


看著加挂在槍托下火柴盒大小的藍色盒子,于宏渤小聲嘀咕:“這麼一個小盒子,怎麼幫我提高成績?”


“有沒有用,一試便知。”李琳在靶紙的4個角安上了反光鏡,並將數據轉換器連接在電腦上。


于宏渤舉起加了“外挂”的槍,穩了穩心神,扣下扳機。


“射擊時,彈著點突然向下猛烈移動,説明你在握持過程中出現了猛扣扳機的錯誤動作。”從電腦螢幕實時反饋的瞄準線變化,李琳找出了于宏渤的癥結所在。


“我一直以為成績上不去是因為訓練不足,原來是沒有對症下藥。”于宏渤恍然大悟。


在系統輔助下,每擊發一次,于宏渤就在電腦上回看瞄準線軌跡,再慢慢調整扣扳機時的手部力量。


“穩固持久地據槍,正確一致地瞄準,均勻正直地擊發……”再一次將準星放在覘孔中間時,于宏渤的腦海中不停回憶糾正訓練時的感覺,慢慢調整動作:自然貼腮,減緩呼吸,輕扣扳機……


為了加深記憶,訓練結束後,于宏渤把每一次彈著點的軌跡變化記錄下來,為打出的子彈建立“檔案”。一有時間他就進行擊發訓練,研究琢磨手的“力道”。


虎口處磨出來的繭,見證了他從不及格到優秀的“逆襲”之路。



利用數字化監測系統實時跟蹤記錄小組長跑測試數據。張雲帆攝


巧點撥,栽跟頭才能“撿”明白


“撤步引彈,揮臂扣腕。”學員鄭海洋沒想到,教材上簡簡單單的8個字,讓他在訓練中栽了大跟頭。


站在掩體前,鄭海洋接過教員手裏的手榴彈。“加油,我可以的。”他暗暗給自己打氣。拉開拉環、揮臂引彈、奮力投出……本以為手榴彈會在空中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誰知由於出手點過低,模擬彈瞬間被前防護墻反彈回來,落在了腳邊……


一週的模擬訓練,換來如此慘痛的教訓,鄭海洋怎麼也想不明白。其實,一旁的手榴彈投擲安全預警系統給出了答案——在鄭海洋“出手”瞬間,安全員夏軍的耳機中已經響起了警報聲,系統後臺分析該學員未按預定模式出手,提示燈由綠色長亮迅速切換為紅色閃爍。


事後,夏軍播放了鄭海洋投擲時的回放錄影。系統畫面顯示,鄭海洋的錯誤動作導致彈著軌跡改變,預判手榴彈運動軌跡的“紅色箭頭”指到了防護墻上。


此前,鄭海洋一直認為,掌握投彈基本要領就能“通關”。現在他才領悟,“標準動作是如此重要”。


栽了個跟頭,撿了個明白。在系統的點撥下,鄭海洋開始嚴摳細訓。鋻於訓練時肌肉過於緊張,他雙手握拳,肩部、頸部向後用力緊繃,憋氣,直到無力堅持時再放鬆。每次做完這個動作,鄭海洋都感到全身肌肉放鬆,“手榴彈都感覺沒那麼重了”。


經過一段時間調整,鄭海洋再次站到投彈區。這一次,安全預警系統的警報聲沒有響起,鄭海洋的手榴彈在空中劃出了完美的弧線。


第一次參加戰場救護演練,學員代祖宇也因操作不規範,收穫了一張“不及格”成績單。


止血、包紮、固定……代祖宇仔細回想,自己的操作流程完全符合考核大綱規定的優秀標準,問題到底出在哪?


“止血帶應該紮在手臂上臂的上三分之一處,而不是下三分之一處。”教員宋殿義打開自主研發的人體VR系統,讓代祖宇戴上了VR眼鏡。


通過VR眼鏡,代祖宇清楚看到了人體的血管、神經、血流方向等。用手柄選擇左上方的神經系統鍵,可以直觀地看到手臂上臂的下三分之一處血管分佈,如果救護人員誤將止血帶紮在下三分之一處,很容易導致神經損傷。


“VR技術讓我大開眼界。”代祖宇帶著VR眼鏡,手裏拿著操作手柄,不時對著空氣“指手畫腳”。這種沉浸式體驗,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新一輪群眾性戰傷救治技術練兵活動中,代祖宇再次報名參賽。


“前方30米處出現我部人員‘受傷’……現迅速前往目標地點實施搶救!”接到命令後,代祖宇迅速進入實戰狀態。

按照VR教學中的人體構造演示,代祖宇準確判斷出包紮位置,立即展開救治。最終,他以優異成績獲得簡易包紮單項第一名。



使用“龍牙”對抗系統的學員在進行班組戰鬥戰術內容訓練。陳效通攝


智升級,無預案也能打“翻身仗”


一場應用智慧穿戴設備的無預案對抗演練打響。雙方披掛感應頭盔、感應馬甲,全程使用鐳射模擬對抗裝備。


“報告!我方無人偵察機已起飛,正在對目標區域進行偵察。”“報告!藍方共6人,分兩隊從左右兩側進攻。”對抗演練一開始,紅方便派出無人偵察機前來一探究竟。


通過無人機前方傳回的畫面,紅方隊長馬永鑒將藍方情況盡收眼底,並迅速帶領小組向目標地域前進。


由於側翼小組及時佔領有利地形,紅方左路剛一探頭,便被藍方的鐳射槍“擊斃”,感應頭盔迅速放出彩色煙霧報警。


面對藍方沿途設置的陷阱和襲擾,紅方及時調整策略。到達數據節點所在的一號建築後,藍方分兩路對紅方實施攻擊,企圖竊取數據。紅方指揮員迅速採取小群多路戰術,前後呼應,一舉將藍方殲滅。在各種特情層出不窮的無預案實戰對抗中,紅方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長沙郊外,夜色深沉。學員姚弘毅站在考核起點,即將開始軍事地形學夜訓考核。


與往常不同的是,這次考核,裝備升級了,他的手腕上戴著一塊智慧手錶。


作為一名軍事地形學發燒友,姚弘毅信心滿滿地向未知地域發起挑戰。憑著準確的方向感,“開局”不到20分鐘,姚弘毅已經“打卡”了兩個點位。


夜色越來越深,山路越來越陡,姚弘毅一頭扎進了一條崎嶇小道。由於地形複雜,大量折返跑耗費了體力,他的腳步慢了下來。姚弘毅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智慧手錶,顯示配速7分鐘/公里。


“糟糕,如果按照這個配速行進,很可能完不成任務。”姚弘毅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冷靜下來。判定方位、標定站立點後,他又重新回到了“正軌”。


一路上,姚弘毅不斷修正方位,腿被灌木叢刮破了皮都沒顧得上擦一下,終於提前15分鐘到達集結地域。


“你折返跑的地域,西側有個山谷,東側有山背,下次如果再遇到類似情況,可以通過這兩點定位方向,而不是手足無措地原地打轉。”通過教師端螢幕上“地形助手”記錄的學員行進方向、速度等資訊,教員程果指出了考核中姚弘毅的不足。


“智慧穿戴設備幫助我們實現訓練升級。”姚弘毅説,那種拼盡全力,不經意間在樹叢中、墻角裏發現地物標識的成就感,吸引他一往直前。


 
分享到:
0